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共和國歷史新的精神豐碑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耿? 編輯:劉穎 2021-11-02 10:55:00

內容提要: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天津援疆醫生下鄉義診。

天津援疆乾部為結對認親家庭孩子過生日。

天津第四中心醫院醫生孫靜濤援藏期間為當地患者手術。

  精神解碼

  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天津北方網訊: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歷經持續奮斗,中國人民在解決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歷史性成就,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為了兌現黨對億萬人民許下的莊嚴承諾,為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數百萬扶貧乾部傾力奉獻、苦乾實乾,貧困群眾自立自強、自力更生,全社會同心同向、合力攻堅,終於取得了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在這一前無古人、世所罕見的偉大斗爭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准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在共和國的歷史上樹起了一座新的精神豐碑。

  精神尋訪

  傳承精神 不負人民

  第十批天津援疆乾部有幸站在歷史交匯點上──援疆期內,天津對口支援的新疆和田地區策勒縣、於田縣脫貧摘帽,至此天津對口支援的和田地區三縣全部實現脫貧;脫貧攻堅勝利完成之際,即是鄉村振興帷幕拉開之時,他們承上啟下,以脫貧攻堅精神激勵自己,繼續奮斗在東西部協作第一線。

  三年援藏路,一生援藏情。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天津第八批援藏乾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王斌,聊起援藏經歷時,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雖然已經離開昌都兩年多,他還是會在微信朋友圈發布當地的圖片、新聞,以及援藏工作的動態。

  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了,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保鮮與加工技術研究所食用菌團隊成員的身影依然頻繁出現在甘肅、青海等對口協作地區,鄉村振興還在路上。

  援疆乾部 而今邁步從頭越

  民豐縣是和田地區第一個實現脫貧的縣,但是該縣地處沙漠腹地,人口少、各項基礎薄弱,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之路並不平坦。對此,天津援疆民豐工作組組長、民豐縣委副書記徐佔強有著清醒的認識:“脫貧攻堅成果來之不易,‘十四五’階段我們開始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民豐縣一共4萬多人口,地處沙漠腹地,工業基本上是一張白紙,還有一個短板就是人纔短缺。雖然我們在教育、醫療方面‘組團式’援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當地內生動力不足。我們要通過招商引資,擴大民豐知名度,吸引全國各地甚至其他國家的人纔到民豐來。我們可是手握精絕古城、尼雅遺址這樣的世界級名片啊!”

  收尾脫貧攻堅這一章,書寫鄉村振興的新一頁,徐佔強把“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准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比喻為克服新長征路上困難的金鑰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只是歷史階段不同,從工作的延續性上說沒有本質的區別,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援疆人繼續努力。我們天津援疆人依然要發揮脫貧攻堅階段的好經驗、好做法,圍繞產業促就業、招商引資、消費幫扶方面精准發力,持續用力,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走好鄉村振興這步棋。”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這是天津援疆醫療隊隊長、和田地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孫昕,為鞏固當地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給團隊定下的工作目標。“和田距離烏魯木齊有1500多公裡,以前很多病癥和田沒有救治能力,患者只能去烏魯木齊。不僅患者本人花費大,陪同家屬花費也不少,還因此誤工,影響收入。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存在因病返貧風險,不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影響鄉村振興事業。”

  為了實現“小病不出縣,中病不出地市,大病不出疆”的“三不出”目標,最終實現“大病不出和田”的願景,孫昕帶領天津醫療隊采用天津援疆專家與當地醫生師徒結對、與天津醫科大學聯合舉辦專昇本學歷提昇班等方式,開啟院校合作、多渠道培養機制的大門,隨著合作的深入,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先後選派了132名不同學科的業務骨乾、優秀跟學學員赴天津進修,天津醫科大學每年定向為和田培養醫學博士生2名、碩士生5名。在援疆醫療隊導師們的幫帶下,跟學學員取得了優秀的成績。截至目前,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實現了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零的突破,科研立項21項、結項13項,填補地區空白的新技術166項,發表了學術論文842篇。

  針對和田當地的常見病、多發病,孫昕牽頭制定了“以院包科”中長期幫扶規劃,打造腫瘤、消化、重癥、檢驗四個“區域診療中心”,重點幫扶眼科、兒科、婦產科、肛腸外科等18個急需發展的臨床專科和亞專科。像白內障、需要放化療的腫瘤患者等病患,再也不用跑到烏魯木齊去治療了。

  2020年,和田地區人民醫院被國家衛健委評為第三批住院醫師規培基地,地區醫療人纔自身造血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源源不斷地為地縣鄉村各級醫療機構輸送醫學人纔。

  工作中遇到困難,孫昕總是笑著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因為他時刻以脫貧攻堅精神激勵自己、要求自己。“我覺得能夠成為一名援疆醫療工作者很光榮。在兩個一百年交匯的重要歷史時期,我們都自覺使命重大,做好醫療援疆工作,既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因病返貧的重要舉措,也是‘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支橕。就我個人而言,就是要踏實做好治病救人的醫生本分,一心撲在工作上,一門心思帶隊伍,以身作則,安心奉獻,接續援疆新征程,圓滿完成黨交給我的重大任務,不負後方囑托、不負前方百姓。”

