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變化系列海報|民間手藝人 非遺傳承者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津雲·看南開工作室 編輯:張瑜 2022-05-31 10:24:00

內容提要:今年五月,對於國家級『非遺』項目『風箏魏』第四代傳承人魏國秋來說是忙碌的。連續參加多場『非遺』文化傳承活動,讓年過花甲的魏國秋感到些許疲憊。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五月,對於國家級“非遺”項目“風箏魏”第四代傳承人魏國秋來說是忙碌的。連續參加多場“非遺”文化傳承活動,讓年過花甲的魏國秋感到些許疲憊。

“雖然累點兒,心裡挺高興的。看到那麼多人,特別是許多孩子喜歡‘風箏魏’,我就有了動力!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他們能喜歡,‘非遺’就能發揚光大!”在天津市南開區鼓樓商業區的“風箏魏”工作室,魏國秋沏好一杯茶,和記者聊起了自己十多年來作為“非遺人”的體會。

“風箏魏”風箏制作技藝始創於1892年,1915年獲得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1984年被國家輕工業部定為中國78項著名民間藝術項目之一,2008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魏國秋本人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魏國秋說,“風箏魏”和自己之所以能獲得這樣的認可,完全得益於這十多年來國家對“非遺”文化的保護和重視。

“以前,‘風箏魏’雖然被稱為天津市地方工藝美術品‘三絕’之一,但多少有點兒‘酒香巷子深’的意思。知名度不小,但真正能接觸到的人卻不多,我們也很少走出去,基本上還是以純作坊式的生產和銷售為主。”魏國秋告訴記者,“這十多年來,無論是國家,還是市裡、區裡都越來越重視‘非遺’的保護和發揚。我們‘非遺人’有了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參加的各類‘非遺’傳承活動太多了,數不過來。除了國內,我們還到過不少國家,‘非遺’傳統技藝不僅中國人喜歡,外國朋友也喜歡,這樣就更加把我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魏國秋邊說邊指著牆上的一張照片,“這是國家組織我們去俄羅斯進行文化交流的合影。直到現在,我都無法忘記當時的場景,外國朋友對中國‘非遺’的喜愛超乎了我的想象!”

魏國秋說,自從“風箏魏”走出國門,經常有國外的一些風箏迷慕名而來,買風箏、學做風箏的越來越多。“那是2018年,一位來自英國的游客到天津旅游期間,專門到‘風箏魏’店裡參觀學習,在我指導下親手給自己做了個風箏。做完後,這位游客用蹩腳的中文告訴我,那天是他的生日,中國風箏就是給自己的生日禮物。”魏國秋說,自己當即決定把做好的風箏送給他,“我們互相留了聯系方式,他回到英國後,還給我發來了照片。現在這只風箏還掛在他的家裡。”

這時,魏國秋的兒子、“風箏魏”第五代傳承人魏博文也來到了工作室。說到自己和父親的事業,魏博文直言,正是因為過去這十多年“非遺”的快速發展,讓自己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廣闊前景。

“我從小跟著爸爸做風箏,但是否要從事這一行,之前自己並沒有完全考慮好。我大學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也曾經有自己的職業規劃。當我看到國家越來越重視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我決定投身‘非遺’,把風箏制作技藝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喜歡‘風箏魏’。”魏博文說。

一旁的魏國秋告訴記者,乾這一行,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魏博文能夠熟練地使用一些社交軟件,這對於傳播和推廣“非遺”來說非常有效。“特別是這孩子制作的一些短視頻,能夠很直觀地表現風箏制作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很大程度把‘風箏魏’的特點表現出來,引人入勝,傳播力很強。有不少風箏愛好者看到短視頻後慕名而來,學習制作風箏,這是我無法做到的。”魏國秋覺得,現在有兒子和自己一起做這項事業,本身就是一種傳承的體現。

現在,老魏和小魏這爺兒倆定期到學校裡給孩子們講風箏、做風箏,同時積極投身文創產業,推動“非遺”與文創相結合。在風箏制作技藝上也在不斷創新,研發了適合在室內放飛的迷你風箏,受到少年兒童和一些上班族的歡迎。

對於未來,魏國秋充滿希望。他說:“作為‘非遺人’,我們趕上了好的時代。我們有責任與義務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的活力,當好傳統文化傳播的使者,讓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深入人心,努力幫助‘非遺’打開通向現代社會和新世界的一扇大門。”

用傳統文化來詮釋一座城市是最接地氣的方式,也是民間藝人對這座城市最好的反哺。采訪臨近結束時,魏國秋拿起一張自己放飛巨型風箏的照片說,“衷心祝願我們的天津就像這風箏一樣,不斷騰飛,越飛越高,永遠飛在時代的前沿!”(策劃:張璟 張瑜 記者:南開區融媒體中心 設計:王舒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