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糧』策】春種小麥夏種稻 輪作試驗田裡播種了北塘人的對豐收的渴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勞韻霏 編輯:孫暢 2022-06-18 15:19:59

內容提要: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又是一年麥收時,麥收是農家『插秧割麥兩頭忙』的忙碌,也是農民對糧食豐收的期待。

  天津北方網訊: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又是一年麥收時,麥收是農家“插秧割麥兩頭忙”的忙碌,也是農民對糧食豐收的期待。

  天津濱海新區北塘街道寧車沽東村,村民張偉正在觀察小麥的長勢情況地頭的指示牌上標注著聯合總社“稻麥輪作試驗田”。

  今年,張偉150試驗田開始了“稻麥輪作”種植模式,春種小麥夏種水稻,一塊地能夠獲得兩塊田的收益,張偉對今年的糧食豐收充滿了期待。

  “稻麥輪作”增產增收

  夏日的田間,炙熱的陽光烘烤著黃澄澄的麥田,金燦燦的麥子長勢喜人,圓潤的麥穗隨風搖曳。在北塘街道寧車沽東村的“稻麥輪作”試驗田,小麥長勢良好,穗頭整齊、顆粒飽滿,一派豐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46歲的張偉走在麥田間,仔細觀察麥子的長勢再有幾天,小麥將成熟收割。小麥成熟收割後,張偉的“稻麥輪作”試驗田內將馬不停蹄進行灌田、整田,天隆優619是晚稻品種,適合6月20日左右插秧,正好和小麥收成時間無縫對接。“小麥生長期內,北塘街道農業部門多次帶著技術專家來地裡查看小麥長勢,進行跟進指導和技術服務,今年又將是一個豐收年。” 張偉說。

  張偉是寧車沽東村的種植大戶,他承包了1384畝耕地,開闢出150畝作為試驗田。今年,“稻麥輪作”種植模式將在張偉的試驗田首次嘗試。這塊試驗田寄托著張偉對豐收的期待,也承擔著水稻種植新模式的探索。

  20223月,北塘街道深耕農業產業化、特色化發展,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先行先試,成立了天津市首家經濟聯合總社。

  “稻麥輪作”是北塘街道經濟聯合總社的首次試驗,稻麥兩熟可以多搶出一季糧食作物,增加畝產收益,這是北塘街道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一次新嘗試。

  “小麥收割後播種的是小站稻晚稻新品種,晚播早熟,在播種期比育秧播種晚20餘天的情況下,仍能幾乎同時期成熟,畝產500公斤左右,是高質量的水稻品種。”北塘街道經濟聯合總社黨委書記郭同旺介紹,張偉的“稻麥輪作”試驗成功後,北塘街道將因地制宜,進一步擴大“稻麥輪作”種植面積,挖掘種植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畝產收益。

  這不是張偉的第一次嘗試。2020年,北塘街道引進了晚稻品種,為張偉提供了稻苗和技術支持,張偉嘗試耕種了兩年,試驗田的收益不錯,每畝地利潤500元左右。

  “街道提供稻苗和技術,還負責回收,糧食回收價保證不低於市場價格。”張偉說,自己是個敢於嘗試的人,嘗試的勇氣來源於他的性格,還有北塘街道引進麥稻優質品種,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務,讓種植戶在嘗試新品種植時有了更多保障。

  年收入80萬元

  政策助力農戶致富

  北塘街寧車沽地處永定新河、薊運河、潮白河“三河”交匯之地,包括東、南、西、北4個行政村,現有耕地6000餘畝,素有“魚米之鄉、碧波青田”的美譽。

  土壤肥沃、水資源豐富,特有的土壤和水質非常適宜種植水稻,北塘曾是天津市重要的稻米生產區,但上世紀90年代開始,種植業一度不景氣。

  “寧車沽平均每戶只有幾畝地,不適合機械化種植,人工種植產量不高。”以張偉一家五口人為例,平均每人纔一畝地,他還記得父母在酷暑中彎著腰農忙的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一年種植的收成不足1萬元。

