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高水平履職展作為 服務高質量發展現擔當──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委員界別聯組討論發言摘登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劉穎 2022-02-13 08:59:57

內容提要: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期間,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和市監委、市『兩院』領導同志看望出席會議的市政協委員,並參加界別聯組討論,與委員面對面、心貼心、謀良策、議發展。

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編者按

  市政協十四屆五次會議期間,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和市監委、市“兩院”領導同志看望出席會議的市政協委員,並參加界別聯組討論,與委員面對面、心貼心、謀良策、議發展。委員們一條條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飽含著心系天津發展的赤誠之心,充分體現了政協委員胸懷“國之大者”的時代之責。新時代的政協委員用實際行動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進程中貢獻著智慧和力量。本期大會專版摘登部分委員發言。

  堅持穩中求進

  提昇經濟發展實力

  加快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建設

  市政協委員馬虎兆建議:

  一是建設標志性先進制造集群。開展中國信創谷、合成生物谷等世界級制造業集群培育行動。發揮天津輕工業老品牌集聚優勢,建設時尚服飾、特色食品等千億級新型消費產業集群;培育北方聲谷、細胞谷等百億級未來產業集群。

  二是建設全國制造科學和研發中心。整合我市高校院所優勢資源建設“制造科學海河實驗室”,建設細分領域引領性新型研發機構,建立產學研結合的企業研究院,爭建國家技術轉移(北方中心),推動“北京研發+天津制造”。

  三是打造產業協同創新共同體。通過聯合重組、平臺化衍生、引進集聚、龍頭科研機構催生、傳統企業轉型“五個一批”培育龍頭企業;通過“制造+用戶”“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平臺+制造”“產業電商+制造”“總承包+制造”推動產業鏈協同。

  四是加強政府引導。建立行政區間合作和利益分享機制,加強跨區項目指導協調,構建“產業大腦”;制定創新產品政府首購訂購辦法和目錄;振興有歷史底蘊的品牌,煥發“天津牌”美好記憶。

  支持多式聯運示范項目申報

  市政協委員張榮華建議:

  一是創新貨運物流服務產品。推進社會運力資源整合,打造“運力池”,利用北斗衛星定位系統實施運輸全過程管控,不斷加強業務流程和進銷項發票的精細化管理,鼓勵企業創新供應鏈金融產品。

  二是加強監督,降低事故率和意外損失。通過運用平臺技術手段,實現有效監管,降低運輸業務事故率;通過平臺提供保險服務,降低意外事故造成的損失。

  三是加強運輸資源信息整合。指導企業通過貨源組織、車輛整合,建立高效的車貨匹配信息,縮短運輸鏈條,提高運輸效率;通過資源整合實現降本增效,收益最大化,並建立合作共贏的機制。

  加強“老字號”保護和發展

  市政協委員李家琦建議:

  一是加強政府支持力度。組建相關職能部門,為“老字號”企業提供服務,引導企業傳承與創新,幫助企業做好發展規劃,為企業提供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

  二是加強品牌保護。加強對“老字號”品牌的商標監督管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侵犯品牌商標權益的行為。完善品牌商標、手工制作技藝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逐步將符合條件的“老字號”品牌手工制作技藝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挖掘、總結“老字號”品牌的歷史背景,講好品牌故事。

  三是加強原址保護。在城市規劃、建設、改造中,充分考慮“老字號”店鋪原址原貌的保護,必須動遷的,選擇適宜發展的地段妥善安置,嚴格落實補償規定。鼓勵“老字號”企業聚集式發展,為老字號企業保護與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構建我市新能源產業倍增發展體系

  市政協委員劉金泉建議:

  一是統籌區域經濟與新能源產業發展。市內六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研發、數字能源、服務等細分產業鏈。其他區域結合自身特點,統籌項目發展與用電增量問題,加大光伏、風電、電網投資力度,加快農光、漁光、畜光互補項目發展。

  二是推進新能源產業規模化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制定新能源汽車整車發展產業鏈支橕目標。增強充電樁、光伏支架等產業鏈厚度。提高循環經濟產業規模。加快建設固廢處置綠色工廠。

  三是發揮資源集聚和創新效應。加大政策引導和金融創新,為各類社會資本投資新能源產業建設綠色通道。制定相關政策,支持無供暖補貼的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發展,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發揮北交所對天津中小企業支持作用

  市政協委員毛寒松建議:

  一是加大對上市工作的重視程度和考核力度。建立上市後備資源挖掘培育工作機制,對優質企業早發現、早培育。完善現有市區兩級上市協調機制,落實綠色通道服務。強化考核激勵,將服務支持轄區內企業上市全周期的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黨委政府考核內容。

