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了,所有為這座城櫛風沐雨、?力拼搏的人!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駟馬 編輯:孫暢 2022-01-25 09:04:46

內容提要:介兒是天津!!有幸在天津!!!

  A

  這是一篇“遲到”的推文。

  難產,是因為這些天有太多的感動,“飛刀”般直杵人心,一刀又一刀。最終,所有的情愫沈甸甸地雜糅在一起,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四篩“無外溢”,天津社會面清零;津南咸水沽、辛莊等大面積管控區“化整為零”,超20萬人贏回“綠碼”;竹華裡等市內社區瑞雪中迎來解封,《歌唱祖國》的歌聲眾音嘹亮;萌娃們相繼走出“海河”,到尚未啟用、布置得像幼兒園一樣的一中心新院“醫學觀察”;陽性病例新增連續減少,24小時無新增;4天出院92人,其中53個是孩子;封控管控防范區以外,離津不再需要“離津證明”……

  總是在白天,傾盡全力給您及時傳達每一個好消息;卻又總是在深夜,認真翻看您在我們每個帖子後用心敲下的每一條留言。這兩周來,這足足86000多條留言帶給我們的,是最簡明、最猛烈的衝擊——當我們想把記者兩周來采訪到的點滴感動,一一轉述給您聽時,卻驀然發現,最真摯、最純粹的感動其實就藏在這86000多條留言裡。

  ——是你們,是戰斗貢獻、服務配合在抗疫各個角落的你們,在用最地道、最質朴的語言,陳述著這座城市最暖的細節,最硬的擔當,最穩的心跳,最哏的豁達,和最醇的真情!!!!!

  所以不敢下筆,所以欲辨忘言,所以默然流淚。你們教給我的,遠比點燈熬油的我,窮盡所有氣力能帶給您的,多得多得多——開始真正懂了,這裡是天津!

  介兒是天津!!有幸在天津!!!

  拜年了,

  所有為了這座城櫛風沐雨的人!

  拜年了,

  所有為了這座城咬牙拼命的人!

  B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沈……”

  1月22日凌晨,和一起奮戰多日的同事,坐進剛剛開放堂食的小館。大家都在為抗疫而奔走,而竭力支橕,好容易吃點東西,一位大哥突然深情吟誦起艾青的詩句讓大家吃了一驚。

  “俗套了啊,哥——”“是啊,我媳婦你嫂子,8號就去津南了。昨天忙了一宿,今天微(微信)她10多次,還沒回呢——”大哥不疾不徐地說。

  “是我們矯情了。走一個,哥,這杯敬嫂子!”

  ……

  沒有什麼言語能代替這樣“俗套”的詩句,因為它來自人民。真摯的表達,不是寫出來的,是流出來、噴出來的,它源自人民心底。

  見過市衛健委主任顧清,連軸轉了好幾十個小時之後,等著匯報最新情況,不幾分鍾就在指揮部的沙發上睡著了。有領導輕聲提醒大家,“他是太累太累了,我們讓他歇一刻鍾……”見過市疾控中心主任韓金艷,一頭利落短發的“女漢子”,在會議間隙,對著手機壓低了聲音解釋:“知道您不容易,做了10次核酸了,還是不能出津南防范區。您再等等行嗎?其實我兒子也一個人在家,在津南防范區,我7號出來就再也沒見過他……”見過疾控中心副主任張穎,在8日早上第一時間站在地圖前圈定封控、管控、防范區域,曾在全國多個城市有此操作的她通宵未眠、緊咬雙脣小心再小心;可劃定後,當制圖人員因為路名等提出種種疑問時,已趕往社區流調的她卻異常堅定:你們再看看圖吧,我畫的沒有錯,不會有錯……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一個圈小一點可能就圈不進來——比如最初“貌似沒有太大事兒”的雙港——大一點可能就是一個更巨額的經濟投入,更多人因此“禁足”……“硬剛”奧密克戎,我們從來就不是拿自己的氣血方剛說事兒,更不會拿家鄉父老的健康當籌碼——天津,有這樣的底氣和豪氣,我們能打,而且能打贏!

