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新時代 天津這十年|傳承『甜蜜』文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廣播電視臺 作者:張楠 編輯:李彤 2022-05-21 20:28:00

內容提要: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新時代、天津這十年》今天來認識一位手藝人,看看他家傳承百年的熬糖故事。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加強非遺保護和傳承,《我們的新時代、天津這十年》今天來認識一位手藝人,看看他家傳承百年的熬糖故事。

  馬彪,“熬糖馬家”的第六代傳承人。從小耳濡目染,看著父輩們熬糖、做糖。2015年,馬彪的父親想把家業傳給他,(重錄)辭去了工作,馬彪靜下心,一鍋糖一鍋糖的和父親學手藝。

  “熬糖馬家”傳承了一百多年,憑借著純糖熬制,吃起來脆而不粘牙的手藝,產品批發銷售到了京津兩地。這些歷史,讓馬彪自豪,也激勵他要好好傳承下去。在父親的指導下,馬彪的手藝越來越成熟,傳統的藥糖,老式的茶膏糖、砂板糖,還有香韌的豆根糖,50多種糖都學會了。他選了一個臨街的商鋪,用“前店後廠”的方式經營,和顧客們的距離一下子拉近了,在這些日常的溝通中,生意也迎來了新機遇。

  這讓夫妻倆也意識到,家裡祖傳的手藝不光是生意,很有可能還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從2016年開始,天津非遺保護體系進一步健全,實施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保護傳承評估制度,動態管理。一旦得到認定,這些非遺項目,就能得到搶救性記錄保護、展覽宣傳和開展傳習活動等支持。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大家發現,馬家的熬糖手藝是沒斷檔,想要梳理清楚傳承脈絡,還是沒那麼容易。在卞冬晨的幫助下,馬彪和妻子,在倉庫、檔案館、圖書館和派出所幾個地方,收集了一批手稿、模具和老報紙等物件。

  炒熟的黃豆面,裹上特定火候熬出的糖,吃起來滿口香的豆根糖,是很多人兒時記憶中的味道。這款糖早在1915年,第二代傳承人馬長月在西北角開設熬糖作坊時,就已經熬制出來了。憑借著百年傳承的手藝和歷史脈絡,2017年,馬家豆根糖傳統制作技藝,和藥糖制作技藝被認定為紅橋區第七批非遺項目。很多顧客對馬彪說,自己買的不僅僅是糖,也是一份“回憶”,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2020年,天津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完善保護工作機制,鼓勵守正創新,不斷挖掘地域文化的精神內涵。馬彪也更有底氣傳承、創新,他嘗試制作了紀念第一代創始人的“海鹽糖”,可以泡茶的“菊花枸杞硬糖”。在文旅局、商務局的支持下,他也走出店鋪,帶著手藝,參加中國旅游產業博覽會、商貿旅游節等展會。

  舞臺越來越大,2021年,馬家藥糖古法制作技藝被認定為第五批市級非遺項目,融匯著天津傳統小吃文化的馬家熬糖,也被商務局認定第五批“津門老字號”。最近,端午節快到了,夫妻倆又翻出來了老模具,打算做一款新品粽子糖。(津雲新聞編輯李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