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清明】清明時節祭故人,文明祭掃亦追思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網 作者:由興波 編輯:張璟 2022-04-03 13:40:00

內容提要: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又因節氣、地域、民族等不同而有所差異,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符號。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節,同時還是傳統祭祖節日,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著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了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中國傳統節日。每個節日又因節氣、地域、民族等不同而有所差異,形成了獨有的文化符號。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清明節,同時還是傳統祭祖節日,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著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了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在中國古代,清明節的文化符號中除了祭祖、掃墓這樣的內容,還包括踏青、游玩、戴柳條“驅鬼闢邪”、蕩秋千、蹴鞠、放風箏等許多活動的。在清明節的眾多活動中,祭掃可以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祭拜、追思故去的親人,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也是人類共同的親情守護;是傳承優良家風、凝聚血緣關系,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論時代如何變遷,社會如何發展,繼承孝道、傳承家風、緬懷逝去的親人都是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我們常提及的“孝道”,既包括對長輩的生前奉養,也包括對其逝去後的祭拜和緬懷。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清明節正式成為了國家法定假日,都說明了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

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陰陽和諧、生死轉化,我們祖先在設立了諸多歡娛的節日同時,也設立了帶有哀悼元素的清明節,這是對“死”的尊重,是將生死觀轉化為哲學思想的一種體現。古人非常重視“死”的儀式感,從成殮、出殯、安葬等儀式,到頭七、周年祭祀、掃墓等後續活動,都是有一系列程式規范的,這既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心理撫慰。當代社會,不論是在形式感方面還是心理層面,人們對於“生”的重視程度遠遠超過了“死”,清明節卻給人們提供了一個正確面對和思考人生終極問題的良好契機。

清明節文化傳承了數千年,其內容和形式也隨時代發展而有所變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員實現了大規模流動,越來越多的人未必有條件回到家鄉祭掃。因此,如何在異鄉實現祭掃,成了當代人面臨的一大難題,也是社會管理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網絡的發展,“網上祭掃”等新興方式的出現,成了當代人對清明節文化的一種改變和創新。近年來,隨著人們文明素養的提昇,各種文明祭掃的方式成為一種社會新風尚。移風易俗,文明祭掃,就是要將祭掃活動與傳承清明節優秀傳統文化相銜接起來,通過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逝者。這樣,既達到了祭掃目的,又利於豐富清明節日內涵。不僅如此,還可將追思緬懷逝者與弘揚優良家教家風有機結合起來,由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對逝者的精神文化傳承上來,這樣更富現實意義。

死者長已矣,存者永懷悲。清明節掃墓既是對先人的追思和悼念,也是對生者的啟迪和激勵,重在感情。總之,清明時節,我們要通過適當的形式表達哀思,傳承優良家風,又能夠文明祭祀。真正的孝道不是拘泥於形式,而在於祭拜者內心是否真正的虔誠。這纔是清明節祭掃的真正意義。(作者: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 由興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