  二是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用。指導我市區域性股權市場打造中小微企業培育孵化平臺,設立“專精特新板”,提昇服務中小企業、挖掘和培育上市後備資源能力。

  三是利用我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集聚優勢。通過舉辦各類活動,搭建私募股權基金和企業、項目對接平臺,增進私募股權基金對我市企業的投資力度,推動產業發展。

  四是加強宣傳力度,營造上市氛圍。加大對北交所上市的宣傳力度,創新活動形式,激發更多企業上市發展意願。

  堅持人民至上 傾力辦好民生實事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市政協委員穆紅建議:

  一是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引導作用。配置心理衛生教師,設置心理諮詢室,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給予直接指導。利用家長會普及心理健康科學常識,幫助家長和學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識。利用在校課後托管時間,開設青少年身心健康課程。

  二是開展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為教師提供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講座培訓,提高教師疏導化解學生問題的能力。

  三是積極發揮家庭和社區教育的作用。家長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合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及時糾正不良習慣。社區要加強宣傳教育,利用真實案例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培訓。

  加強青少年急救教育

  市政協委員譚小月建議:

  一是設立專門機構。成立天津市學校急救教育辦公室,由市教委牽頭,會同相關部門組成工作組,負責策劃、組織、落實我市青少年急救教育行動。

  二是建設急救教育教學實驗室和虛擬教研室。在急救教育示范學校建設急救教育實驗室,針對校園常見的緊急救護、創傷救護、意外傷害及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方面開展實驗教學研究。組建急救教育虛擬教研室,開展課程建設,編寫課程教材並積累教學經驗。

  三是設立急救教育科普基地。依托急救教育實驗室建設急救教育科普基地。組建學生應急救護社團並開展應急救護培訓。通過將急救教育與學生社會實踐相結合,形成培訓、實踐以及服務社會的應急救護教育體系。

  加快推進智慧養老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委員楊潔建議:

  一是數據共享,提高為老服務工作水平。制定大數據管理標准,實施大數據開放與共享細則。加快推進“老齡人口數據庫”與“津治通”“銀發”智能服務平臺的對接,提高基層人員為老服務工作效率和水平。將政務大數據共享工作和數據解讀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范圍,建立開放的評價機制,督促檢查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工作的落實。

  二是制定智慧養老標准規范。建立三級聯動機制,結合智慧社區和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開展終端和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水平評測,協同制定我市智慧養老服務標准規范。

  三是推動適老化改造,提昇老年人智能化體驗。完善天津市智能養老服務平臺,搭建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網絡,推動智慧養老與醫養康養深度融合。開展App適老化水平評測,加強監管力度,嚴禁企業利用適老化改造損害老年人合法權益。

  加快推進老年教育數字化發展

  市政協委員李川勇建議:

  一是開拓線上教育新模式。制定《老年教育數字化發展規劃》,明確老年教育的具體管理機構和多方協作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社區作用,加大專項投入力度,以“在線教育”引領學習需求。

  二是推動老年教育數字化發展。依托“老年遠程教育網”打造我市老年大學雲課堂和數字化學習體驗基地;依托雲電視服務平臺和文化教育服務平臺,打造數字化老年教育聯盟,開發整合老年教育資源,培育老年教育數字化精品課程;促進院校及相關機構向老年人開放數字教育資源;鼓勵社會資本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合作等方式積極參與老年教育。

  三是助力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動員更多年輕人參與到老年教育志願服務中來,利用老年課堂開展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建立社區互助學習點,對線上學習相關操作開展學習培訓。

  推動交通運輸業高質量發展

  市政協委員黃琦建議:

  一是發展運游結合客運業態。圍繞京津冀地區旅游資源,打造運游結合精品站點,引導優質客運企業全面進駐旅游集散中心。構建我市運游結合發展聯盟,引導企業間業務合作,整合客運資源,打造“車票+門票+酒店”等“一站式”服務產品。

  二是發展全程物流模式。圍繞天津港、空港、臨港等經濟區打造物流戰略發展新格局,鼓勵貨運企業開展全程物流服務,打造開放、安全、穩定的物流供應體系,推進全程物流服務系統建設。

  三是發展城市配送行業。優化城市配送車輛通行區域、配送時間。打造一體化城市配送體系,加速發展集約化配送模式,加快冷鏈集配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高效物流配送。

  四是發展智慧交通產業。引導先進科學技術賦能交通運輸領域,促使交通運輸從“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推動網絡貨運建設,實現汽車後市場等交通服務領域數字化轉型,推動整體產業鏈智能化昇級。

  修訂完善《天津市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管理辦法》

  市政協委員穆強建議:

