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愛國三問 時代回響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雯婧 姜凝 編輯:張麒麟 2022-01-17 09:03:29

內容提要:3年來,1000餘名學生登上思政公開課大賽的講臺,講述自己『鑄愛國魂 立鴻鵠志 做奮斗者』的決心;16所高校2150餘名學生奔赴新疆和田地區策勒、於田、民豐三縣開展支教;7586名大學生報名參軍入伍,守護祖國和人民的平安……

“你是中國人嗎?” “你愛中國嗎?” “你願意中國好嗎?” ── 張伯苓

天津北方網訊:3年來,1000餘名學生登上思政公開課大賽的講臺,講述自己“鑄愛國魂 立鴻鵠志 做奮斗者”的決心;16所高校2150餘名學生奔赴新疆和田地區策勒、於田、民豐三縣開展支教;7586名大學生報名參軍入伍,守護祖國和人民的平安……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八十多年前,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提出了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

“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開大學視察時說。

愛國,是一個人最朴素的情感。

曾經的“愛國三問”,激勵起一代代青年學子的愛國斗志。走進新時代,天津始終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著力厚植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深沈的愛國主義、濃厚的家國情懷,融入津門學子的民族心,鑄就他們的民族魂。

用心用情講好愛國主義這堂“思政大課”

學校是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在天津校園內,是一抹抹激發學生愛國主義巨大熱情的中國紅。

這紅色,在“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的“抗疫第一課”上;在全市教授團“弘揚愛國奮斗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的數百場主題宣講中;在各級領導乾部走進校園主講的思政課上。

這紅色,在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程斯宇手繪的紅軍四渡赤水示意圖的黑板板書中;在南開中學物理教師郭麗梅課上引入的我國航天事業的新成就中;在全市16000名思政教師引經據典、感情濃烈的課堂上;在22萬名教師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思政課程中。

這紅色,在市教育兩委指導天津美術學院創作的“四史”動漫系列叢書──《“紅色記憶”系列漫畫故事》中;在全市推出的10節思政品牌課、100節思政示范課、1000節思政優質課上;在全市大中小學生開展的演講比賽、思政辯論賽、讀書分享會等一系列聯動性主題活動中。

理直氣壯地將愛國主義教育全方位地融入課堂教學,用心用情講好愛國主義這堂“思政大課”,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愛國主義教育真正入腦入心,凝聚起奮進新時代、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礡偉力。天津校園內,“紅色熱潮”湧動。

立志聽黨話跟黨走 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一百年前,一葉紅船從嘉興南湖駛出,引領一個民族書寫救亡圖存的壯麗史詩;一百年後,一群少年在南湖的紅船上,開啟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研學之旅。

隨後,在嘉興,在井岡山,在延安,在遵義……津門學子沿著革命先輩的足跡,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進行著一場場跨越百年的青春對話。

就在1000支學生團隊開展紅色築夢之旅的同時,南開大學愛國奮斗精神宣講團走出校園,面向全社會講述南開故事、南開精神,在全社會弘揚愛國精神,奏響“愛國三問”的時代強音。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津門學子走出校園,走進鄉村、走進社區、走進生態屏障……通過聚焦新農村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等,對祖國、對天津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在西青區辛口鎮第六埠村農業勞動基地、天津海鷗手表集團等校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生們在勞動中理解工匠精神。

阻擊奧密克戎,全城大篩,許多青年學子冒著嚴寒,站在志願者的行列中。

一項項主題鮮明、構思巧妙的校外紅色活動,在潤物無聲中強化著青少年學子的民族心、民族魂。在愛國主義教育春風化雨下,他們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融媒體聯動矩陣提昇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

“我特別喜歡這樣的電視節目,作為少先隊員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永遠跟黨走。”在線收看完《紅色少年團》主題節目後,河西區平山道小學學生張玲慧說。

進入新時代,當“愛國三問”遇上“00後”,如何激發“互聯網一代”更加濃厚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

2021年暑假,由市教育兩委和天津電視臺共同制作的紅色主題教育電視節目《紅色少年團》剛一開播,就吸引了眾多津門少年的關注。節目參賽隊伍覆蓋了全市各區46所學校、千餘名師生參與。通過演唱經典紅歌、“四史”知識搶答、限時游戲挑戰等環節,讓學生了解歷史,感受榜樣的力量,累計播放次數近100萬次。

為了提昇愛國主義教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我市推出“易彩津生”融媒體聯動矩陣,由同名微信公眾平臺、微博、抖音組成,結合全市各類線下活動精彩內容,通過短視頻、原創網絡新媒體作品等形式,面向全市大中小學師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該平臺累計推送新媒體作品近500條(次),單話題最高瀏覽量10萬人次,累計閱讀量超過150萬人次。

線下,全社會愛國主義教育氣氛濃烈;線上,融媒體矩陣精彩紛呈。線上線下,有效互動,完美融合。

“目前,我市已實現課上課下、校內校外、線上線下,面向大中小幼學生全口徑、全貫通、全覆蓋的愛國主義教育。”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委主任荊洪陽說。

3年來,1000餘名學生登上思政公開課大賽的講臺,講述自己“鑄愛國魂 立鴻鵠志 做奮斗者”的決心;16所高校2150餘名學生奔赴新疆和田地區策勒、於田、民豐三縣開展支教;7586名大學生報名參軍入伍,守護祖國和人民的平安……津門學子把愛國之心、報國之志,化為具體、鮮活的生動實踐。

“我是中國人!”

