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網友關於中國清明節的提問,這裡有答案!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社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2-04-04 12:46:16

內容提要: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個慎終追遠、祭祀先人的節日。它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古時寒食節和上巳節等春季節日的融合。

清明節之際

海外在線問答網站Quora中

有不少外國網友好奇

中國人為什麼那麼看重清明節?

清明節有什麼傳統和習俗?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追思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清明節是什麼?因何而設立?】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個慎終追遠、祭祀先人的節日。它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是古時寒食節和上巳節等春季節日的融合。

《歲時百問》有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中國清明節既是節日又是節氣,一般在陽歷4月5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

在古代,相傳寒食節是為紀念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介子推設立,也是舉家老少掃墓、踏青、野餐的節日;而上巳節則是青年婦女祓除、沐浴的佳日。當它們合而為一,意在追憶過去的同時,清明節也被賦予更豐富的意涵——新生與希望。

中國人的祭祖傳統可以追溯到何時?

祭祀是古代“國之大事”。在以天神、地祗、人鬼(祖先)為對象的三大祭祀系統中,祖先祭祀又成為重中之重。有學者認為,原始的祖先祭祀應當出現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由祖先崇拜發展而來,是人類對自身生殖、繁衍能力的膜拜。

早在周代,祖先祭祀便成為當時重大的社會活動,貫穿於“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傳統五禮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周代對祖先祭祀的重視和祖先祭祀活動的頻繁。

盡管周代祖先祭祀帶有濃厚的等級局限性,但祭祖過程中也彰顯了重孝、崇德的人文特點,在強化秩序、親睦家族、整合人倫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對中華歷史影響深遠。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古人對祖先“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祭祖,逐漸成為約束和衡量日常道德規范的依據,人人習而從之。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怎麼禮貌問候?

禁火寒食、修繕墳塋、踏青插柳等一系列清明節傳統習俗,都寄托了民眾對逝去親人的追悼和對先祖先烈的敬畏。唐代詩人韓翃在《寒食》中寫道:“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在中國江南地區,傳統吃食青團既可用作清明祭祀,也是春季常見的傳統特色小吃。如今,青團一般包裹豆沙、蓮蓉、肉松等餡料,滋味清香甜糯,深受民眾喜愛。

清明期間,民間一般多互相問候“安康”,以表達對逝者的尊敬之情。

為什麼要“燒紙錢”祭祖?這種傳統在中國延續了多久?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出自宋代詩人高翥的《清明日對酒》,講的是清明這一天,南山北山中都是忙於上墳祭掃的人群,焚燒的紙灰像白色蝴蝶四處飛舞。學界普遍認為,“燒紙錢”習俗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寄托了在世者對離世之人的悼念哀思。

隨著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轉變,各類綠色祭祀方式逐漸取代“燒紙錢”等傳統節俗。作家冰心曾說:“清明掃墓,雖不焚化紙錢,也可訓練小孩子一種恭肅靜默的對先人的敬禮。”

在中國,綠色祭奠、文明祭祀蔚然成風。放置鮮花絹花、種植青柏等綠色祭奠方式被越來越多人接受。家庭緬懷會、網上紀念堂、直播代客祭掃等“雲祭祀”,成為不少民眾的選擇。

清明節有何意義?為什麼中國人重視祭祖?

小為家,祭祀親人;大為國,緬懷先賢。這實質上是一種敬祖報本、慎終追遠的精神觀念,蘊含著“雖有悲歡離合,但生活仍充滿無限希冀”的哲理思辨。

以墓祭為主要形式的祭祖行為是中國傳統倫理的儀式表現,體現著後人對祖先的感激追念之情。在追憶故人與迎接新生的交織中,中國民眾既敬畏自然,又達觀開朗;既尊重傳統,又積極擁抱時代變化。

斯人已逝,來者可追

一年清明又至

中華大地

已然一片春意盎然

   原標題:外國網友關於中國清明節的提問,這裡有答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