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評論員:讓農民安安心心、舒舒坦坦去種地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2-04-21 23:18:42

內容提要:在備戰春耕的重要節點,在中央一再強調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當下,依然有農民表示,人到不了農田,農機上不了路,農資流通不起來。

在備戰春耕的重要節點,在中央一再強調疫情防控、春耕生產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當下,依然有農民表示,人到不了農田,農機上不了路,農資流通不起來。近日,華北某縣農民向記者吐槽,在原本農忙的季節,他們只能趁著巡邏人員不注意,清晨偷偷摸摸下地乾點農活;采摘的蔬菜只能通過防疫卡口托關系倒給菜販子……

今年的春耕,在疫情的影響下尤為艱難。其面臨的更多不利因素包含但不限於因疫情阻隔交通造成的農業物資的流通不暢,因隔離政策造成人員到位不足,因國際局勢緊張造成化肥價格拉漲加速。身為農民,在春耕最忙的時候,在面臨諸多外部不利因素的情況下,偷偷摸摸乾農活,肯定不是一種正常現象。為什麼這種不正常現象在不止一地反復出現?原因就在於,一些地方政府沒有正確領會中央精神,沒有做好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兩手抓,以一刀切的“懶政”應對疫情防控。所以,我們更要好好算算春耕與疫情防控這兩本賬。

打開春耕的賬本,這筆帳簡單直觀。從農民的角度來說,“春天不種,秋天收啥”,是最朴素的道理。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在春天播下種子,收獲的是米袋子,是這一年最重要的一筆收入,更是面對生活的信心。從整個社會來說,抓實抓好春耕生產,打下的是全年糧食豐收的基礎。而糧食安全是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是國之大者。

從疫情防控來說,這筆帳就不那麼簡單。堅持科學精准、動態清零,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是當下抗擊疫情的總體原則。某地一旦發生疫情,政府不僅要投入大量資金來進行設備購置、物資儲備、流調督導和民生保障,也要投入大量人力成立防控隊伍、進行社區管理、核酸檢測等日常工作。疫情還有可能造成當地的經濟社會的停擺,在一些情況下地方主官會因為履職不力等問題丟了頭上的烏紗帽。因而,不管是封控區、管控區和防范區,進村大路有人把守,小路堆上了土堆,所有區域農戶家門、大棚和農用車輛都被貼上封條,對一些地方、一些官員而言,無疑來得最方便、最直接、最省事。

但我們的糧食生產,終究是靠農民一隴地一隴地翻出來的,一個大棚一個大棚種出來的。讓農民安安心心、舒舒坦坦去種地,纔有了以後的各種可能性。封條之下,農民不能上路,農機不能下田,農資不能下擺,封住的也是豐收的可能性。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做到防疫與生產“兩不誤”,是我們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同樣,在疫情防控與春耕生產這個同構的問題中,算好兩本賬,既深刻認識到疫情防控的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又確保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讓春耕順利進行,更考驗執政智慧與責任擔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是農業主要預期目標之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日前也表示,春播糧食佔全年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糧食意向種植面積9.4億畝。要完成這個目標,就需要推動各項防控措施在農村落細落實,阻斷疫情在農村地區傳播的同時,盡全力為農民春耕春播提供全鏈條服務,力爭做到農時一天不耽誤、農戶一戶不落下、農田一畝不撂荒。

疫情進入第三個年頭,我們積累了很多差異化精准防控經驗,常態化疫情防控也對“精”和“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疫情防控嚴峻的形勢下,我們不僅要堅持這些來之不易的經驗,更要開動腦筋、分解任務。一些地方實踐的錯棚勞作、錯時作業等差異化種植措施要得到進一步推廣,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層層加碼、簡單粗暴的政策要得到立刻糾正,確保疫情“不失控”,生產“不失速”。

   原標題:光明網評論員:讓農民安安心心、舒舒坦坦去種地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