“我愛中國!”

“我願意中國好!”

“愛國三問”的回答聲,響徹津沽大地。

同學同研同講同行 上好“思政大課”

在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孫海東的思政課沒有“枯燥”,語言鮮活,表情豐富,一直是“熱門”,動輒上百人的課堂不僅座無虛席、抬頭率高,而且還常有學生遺憾“搶不上”。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時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開大學具有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這是南開的魂。3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充分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主渠道作用,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人纔培養全過程。”孫海東說,這也是他運用鮮活元素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動力,“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需要反映時代的聲音,也必須回應學生的關切。現在的大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要讓他們信服,空講理論行不通,得用他們喜歡的語言表達方式去溝通、深化教學內容,纔會引起共鳴。”

為把理論變得易於讓學生消化吸收,孫海東認為,既要“接天線”又要“接地氣”。為此,他除了每天瀏覽新聞,還常到田間地頭收集大量素材,不斷更新課件內容,講課方法與時俱進,傳播給學生滿滿正能量同時,提昇課堂生動性。

“我聽過孫老師的課後,積極爭取做他的助教,就是要和他學習如何講好思政課,帶動影響更多人。”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梁琬婉說,孫老師的思政課把時事熱點滲透到所講的課程和書本知識中,用啟發式的引導取代灌輸性的說理,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同學們反響很好。

思政課不僅在課堂上講,也在社會生活中講。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時說,要把學習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宏大目標結合起來,為之而奮斗。這為我們思政課進一步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付洪說,這些年,南開大學思政課教育教學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逐漸形成了同學、同研、同講、同行的“師生四同”育人模式,每到暑期便會組織數十名思政課教師和數百名專業課教師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師生共建思政課程、共同接受國情教育,厚植師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

外國語學院2018級本科生孔雪寧是南開大學赴江西興國暑期社會實踐隊的一員。在老師帶領下,她和同學們跟隨基層乾部一道入戶調研,切身感受脫貧攻堅成果。“通過社會實踐,我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有了進一步認識。”孔雪寧說,豐富的實踐考察和宣講經歷也讓她對思政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一直在耳邊回響,激勵我們前行。”付洪說,“我們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轉化為不斷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源源動力,讓愛國主義教育貫穿思政課始終,讓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銜接協同,讓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形成合力,讓思政課在師生同學、同研、同講、同行中延伸拓展至廣袤的中華大地。”

一位南開大學教授的愛國情懷

時值寒假,位於南開園內石先樓的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內,時有專注於研究的師生,穿梭於實驗儀器與電腦之間,認真做著各種數據分析。

“2019年1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時專程來到這裡,我當時匯報了化學學科的歷史發展和基本概況……”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記憶猶新,話語間難掩激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加強基礎研究,力爭在原始創新和自主創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3年來,全院師生牢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育人與科研、‘雙一流’建設緊密結合,努力開創南開各項改革和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自2002年回國加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20年來,陳軍始終未忘自己教書育人和科研創新的初心。

“‘從0到1’的原始創新過程往往漫長艱辛,但陳老師的科研實踐中總有一種勤奮堅持、不畏困難的精氣神。”南開大學化學學院講師嚴振華說,陳軍常叮囑團隊要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掌握多學科知識和技能,尋找電池研究這一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突破。

陳軍表示,2019年7月出任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長後,身上責任更重了:“要在科研一線繼續作貢獻,培養更多優秀團隊和年輕人。”

帶領團隊刷新鋰離子電池有機正極材料容量的世界紀錄、構建高性能鈉離子電池和鋅空氣電池、研獲-100℃不凍結的超低溫水系鋅電池……陳軍和團隊在新能源電池的前沿科學領域一步一個腳印不斷鑽研創新。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及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一項項榮譽背後,見證著陳軍和團隊為國爭光的初心擔當。

“陳老師還一直承擔從本科生到博士生的教學工作。”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員趙慶說,盡管事務繁忙,但陳軍仍堅持每周六下午與研究生開3小時組會,一有空就到實驗室了解科研進展。2021年,陳軍組織編著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教學叢書”,填補了國內高校新能源(儲能)專業沒有統一本科規劃教材的空白。目前他與嚴振華編著的《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導論》作為叢書首本即將出版。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師生把小我融入大我,立志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貢獻,這激勵我們在科研報國路上奮力前行。”陳軍說,去年物質綠色創造與制造海河實驗室成立,自己擔任常務副主任、首席科學家職務,今後將借助新平臺推動新型光伏電池、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生產和應用,“我們將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轉化為南開新百年發展的強大動力,堅持‘四個面向’,加快科技創新,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斷為國家科技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津雲新聞編輯張麒麟)”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