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 |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蘊:國內消費回穩增長態勢增強 消費規模將持續擴大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微信公眾號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2-06-16 21:06:02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發改英纔 王蘊

今年以來,促消費已經成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之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蘊在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5月份以來,隨著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秩序快速恢復,各項擴內需促消費政策加快落地見效,暫時被抑制的消費需求有序釋放,消費回穩增長態勢明顯增強。

王蘊指出,從中長期看,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消費向發展型、品質型、多樣化昇級趨勢不會改變,消費潛力足、韌性強的特點沒有改變,我國消費規模將持續擴大、人民生活品質將穩步提昇,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將會進一步增強。

消費回穩增長態勢明顯增強

近期住行等大宗消費逐步回暖。在居住消費方面,按照“房住不炒”的調控基本原則,各地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需求,主要城市商品房市場回暖明顯,環比增長態勢加強。

此外,在減半征收購置稅、購買補貼、增加年度購車指標等中央和地方多重政策協同作用下,被疫情抑制的購車需求被快速激活,5月乘用車零售量環比增長30%,6月第一周日均銷量相比5月第一周同比增長6%,市場持續回暖。

同時,線上線下消費同頻聯動促進需求有效釋放。今年主要電商平臺加大“6·18”購物節促銷力度,聯合線下實體店、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實現線上線下消費同頻聯動,推動市場復蘇。

京東數據顯示,5月31日“6·18”正式啟動後四個小時的成交額就超過2021年6月1日全天;蘇寧易購數據顯示,促銷第一周,門店高端家電銷售同比增長57%。

端午假期,全國快遞“攬派件”同比分別增長17%和13.1%,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百貨、超市、便利店等綜合零售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5%。

多重政策支橕下消費信心明顯提振

王蘊指出,穩住消費首先要提振消費信心。4月下旬以來,聚焦穩就業、穩物價和促消費等強化政策靠前發力,對穩定市場預期、提振消費者信心發揮出重要作用。

此外,國家層面已經加大對市場主體紓困幫扶力度,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留工培訓、留工補助等政策力度,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加快完善等,有助於穩定就業預期和收入預期,增加了消費“底氣”和信心,社會經濟發展“煙火氣”將會變得更旺。

因此從中長期看,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消費向發展型、品質型、多樣化昇級趨勢不會改變,消費潛力足、韌性強的特點沒有改變,我國消費規模將持續擴大、人民生活品質將穩步提昇,消費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將會進一步增強。

多方面謀劃措施繼續鞏固消費恢復增長態勢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穩住消費基本盤對穩住經濟增長具有決定性意義。王蘊認為,下一步繼續鞏固消費恢復增長態勢可在以下方面謀劃措施:

首先,要加力提振消費信心、穩定消費預期。既要通過抓實保就業相關措施以穩定收入和消費能力增長預期,也要提振安全消費信心,提高疫情防控精准度,創造安全便利的消費環境。

其次,要進一步暢通消費渠道,確保消費品能高效觸達消費者。促進復工復產的同時,要重視暢通產供銷各環節,繼續支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此外還需加快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相關改革和舉措,為消費恢復增長提供紮實基礎。深化供給側改革,聚焦居民消費昇級主要方向和內容,加強商品質量、品牌和標准建設,加大服務消費領域改革力度,推進國內產品和服務供給提質昇級。

落實落細幫扶小微企業的措施

受疫情影響,消費服務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普遍面臨著收入大幅下滑、剛性成本壓力增大等經營困難情況,是需要政策幫扶的重點。王蘊指出,下一步要落實落細幫扶小微企業的措施。

她建議,一是要切實幫助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指導地方加快落實留抵退稅、租金減免、水電氣費補貼等政策,推廣“免申即辦”“免申即享”等方式,提高政策效率。

另外要引導地方對住宿餐飲、批發零售、文體旅游、交通運輸等行業企業的防疫消殺等支出給予一定補貼,可在保證達到消殺要求前提下,按照企業實際運營規模給予分檔補貼。

此外,還需引導金融機構加大貸款投放力度,積極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工具,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引導地方結合實際開展促服務消費的系列活動,支持市場主體提昇服務質量和豐富服務內容,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財聯社記者 張曉翀)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