  一是明確執法主體,細化法律責任。將民族宗教、市場監管等部門納入《管理辦法》執法主體,明確相關部門在清真食品監管中的職責分工,完善聯合執法機制,加大行政執法力度。

  二是完善正面條款,制定處罰細則。完善相關條款細則,明確違反《管理辦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明確處罰方式及罰款金額。嚴格審核把關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單位或個人資質,對出現違反規定行為的,責令限期整改,甚至取消經營資質。

  三是將互聯網等新興業態納入管理范圍。針對清真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外賣配送、電子商務經營等新型業態增設條款,明確監管部門,細化監管舉措,嚴格規定經營資質和經營規范,避免出現管理真空地帶。

  堅持生態優先

  科學推進“雙碳”工作

  深化碳市場建設,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市政協委員衛紅梅建議:

  一是推動自願減排項目進入碳市場。支持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參與全國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建設。創新碳產品,制定碳產品管理、核算、應用相關政策,推動自願減排項目進入碳市場參與抵扣履約,增加納入行業和企業,讓更多經濟主體進入碳市場。設立全國甲烷、CCUS、NCS等特色交易中心,擴大碳市場規模。

  二是引導機構、個人投資者參與碳市場交易。制定相關管理辦法,開放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入場,搶佔碳市場資源,提昇碳市場活躍度。探索配額有償發放,設立天津市碳排放交易基金,用於支持天津碳市場建設和碳減排重點項目。

  三是啟動用能權和排污權交易。做好“碳、能、污”三個交易市場的體制機制設計,形成完善的協同配合機制,助力雙碳工作。

  四是啟動天津碳普惠創新中心建設。制定碳普惠相關管理辦法,搭建全民參與低碳的實踐平臺。建立碳普惠制度,推動公眾碳普惠積分及生態碳匯形成碳資產進行交易,組織開展大型活動碳中和,拓寬應用場景;推動天津市碳普惠創新中心掛牌,承接全市碳普惠工作和與碳交易相關的國內、國際合作項目。

  推動產業技術革新,實現“雙碳”目標

  市政協委員邱庭彪建議:

  一是加強新能源汽車研發。推動研究機構及企業研發團隊與澳門相關科研機構優勢互補,共同研發與推廣相關技術,提昇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和規格。推動降低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化。

  二是加強綠色港口建設。以綠色港口建設為核心,加快“公轉鐵”“散改集”雙示范港口的建設進程,停止國Ⅲ及以下柴油貨車集疏港,實現港作船舶全部使用岸電以及來津靠港船舶全部使用低硫燃油。

  三是深化燃料供給。拓寬天然氣上游供應渠道,確保天然氣持續穩定供給,努力推動降低天然氣與其他各類能源之間的成本差距,引導用戶選用天然氣作為燃料,逐步減少、取代化石燃料,降低大氣污染。

  堅持守正創新

  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弘揚“中華詩教”精神,打造天津文化名片

  市政協委員黃沛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依托高校、出版單位,抓好系列優秀產品開發,開展“中華詩教”文化內容產業示范平臺建設,出版相關叢書和電子音像讀物,構建線上學習平臺,打響“中華詩教”文化品牌。

  二是加強學校教育。推動“詩教”理念融入中小學思政及美育教育中,在中小學開展經典誦讀、詩詞講解比賽,為優秀作品提供展示平臺,形成以“詩教”為核心的生命教育思政課體系。

  三是推動社會共建。建立校、企、社會聯動的公益文化平臺機制,探索共同富裕路徑下企業服務社會文化建設的新路徑。由政府主導,高校、媒體、企業聯動支持,在社會開展中國古典詩詞文化傳播與創意創業活動。

  四是打造天津文化名片。以古典詩詞研究為切入點,建立與天津文化相關聯的文化研究院,舉辦國際化、高層次文化活動,豐富天津城市文化形象維度和深度。

  加強鄉村文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市政協委員趙玉喜建議:

  一是建立鄉村文化服務保障機制。制定鄉村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發展規劃,建立服務保障機制,確保鄉村文化扶植項目開展和專項文化產品開發。

  二是加強鄉村文化服務隊伍建設。落實鄉村公共文化機構的人員編制,采取“區聘鄉管村用”方式配備工作人員。加大鄉村文化服務隊伍培訓力度。

  三是提昇鄉村文化服務設施效能。整合優勢資源,以文化服務站為依托,打造鄉村文化合作社示范點。加快數字農家書屋等項目建設,滿足農民多元文化需求。加大鄉村文化設施運行情況檢查力度,保證文化設施正常運轉。

  四是挖掘地方特色鄉村文化。依托我市海河文化等積極發展文化旅游活動,以文化建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五是發揮媒體宣傳作用。建立數字展覽館,通過矩陣全景、虛擬游覽等方式展出特色文化。開展短視頻征集大賽,通過網絡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宣傳特色文化。(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