江蘇連雲:『紅色+』主題激活山海旅游新業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網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1-10-22 22:45:11

內容提要: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雲港市連雲區著眼於轄區文旅特色優勢,深挖紅色資源、激活紅色元素,以『紅色+』主題為抓手,將紅色景點、自然風光、文化傳統等資源串聯融合,為壯大旅游市場、助推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連雲港市連雲區著眼於轄區文旅特色優勢,深挖紅色資源、激活紅色元素,以“紅色+”主題為抓手,將紅色景點、自然風光、文化傳統等資源串聯融合,為壯大旅游市場、助推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長征組歌》合唱音樂會在山海連雲唱響。朱華南攝

“紅色+夜游” “點亮”連雲夜經濟

暮色降臨,華燈初上,山海石城連雲港老街熱鬧非凡。大型紅色經典史詩《長征組歌》合唱音樂會在晚上七點准時唱響。“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游客們圍坐在七一廣場,在合唱團成員的歌聲中,重回兩萬五千裡英雄征程。

來自安徽淮北的游客楊先生激動得在臺下大聲合唱,“1976年我們就排過這個《長征組歌》,如今再聽依舊十分激動,好像又回到了當年的演出現場。”

在老街的另一側,也處處精彩:“海鮮盛宴”海港文化夜市持續昇溫,豐富游客夜間餐飲需求;街區內星鶯少年樂隊、印象連雲電聲樂隊的街頭演繹,引得游客紛紛駐足拍照打卡;沈浸式劇本殺帶領游客穿越1933,深入體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超燃夜秀”華麗現身,匯集舞蹈、歌曲、魔術互動等精彩表演,將夜間文化旅游氛圍推向高潮。

連雲港老街相關負責人介紹,連雲區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元素亮化連雲港老街,打造“夜游連雲”夜經濟模式。通過文旅融合,激活紅色元素,培育新業態,讓老街的夜色更美,項目更多,市場更旺,體驗更豐富多元,成為了國慶假期“最亮的那顆星”。

“重走長征路”紅色拓展基地。黃楚鈺攝

“紅色+生態” “帶紅”連雲好風光

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讓紅色旅游不僅能追憶革命歲月、銘記歷史,還可以在清新自然的環境中放松身心,體驗趣味玩法。

在宿城街道大竹園村茶史館,四年級學生蔡子瑤正在炒茶師傅的指導下體驗茶葉炒制。“下青葉要快,每個槽的分量都要均勻,不然炒制過程中,有的老,有的嫩。”雖然是人生第一次炒茶,但在師傅的指導和提醒下,小子瑤也炒得有模有樣。

“在網上看到這裡可以現場體驗炒茶,就趁著假期帶孩子過來感受一下。來這裡體驗體驗,我們大人的心情也放松了很多。”蔡子瑤的家長說。

今年,宿城街道依托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雲臺山抗日石刻群,推出“紅色旅游+茶田勞作”新業態,傾心打造體驗游、觀光游、親子游、采摘游“一站式”服務,引導游客體驗感悟“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真理。通過將紅色文化資源與綠色生態資源巧妙融合,使得當地的紅色旅游愈發鮮活。

位於宿城楓樹灣的“重走長征路”紅色拓展基地也是紅色旅游的熱門打卡地。在楓樹灣叢林冒險樂園原有設備及路線的基礎上,巧妙融入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等10多個體驗環節,打造了一條重現當年紅軍長征情景的“長征路”,並在每個環節設置知識問答,引導青少年在紅色實踐中傳承,在假期拓展中成長。

學生“打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易敏攝

“紅色+研學” “用活”連雲好資源

“這個國慶假期我集了好多個‘紅色印戳’!”假期結束後,連雲區墟溝小學教育集團二年級學生李易萱手拿“紅色護照”,激動地和同學們分享“打卡”鄧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園時的感受,“登上連島菠蘿山頂,一面是壯闊的大海,一面是小平爺爺的雕像,我的心也跟著激蕩起來。”

據了解,連雲區積極引導在校學生自願申領“紅色護照”,自主打卡本地雲臺山抗日石刻群、鄧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通過線上學習、線下打卡、專題研學等沈浸式互動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黨史的積極性,讓青少年在紅色革命文化中汲取奮進力量。

紅色研學讓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今年以來,連雲區緊扣黨史學習教育主線,統籌紅色教育資源,重點打造鄧小平和人民在一起雕塑公園、雲臺山抗日石刻群、前三島等一批紅色研學實境課堂。通過挖掘資源、建強陣地、優化師資等,擦亮了獨具山海特色的紅色研學教育連雲品牌。(黃楚鈺 易敏)

   原標題:江蘇連雲:『紅色+』主題激活山海旅游新業態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