  天津援疆專業技術乾部吳家勇本來今年就可以結束任務回津,但是他選擇再在和田工作一年半。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吳家勇深知自己的選擇會將家庭重擔壓在妻子身上,雖然家人都表示支持,他還是對家人懷有愧疚。但是援疆工作需要他,天津援疆工作數據管理系統,正是在他手裡活了起來。

  “讓數據多跑路,減輕辦事人員的負擔,”吳家勇介紹,“以前審批大多需要打印出來後由各級負責人簽字,現在有了這套數據管理系統,利用電腦、手機客戶端等移動互聯網渠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審批。天津市的審計部門登錄系統後,在幾千公裡之外,就可以審計援疆資金的使用情況。”

  吳家勇同時在和田地區人社局公共就業服務中心擔任職務,組織大中專畢業生推薦會、職業培訓、安排外出務工人員交通食宿等都是分內工作,完善建設天津援疆數據管理系統是他下班之後的另一份工作。盡管工作繁忙,家庭負擔重,他還是選擇延長援疆工作時間。“這一年半和大家都處出感情了,去年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現在,就是要發揚頑強紮根的胡楊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懼困難,把援疆工作做好,保證我們這一批援疆乾部的工作完滿收官。”

  援藏老將 繼承發揚好傳統

  回津後任河西區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的王斌,工作內容與援藏關聯不大,但是他和當年援藏的同志們為昌都留下了一支隊伍──2017、2018兩年間,從天津高校畢業生中招錄了100多人充實到昌都的基層公務員隊伍中,如今這些年輕人正在藏東高原兢兢業業工作著。

  “為了給當地補充高素質的人纔,依據當時的政策,我們從天津的高校畢業生中選拔人纔。”為了保證後期隊伍的穩定性,在面試階段,王斌和同事們一方面給年輕人介紹西藏這些年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一方面如實講述高原艱苦的工作、生活環境。“到西藏工作僅憑一腔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通過談話,我們要判斷他們能否經受住後面嚴峻的考驗,也要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的 ‘老西藏精神’傳遞給他們,讓他們明白把個人發展融入到祖國的建設中是極其光榮的。”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考察期間,見到曬成古銅色的援藏乾部們,十分動情地說:“援藏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於高原的。”

  王斌把這段話抄錄在筆記本上,時刻激勵自己。“三年援藏,一方面通過我們的工作,為當地發展作貢獻,另一方面,我們也得到了鍛煉,既磨礪了意志品質,又增長了乾事本領,提高了政治覺悟。革命理想高於天,援藏乾部的精神高於高原。援藏經歷是我們這些援藏乾部一生的寶貴財富。”

  雖然不再直接參與到援藏工作中,王斌依然努力為東西部協作盡一份力。“河西區科協要發揚脫貧攻堅精神,為河西區在東西部協作中的幫扶地區提供科技支持,助力鄉村振興。”

  王斌的援藏戰友、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醫生董伯岩,以三次主動延長援藏工作時間的實際舉動,生動詮釋了一名有大愛的醫生如何不負人民。

  秋天,收獲的季節。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內鏡科主任董伯岩,五年前在青藏高原上播下的一粒種子,終於在今年9月結出碩果──昌都市藏醫院成為西藏藏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2016年,第二次延長援藏時間的董伯岩,從昌都市人民醫院調入昌都市藏醫院工作。當時藏醫院有不少醫生是通過傳統的“師帶徒”模式培養出來的,沒有接受過系統的醫學專業高等教育,他們進修願望強烈。“但是昌都與拉薩距離遠、交通不便,他們只能選擇藏醫藥大學寒假期間辦的短期進修班,利用個人的年休假,到拉薩自費學習。想去進修的醫生很多,醫院要保證正常診療工作,提交同一時段進修申請的,不可能每個人都被批准,這也給醫院管理出了難題。所以我就提出了爭取成為西藏藏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建議,成為附屬醫院,藏醫藥大學的老師就能到昌都市藏醫院開展培訓、教學、科研工作,解決醫生進修的難題。”

  為了將建議變成現實,時任昌都市藏醫院院長的董伯岩,一邊加強與西藏藏醫藥大學的聯系,邀請該校老師到昌都授課培訓,一邊加強昌都市藏醫院的建設。2016年董伯岩到藏醫院工作時,該院只有4個臨床科室,為民族醫療二級醫院,2019年他結束援藏之時,該校有臨床科室10個,輔助性醫療科室4個,並於2019年通過了民族醫療三級醫院的審核。

  回津前,董伯岩和藏醫院的同事們說:“別把我從微信群裡‘踢’出去啊,我不說話,‘潛水’。”“潛水”不易,有時藏醫院的醫生還是會就疑難病例遠程向他請教。

  2013年,董伯岩作為專業技術乾部開始援藏生涯之時,對家人說一年半期滿之後回津。2019年,三次延長援藏工作時間,在青藏高原上整整工作了六年的他正式結束援藏工作,回到家中,父母已是耄耋老人,孩子長大成人,妻子肩負家庭重擔六年,支持他的工作。

