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弘揚絲路精神 共創美好未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編輯:劉穎 2021-12-18 14:22:53

內容提要: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西行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後創造性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自此,『一帶一路』倡議這個根植歷史厚土、承載時代使命、傳承弘揚絲路精神的世紀工程起筆擘畫,開啟了中國與世界共同繁榮發展的嶄新篇章。

  2013年秋,習近平總書記西行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後創造性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自此,“一帶一路”倡議這個根植歷史厚土、承載時代使命、傳承弘揚絲路精神的世紀工程起筆擘畫,開啟了中國與世界共同繁榮發展的嶄新篇章。

  領航定向繪藍圖

  今年12月,在中國與老撾兩國元首的共同見證下,中老鐵路全線正式開通運營。

  這是一條聯結友誼、承載夢想的交通大動脈。作為雙方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志性工程,中老鐵路讓老撾人民“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夢想照進現實。通車後,從萬象到中老邊境的車程由2天縮短至3小時,到昆明實現朝發夕至。老撾國家主席府部長開瑪妮·奔捨那說,“中老鐵路將讓老撾民眾乘著火車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對於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來說,“一帶一路”不僅是路和橋,更是改善的生活和值得期待的明天。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共建“一帶一路”從大寫意到工筆畫,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走出一條高質量建設的光明大道。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趙磊表示,“一帶一路”是創新實踐,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方案,助益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助益於推動公平普惠的新型全球化。

  如何更好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從提出倡議到制定規劃,從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到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從有到豐富,取得了實打實、沈甸甸的成就。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翟崑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至今,經歷了“有沒有、信不信、能不能、成不成”的壓力測試和考驗,實現中國方案的不斷進階。

  截至2021年11月,中國已與140個國家、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與日本、意大利等14國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有關合作理念和主張寫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重要國際機制的成果文件。“一帶一路”的“朋友圈”越來越大,合作質量越來越高,發展前景越來越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各國應當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實現互利共贏。”

  共建“一帶一路”之所以應者雲集,背後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的理念和實踐邏輯。各國領導人紛紛贊嘆,“這是一個有益、重要且有前景的倡議”“沿著古絲綢之路發展的‘一帶一路’將跨越大洋和大陸,連接世界各國人民”。

  ?力同心促發展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一帶一路”倡議走進民間、走入人心,恰恰印證了中國共產黨的事業合乎人間正道,順應世界大勢。趙磊表示,秉承絲路精神的“一帶一路”倡議,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不僅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還為世界謀大同,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斗。

  這條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平等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這條路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翟崑表示,“一帶一路”內外融通、跨越時空,隨著國內和國際形勢變動而不斷調整優化,具有與時俱進的本質屬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發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帶一路”建設不但沒有按下“暫停鍵”,反而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

  一方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重點項目沒有一例因疫情而停工,中巴經濟走廊、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項目進展良好,為當地穩經濟、惠民生作出重要貢獻。中歐班列憑借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2020年開行數量和貨物運量均創歷史新高,“陸海新通道”沿線運量同比倍增,有力保障了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

  另一方面,努力打造“健康絲綢之路”,通過抗疫國際合作,使“一帶一路”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通道”。中國已向11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17億劑新冠疫苗,其中多數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還同30多個國家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伙伴關系倡議。在相互支持和幫助下,沿線國家經受住了疫情挑戰,締結起團結抗疫、共同發展的“命運紐帶”,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價值。

  面對減貧這個世界性難題,中國以自身實踐和理論探索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新視角、新經驗。例如,以萬寶農業項目為代表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地人的吃飯問題,還通過產業促進中非產能合作,在幫助非洲實現工業化的進程中創造就業崗位。世界銀行有關報告認為,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透過抗疫戰貧的“中國答卷”,世界更加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也讓各方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決心更加堅定。被寄予更多期待的“一帶一路”,必將凝聚起更強的引領性力量。

  攜手前行譜新篇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激烈競爭前所未有,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問題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前所未有。但從總體來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大方向沒有變,共建“一帶一路”仍面臨重要機遇。

  《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我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推進一大批關系沿線國家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合作項目,建設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綠色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使共建“一帶一路”成為當今世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帶一路”建設迎來了更大發展機遇。趙磊表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既需要戰略對接、規劃對接、項目對接,也需要智慧對接、輿論對接、機制對接。“一帶一路”的主體是企業,未來要進一步聚集產業特別是產能合作,在帶動國內經濟內循環的同時,也要帶動世界經濟的大循環;要聚焦民生,在健康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等新興領域有所作為。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勁動力。當今世界,各國命運緊密相連。無論是應對疫情還是恢復經濟,都要走團結合作之路,都應堅持多邊主義。促進互聯互通、堅持開放包容,是應對全球性危機和實現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將為各國發展和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新機遇。

  未來,中國必將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更強動力、更大空間、更優路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更好地造福各國人民。(經濟日報記者 孫昌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