  幾乎同樣不曾休息的,還有一群IT人。當第一次大篩因為“技術問題”,讓不少百姓駐足排隊的時候,他們感受到了從所未有的責任。一群人,多個組,幾層樓,不關燈不知道外面是幾點鍾的太陽,最後,搞掂!“數據是冰冷的,可是某種意義上說,數據也代表著一座城科技的‘體溫’。每一條看似冰冷的數據,都是大家在篩查中,在寒風裡,用等待、寬容和理解,得出的軌跡。我們怎麼能絲毫懈怠?必須把市委市政府的關切和投入,變成實打實的高效和溫情。”

  所以越篩越快……

  所以超市裡的菜“越買越多”……

  所以身邊的志願者越來越“爭先恐後”……

  所以在最疲憊最疲憊的時候,依然能感受到身後綿綿不絕的力量——

  最累最累的時候,怎麼橕下去?很多人說,想想津南那些孩子吧,看看那些孩子的視頻,又或者,僅僅是看看他們純真的眼睛。

  1月22日,第一個孩子走出海河醫院,拎著一包大大的旺旺雪餅,徑直走到了雪地裡,開心地團了一個雪球,看了看身邊穿著隔離服的醫護人員,卻又猶豫了,不知該丟向哪裡。他纔只有3歲……當記者以為一身紅衣的他最終定然會丟出這枚“炮彈”時,他卻輕輕放在臺階上,轉過身撲向醫護人員:“阿姨,我要噓噓——”“寶,我們能不能再忍一會,現在你返身進醫院的大樓,又要消毒1個多小時。或者,我們用垃圾袋……”“媽媽說,要聽醫護阿姨的話。可是媽媽也說,我是小男子漢,不能在外面噓噓——”“好,寶,跟開救護車的叔叔走。叔叔有本事……”

  在當天的推文裡,我們做題“14個孩子出院!口罩遮不住笑顏,穿透風雪,醒了春天……”而點贊最多的,是“李浩”網友的留言:我會告訴孩子,生活在這樣的城市是多麼幸運!

  是啊,懂事的、淘氣的、幸運的孩子。

  想在多少年後告訴你——為了你,為了你們,為了津城的希望,我們燃燒著我們,我們扶持著我們,我們拼透了我們,我們告慰著我們……

  無悔。無怨。

  一切,為了人民!

  C

  津南勝,則天津勝。援津南,則津不難!

  94%以上的病例來自津南,目前來看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幾乎所有的病例都能清晰地指向津南——為了“海河教育園區”犧牲過,為了“津濱雙城間綠色生態屏障”正在做出犧牲的津南!

  一個從萌芽到中學都接收的托管班,一個咸水沽七小四年級同班同學的“風暴眼”,一場多人參加並且在參加後返回住處纔感覺到異樣的葬禮……狡猾的奧密克戎,在津南醫院被檢出時,就已是前後腳、兩個不同的渠道。“很可能已經發生了三代社區傳播。”在新聞發布會上,張穎並沒有給出當時她的初步判斷——100例起——只是這樣小心翼翼地說,卻依然震驚了全國。

  即將到來的春節、冬奧會,一切都不容有失。津南,只有硬剛!天津,只有硬剛!

  “到津南去——到津南去——”一時間,不同的號角,在不同的群體中吹響。1000名下沈乾部。1000不夠?2300。還不夠,再來2000。需要社區網格員,先來3000……自帶隔離服,自帶乾糧,自帶睡袋……管控區還是封控區?哪裡有需要去哪裡!

