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影像中的百年瞬間:看浙江如何走向富與強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中新網 作者:童笑雨 編輯:付勇鈞 2021-11-11 17:22:10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中新網杭州11月10日電 題:紅色影像中的百年瞬間:看浙江如何走向富與強

浙東新四軍第一部電臺背後的故事、一個浙江農民家庭70年的變遷、杭州下姜村的蛻變……100年間與浙江有關的紅色記憶,都在影像中一一呈現。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11月10日,浙江紅色風景影像展在浙江杭州開幕。該展覽以時間和歷史事件為主線,以藝術家重返現場為輔線,借助文獻、實物、攝影、視頻等載體,呈現百年來浙江的變遷,記錄浙江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歷史進程。

百年崢嶸,恰是風華正茂;紅色影像,承載時代記憶。據浙江省攝影家協會策展團隊介紹,該展覽的時間跨度為100年,由“紅色根脈”“改革開放”“邁向共同富裕”三部分組成。

記者看到,展廳裡既有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圖像、杭州解放時紗廠女工向解放軍獻花的瞬間,也有下姜村從“髒亂差”到“綠富美”的蛻變故事。

潘世國拍攝的《回到歷史的原點》這一組照片。 童笑雨 攝

如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浙江省龍泉市攝影家協會主席潘世國拍攝了《回到歷史的原點》這一組照片。他提到,因身在龍泉,從小就聽聞不少紅色故事。在當地大力弘揚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背景下,他萌發了一個念頭:讓“紅軍”重回歷史現場。

為此,潘世國繪制了浙西南紅色遺址分布圖,帶上同事踏上了尋訪紅色遺址之旅。照片中,他的同事裝扮成紅軍戰士,在一個個紅色遺址前留影。

和潘世國一樣,來自浙江寧波的攝影家周偉平也選擇追尋革命的遺跡。不過,他帶領十餘人的團隊,尋訪的是浙東新四軍第一部電臺背後的故事。

1941年,浦東部隊到達浙東三北抗日根據地後,急需與上級保持聯系。因此,建立秘密電臺成了開展浙東敵後抗戰的急迫任務。

歷時兩個月,周偉平帶領團隊來到電臺的設置地寧波上嶴,重走電臺的運送路線,並用圖片、紀錄片的方式將尋訪過程表現出來。

“歷史不能忘記。這既是一次尋訪,也是一次歷史回顧之旅。”周偉平說。

這也是策展人拉黑的策展初衷。他提到,雖然這是一次浙江紅色風景影像展,但他覺得,不應該只側重展現自然風景,而是要多多關注社會風景。“社會風景的核心是人。”

為此,在展覽中,策展團隊將大篇幅留給了那些紅色歷史背景下的人。如特地設置了一個展區,用來展示浙江著名文藝家、翻譯家黃源的一生。

黃源的兒子黃明明為此次展覽整理了大量與父親有關的照片、書信和手稿。

其中,有中國當代作家巴金、戲劇作家夏衍致黃源的書信,有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為黃源題的字,也有一些文化名人到杭州拜訪黃源時的合影。

“初心是怎麼來的?是歷史寫就的。”黃明明希望,通過這些歷史實物的展示,傳遞先輩們為了中國人民的幸福不怕流血和犧牲的精神。

攝影家拍攝的公共廁所的變遷。 童笑雨 攝

而在展覽中,策展團隊也通過小人物、小村莊、社會和家庭的變遷,來展現改革開放以來浙江人民生活的富足。如公共廁所的更新昇級、溫州公路40年來的變化和一個浙江農民家庭70年的變遷等。

同時,還運用視頻與圖像結合的方式,展現了下姜村從“髒亂差”到“綠富美”的蛻變。

策展人拉黑還和團隊成員用8天時間,調研了當地的富民橋,探尋這座橋背後的故事。富民橋的建設為當地人帶來了交通上的便利,為下姜村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我們想帶大家了解,20世紀80年代在剛解決溫飽的下姜村,人們是憑著什麼力量建起這座橋的。”最後,策展團隊得出了一個答案:在改革開放和“八八戰略”的背景下,這座橋是被村民托起來的。

展覽現場。 童笑雨 攝

為此,在展覽中,策展團隊還將當地100多位村民的肖像貼在富民橋上,借此表示下姜村的蛻變與村民的奮斗和努力密切相關。

據悉,除了浙江紅色風景影像展,現場還進行了第三屆浙江攝影金像獎作品展。展覽在浙江展覽館舉行,將持續至11月19日。

   原標題:紅色影像中的百年瞬間:看浙江如何走向富與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