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 這座城】這位綠屏博士,讓生態屏障『有數、有圖、有真相』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陳慶璞 編輯:付勇鈞 2022-03-31 21:02:53

內容提要:過去的十年,各項發展策略在天津次第展開。

過去的十年

各項發展策略在天津次第展開

“三個著力”為發展指明方向、標注路徑

“京津冀協同發展”同下一盤棋

“一基地三區建設”功能明確定位清晰

“制造業立市”傳承歷史發揮優勢

“871生態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

“雙城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這座城市

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篤定前行

民生為大

在這座有溫度的城市裡

時代發展的大成就

也寫著你我的小成長

學了新手藝,有了新工作

做出了新成績,獲得新榮譽

換了新車,買了新房,開了新店

……

有衣食住行裡的小確幸

也有民生溫度裡的獲得感

那些從各地來到這裡的新天津人

都在努力奔跑實現自己的夢想

也將自己與這座城市融在一起

天津這十年

你見證了城市的發展

城市也感謝你的付出

春光明媚,綠意叢生。

天津北方網訊:國家會展中心西南隅的一間簡易辦公室內,市綠色生態屏障現場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邊偉光向記者介紹著這樣一組數字,“736平方公裡的生態屏障,藍綠空間佔比達到65.1%,一級管控區內森林綠化覆蓋率達到26%,綠屏建設近期目標已經順利完成……”。

65.1、26%……這些精確的統計數字是怎麼來的?綠屏區內的哪片完成了生態修復?新種了多少樹?修了幾條生態路?水質、空氣質量發生了哪些變化?

在指揮部裡一切都是“有圖有真相”,而這離不開綠屏的綜合信息監管平臺,通過這個信息平臺,綠屏的建設進度和相關數據就能一目了然,而數據經過計算分析後又可以反過來指導、輔助綠屏的建設、維護和管理。

婁書榮(左一)在介紹綠屏建設情況

把數據收起來、管起來、用起來

功能強大的信息化平臺,凝結著綠屏建設人的數年辛苦,現場指揮部技術保障組組長婁書榮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員。

這位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博士,從立項、方案策劃到搭建,全程深度參與、推動了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您看,這是現狀造林,這是保留村莊,這是生態紅線……”婁書榮指著一幅由綠屏綜合信息監管平臺生成的示意圖向記者介紹道。記者發現,這幅示意圖分辨率高,標識豐富,直觀形象,一塊塊圖斑,指代的或是人工林,或是生態水面、復耕農田,反映著綠屏建設一個個成果。

據婁書榮介紹,綠屏綜合信息監管平臺的搭建,可以把生態屏障的所有數據都整合到一起,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統計,指導、輔助綠屏下一步的建設,還有,通過逐步加強“空天地一體化”的監測和綠屏物聯網的建設,可以使平臺在屏障區內水環境、空氣質量檢測,森林碳匯、和森林防火等產生更大的實用價值。

“比如今年我們計劃種多少樹,要分布在哪些區域,信息平臺的計算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大幫助。”他總結道,這個信息化平臺的作用,可以說就是把綠屏的所有相關數據收起來、管起來、用起來。

綠屏綜合信息監管平臺

綠屏建設日新月異,每一個項目的竣工都意味著變化的出現,也意味著新數據和信息的產生,如何獲取這海量的數據和信息?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平臺建設團隊的“空天地一體化”采集,即通過衛星遙感影像、航空影像、無人機、地面掃描車等多種先進科技手段來采集數據。

他們每年會有多輪數據采集,尤其是在草木的生長期,是數據采集的最佳窗口期,這樣獲取的圖像和數據更加直觀、形象。“比如五六月份植被比較好的季節,會通過無人機等獲取現場圖像,然後制作360度場景。”婁書榮表示。

下一步,他們要推動綠屏建設進入物聯網時代,通過安裝各種終端傳感器,實時監測綠屏內水體、空氣質量、樹木生長、碳匯等指標。終端將數據直接反饋到信息平臺,進行分析、計算和應用,進一步豐富綜合監管平臺的功能。“現在有的區域已經開始安裝終端裝置了。”

“這個信息平臺,好比一個數字化的檔案或數據庫,但它不是一堆枯燥的數據和信息,而且是以可視化的方式讓我們了解綠屏全貌,了解綠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婁書榮表示。

把綠屏“搬”到電腦上

一邊是綠屏一線的建設,一邊是後方的信息化系統搭建,如果沒有這個信息化的平臺和系統,綠屏的建設就不會做到這麼詳細、科學。可以說,信息平臺是和綠屏建設同樣重要、同步開啟的一項工作。