  於是,有了後臺那些最真摯、動人的留言。他們,或他們的親人,都是義無反顧地奔向了津南,鏖戰在津南……

  “大爺,您不要再下來遛狗了。是,知道您只去沒有人的地方遛一會兒,知道您不怕,知道您對天津有信心。可是這畢竟是違反防疫規定!您看我熬得眼袋比您還長了,上樓好嗎?”這不是段子,這是不少津南一線抗疫人員都曾有過的“苦口婆的心”……曾幾何時,“對天津信心足”,竟成了少部分人違反管控規定的理由。而好多一線抗疫人員,對這樣“可愛的背叛”一時竟不知道從何說起……

  但盲目的樂觀不能成為科學防疫的對手。為了避免交叉感染,必須“應轉盡轉、應隔盡隔”!於是,有了全市其他區紛紛伸以援手,有了路上連綿不斷的大車在緊張轉運,也有了大家在新聞裡看到的——部分街鎮在夜以繼日地進行隔離點改造。

  行文至此,有人可能要問,一直說天津在應戰新冠病毒之初,就備下了幾所“小湯山”、新建了1萬多個“隔離點”,為什麼現在還要搶著改建呢?那可能是因為您可能漏看了另外一個事實——天津,即使偶發本土疫情,也沒有因此就放下“衛”的責任,就放棄從濱海國際機場接收境外航班!當奧密克戎洶湧而至時,天津仍有不少隔離點在“接待”剛剛回國的境外人員。從津雲每日的境外新增通報中,您能清楚地看到“另一個戰線”的消息……雙線作戰,天津必須“雙戰雙贏”!

  需要去人嗎?那咱去吧!還需要?再多去些吧!需要轉嗎?全力服務吧!需要改建嗎?加班加點吧……而且有不少區,是一邊面對著自身因津南疫情而出現的封控、管控區,一邊要為津南轉出來的人員改建好隔離住所。怎麼辦?咬牙拼吧!

  拜年了,所有“拼”著的、最可愛的人,所有最平凡卻最英勇的,我們自己!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D

  疫情是一面鏡子,往小了說,可以照出你我面對危難時的擔當與操守,平庸或者高尚。往大了說,可以照出一座城——樂觀的習性、堅強的品格、凝練的精神,和必勝的底氣!

  誠然,還沒有最終勝利。或許,還不到說“慶祝”的時候。但這一個又一個“追尾”的好消息,還是會匯成網上那一聲感嘆:天津周一早高峰又堵車了,真好!

  真好,人們已奔波在復工復產、忙年貨奔收成的路上;真好,這城市四處湧動、最撫凡人心的“煙火氣”。

  而今天,已是北方小年——

  拜年了!所有或健碩或蒼老、或富態或羸弱的“大白”,所有沒日沒夜已不知疲憊為何物的社區工作者,所有車裡車外穿梭不知風雪冰霜的民警,所有穿不穿紅馬甲都一樣頂在最前的志願者,所有下沈到本區或是支援津南封控管控區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員工,所有所有曾經奮戰在一線或依然奮戰在一線的,你們——拜年了!天津,感謝有你!!

  還有那些正在全市各區各隔離點,以及海河醫院、一中心等等接受醫學觀察或治療,因為防疫需要不能團聚的“老鄉們”,也給你們拜年了!知道條件再好你們最牽掛的地方也依然是家,知道再周到的照料和服務也不能阻擋你們對團圓的祈盼,甚至知道極少數隔離點因為時間倉促硬件設施可能未必非常到位——但請相信,一切都在一點點改善,一切都會好起來,因為我們的心始終和你們跳在一起!因為這裡,是天津!!

  拜年了,所有因為疫情沒能離開這座城,沒能及時和親人團聚的“新天津人”!所有關心這座城市、時刻在為這座城市刷著手機,為每一例新增黯然神傷,每一個驚喜笑逐顏開的朋友——拜年了!這裡是可愛的、必勝的天津!!

  “給每一條河每一座山取一個溫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為你祝福,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獲得幸福——”

  給大家拜年了,天津——YYDS!!!

  津雲評論員 駟馬

  攝影 馬成 漫畫 李博婷 陳楚

  部分圖片來源津雲此前報道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