  六年的援藏時光,董伯岩為昌都醫療事業的發展、東西部協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但是作為心髒外科醫生,錯過了個人專業發展的好時期。回津後,工作調整,他來到內鏡科工作。無法繼續原專業工作,依然無怨無悔。“六年援藏歸來,個人有小犧牲,但收獲更大──沒去援藏前,對個人與國家、家與國的關系、黨中央政策的實際意義,理解得都沒那麼透徹。六年後,思想認識有了很大提昇。作為醫生更應該有大局觀,不僅僅是在一個專業上的努力,更應該提昇境界,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為人民健康服務的事業中去。”

  農科專家 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保鮮與加工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保鮮與加工所”)是天津市食用菌領域首席科技特派員單位,負責組建了五個骨乾特派員團隊。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特派員們作出了實打實的貢獻──服務范圍涵蓋天津市全部困難村,並承擔了大量的援甘任務。建立了研發與引進、集成與示范、對接與諮詢、培訓與指導四位一體的產業服務體系。

  “現階段我們幫扶的側重點在全產業鏈建設上。”保鮮與加工所黨支部書記霍文娟介紹,“不僅僅是食用菌的種植,還有產品加工及副產物綜合利用。比如種植食用菌產生菌糠廢料,處理不當污染環境,我們提供加工技術,將菌糠轉化為肥料,既保護了環境,又延伸了產業鏈,對當地食用菌產業起到了整體提昇作用,更有利於持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建設的“農產品加工工藝優化及食用菌栽培技術提昇”項目,就是保鮮與加工所深度介入的全產業鏈協作項目。從廠房建設的CAD工藝及設備布局圖,到食用菌種植品種選擇、菌棒制作、菌糠轉化……秉承盡銳出戰、精准務實的脫貧攻堅精神,保鮮與加工所派骨乾科研人員多次到現場開展工作。所裡讓日常負責對口協作工作的陳曉明兼任食用菌中心和農畜產品加工中心兩個研究室的主任。“就是為了更好地調動所裡資源,幫助當地進行全產業鏈建設。”霍文娟告訴記者。

  “我們總結幫扶的經驗就是‘走出去,請進來’。”陳曉明介紹,“走出去”就讓所裡的科研人員到當地去考察、調研、提供科技服務,“請進來”,就是邀請當地的生產企業、種植戶到所裡來參觀中試示范車間,了解先進工藝技術。

  清水縣是冷涼氣候,晝夜溫差大,通過實地調研,保鮮與加工所幫助當地選定適合這種環境的食用菌品種栽培。“調研時,發現當地准備將堆肥車間建在上風口,菌棒制作車間建在下風口,這樣很可能會污染菌棒,導致絕收。我們立即提出整改意見,避免了損失。”

  清水縣的項目投產後,需要五六十名工人,必將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公司加農戶的合作社模式,不但能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用陳曉明的話說就是“在已經脫貧的基礎上,讓農民們致富”,還將帶動當地食用菌產業發展、農民種植技術提昇,“我們要多培養幾個‘地頭兒專家’”,同時發揮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區域的產業發展。

  工作中,保鮮與加工所的科研人員經常幫助企業、種植戶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有些解決方案是科研人員基於經驗提出的,現場解決問題後,回到實驗室,再通過實驗研究,挖掘和衍生新的應用基礎研究課題。可以說幫扶工作反哺了科研工作。”陳曉明說。

  攻堅克難,不負人民,保鮮與加工所的科研人員腳踏實地踐行脫貧攻堅精神,努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把科技論文寫在了祖國的大地上。

  同一片歷史天空下

  脫貧攻堅 天津有作為

  為脫貧攻堅努力工作的奮斗者中,從未少了天津人民的身影。特別是 “十三五”以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堅持“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思路, 以“做強產業扶貧、做實就業扶貧、做大消費扶貧、做優智力扶貧、做深文旅扶貧”為重點,讓幫扶舉措落到貧困縣、沈到貧困村、綁定貧困戶。

  結合甘肅省7個市州34個貧困縣、河北省承德市5個縣(市)、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省黃南州的實際,天津精准發力,從根本上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

  “十三五”期間,天津累計安排財政幫扶資金126.2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651個,助力甘肅、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黃南5省區50個結對貧困縣脫貧“摘帽”,335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在產業合作中,天津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領軍企業家的研究與資源配置作用,根據受援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基礎,因企施策,在50個受援地打造若乾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和中藥材種植基地,帶動當地形成特色支柱產業;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扶貧產業園區+企業+貧困戶”“電商平臺+貧困戶”等產業帶貧模式,委托專業諮詢機構編制並發布《天津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戰略合作產業目錄和項目庫》,設計帶貧模式,確保落地項目的帶貧效果。

  “十三五”以來,天津選派6761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有吃苦和奉獻精神、對群眾有深厚感情的乾部人纔隊伍進駐受援地,在訪貧問苦的山路上、在設備簡陋的教室裡、在民族同胞擺脫病患的期盼中,都留下了天津專技人纔的身影和他們默默奉獻的心血與汗水。(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原標題:樹立共和國歷史新的精神豐碑(圖)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