綠屏綜合信息監管平臺

市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綠屏信息平臺的建設工作。自進駐綠屏建設一線開始,現場指揮部就一直在緊鑼密鼓地推動平臺建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這個工作一直沒有停過,我們壓力也很大,希望盡早建一個好的系統出來。”婁書榮說。

如何把綠屏搬到電腦上,坐在屋裡就能清楚綠屏整體情況,如何把一堆乾巴巴的數字形象地展示出來?作為用戶或使用者、規劃者,需要婁書榮和同事們拿出頂層設計和細化方案,再由工程師通過編程實現這些想法。在前期的立項和方案論證階段,需要反復研究溝通、調整方案,經常加班加點。

“一開始的想法很宏觀,不夠具體,但要做具體設計,就需要把問題縮小,把目標分解、細化。”婁書榮坦言,經過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後,他們最終拿出了一個更有可操作性的方案。

以綠屏藍綠空間佔比、森林覆蓋率這兩個重要指標為例,怎麼能在系統上展示得更准確、更形象?一開始他們提供的是一個較粗的想法,後來的方案調整階段,他們決定增加一個算法,根據這個算法,如果現場水面和林木面積數據更新了,系統就會計算出藍綠空間和森林覆蓋率的數值,並能反映出前後變化的過程。“一操作某個按鍵,系統就會自動計算出實時的藍綠空間佔比。”

經過多輪修改,他們將方案制作成厚厚一本冊子,在最後由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組織的專家論證會上,設計方案成功通過專家論證。

回憶整個系統的建設過程,婁書榮充滿感慨,他直言,現在的成果是大家一起頭腦風暴的結果,“我們追求的就是怎麼讓綠屏的數據有一個更好的表達,把數字變成圖,呈現出很多的維度。比如某個區域一年內新增了多少樹木,在平臺上不只是一個數字,還能看到在哪裡,能看到那一片都是綠的。”

綠屏建設者邊偉光(左)和宋海濤在現場指揮部

夏天踩泥 冬天踏雪

婁書榮今年39歲,老家在河南開封通,2012年武漢大學博士畢業後來津工作。10年的天津工作和生活,他坦言自己已經成了一名天津人,每每聽到身邊有朋友誇贊綠屏帶來的生態效果,他都為自身所從事的工作而由衷地高興。

作為技術保障組組長,婁書榮的工作並不只是負責綠屏綜合信息監管平臺的設計工作,他和現場指揮部的同事們一起,還要承擔綠屏建設的各項工作。三年來,他們的足跡走遍了綠屏全域,從規劃范圍最北端的永定新河,到最南端的獨流減河,他們每年在綠屏中的行程可以達到2萬公裡。

對眼前的工作,婁書榮並不陌生,還在武大讀博士時期,他和同學一起參與鄱陽湖水土流失課題研究。在整個鄱陽湖周邊調查研究,通過衛星遙感圖像解譯,測算森林、植被和山體的變化,分析水土保持情況,形成一個信息化的成果,指導當地更好地做好水土保持。當時,他曾在一個月內跑了鄱陽湖流域的19個縣。

婁書榮被選派到綠屏現場指揮部工作,正是緣於他的教育經歷和專業背景。綠屏信息化平臺的搭建,和他當年讀博期間的課題非常相似,“就是一個信息化的過程,通過計算分析數據,來指導建設工作。”

來到綠屏工作以來,婁書榮和同事們紮到綠屏建設一線,查勘點位和路線,夏天踩泥,冬天踏雪。有時候趕上一天下好幾場雨,衣服被淋濕好幾次。

“也不覺得辛苦,畢竟是在家門口工作!”婁書榮笑著說。

在同事邊偉光看來,作為技術保障組組長,婁書榮發揮了專業人纔在綠屏建設中的作用。“他總是挑頭做工作,在綜合信息監管平臺的建設中發揮出了博士生的作用,我們需要這樣的高學歷、高科技人纔參與生態環境的修復和建設。”

而在組內同事的眼中,婁書榮又是一個低調、親切的老大哥,“婁博士工作認真、務實,身體力行,對我們的工作要求也是精益求精,也非常關心身邊的同事。”畢業於天津大學景觀設計專業的王榮臣告訴記者。

736平方公裡,相當於天津中心城區面積的兩倍,綠屏的建設,彰顯著堅定不移走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擔當和努力,而像婁書榮和同事們,正在身體力行,參與其中。

“樹多了,綠多了,氣候更好了。綠屏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老百姓享受到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果,作為綠屏建設者中的一員,作為綠屏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推動者,我也感到有一份光榮。”(津雲新聞記者 陳慶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