  養殖業發展也是種植業衰弱的因素之一。“北塘有很多水塘,養殖業一度發展迅速,搞養殖比種地掙錢。”張偉說,過去很多村民轉向養殖業,致使一段時期種植業衰弱。

  張偉一家搞起養殖業,也體會了養殖業的風險,“養殖業風險很大,有的時候投入一年的蝦苗魚苗全軍覆滅。”

  21世紀初,東村的耕地由村集體規劃,2009年,張偉承包下700多畝耕地,開始經營種植業。“養殖風險大,承包大面積耕地,適合機械化種植。”花20買了收割機、播種機等機械設備,張偉和幾個親戚在耕地間開始種植棉花和高粱。

  種植過程有失敗有教訓。“有幾年雨水比較大,天氣災害對種植影響很大,那時候水利設施不完善,排澇困難,莊稼被淹了。”張偉說。

  民以食為天,糧食產量關乎農民的收成,更關乎糧食安全的中國底氣北塘街道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修路、修橋、架設電線、改造排水,不斷夯實種植基礎施設。

  大面積種植適合機械化操作,張偉的種植方式從機械種植昇級到 “智能化”種植。以前用車為農作物施肥噴藥,速度慢,雨季地裡泥濘和農作物長得高的地方車開不進去。去年,聽說使用無人機可以為農作物噴藥施肥張偉僱傭來無人機,開始了“無人機”施肥作業。“無人機的噴施作業比人工方便很多,半小時就能完成50餘畝水稻的施肥作業,比以往打藥車的工作效率提高了2到3倍。”

  機械化、智能化,新技術極大提高了種植效率。張偉的種植經驗越來越豐富,從種棉花到種高粱,再到現如今的精品水稻,新品種、新技術的不斷嘗試下,張偉的畝產量從最初的100多斤增加到500多斤,再到現今的1500斤,可謂是實現了種植產業芝麻開花節節高。

  訂單式農業

  讓農民種放心糧

  2017年,東村集體土地“承包上平臺”,村民自競拍,價高者得,張偉以每畝500元的價格競拍下東村全部的1384畝耕地。同年,張偉和6個村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種植年收入達到80左右。

  20223月,北塘街道率先在天津市成立街道經濟聯合總社,改變以往農民“單打獨斗”“資源破碎”的老局面,以社帶村帶領種植戶抱團發展,整合資源、集中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探索鄉村振興之路。

  張偉的專業合作社為聯合總社的成員2022年,“稻麥輪作”是北塘街道成立經濟聯合總社後的首次嘗試。張偉願意成為試驗者,第一次嘗試,他有期待也很安心,“總社幫助我們引進稻麥品種,政府提供購苗補貼和糧食補貼,等到收獲後由總社回收,價格不低於市場價,給了我們種植戶最大的保障。” 張偉和聯合總社簽訂了訂單,按需種植高筋小麥和水稻。張偉說,以前種地是先種再收,而現在則是先收再種,訂單式統購統銷,讓農民種放心糧。

  訂單式產供銷一體化平臺,選苗是第一步。

  糧食的茁壯成長,離不開優秀的品種,北塘經濟聯合總社為種植戶引進優質種植新品、為種植戶請來農業技術專家現場指導,從選種、育苗、插秧到管理一步步跟進,是聯合總社給種植戶的第一重保障。在總社的推介和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張偉引進了小麥和晚稻的優質品種。

  種植同樣有技術保障,“以前自己種要自己觀察糧食生長情況,按季節插苗耕種撒藥,現在有技術人員跟蹤服務,指導我什麼時候做什麼。”張偉說,他就像擁有了個技術團隊。 

  “以往種糧難、賣糧更難,農民要自己找銷售途徑,個體種植產量小售價低,銷售不出去還會造成糧食浪費。郭同旺介紹,銷售是產供銷的重要環節,訂單式農業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懮。北塘經濟聯合總社打造集研發、種植、倉儲、加工於一體的國內一流全鏈條糧食加工廠,以不低於市場的價格回收農戶糧食,統一加工、包裝後,通過線上線下多種銷售途徑,既增加農民的收入,也增加農產品的議價權定價權,對抗市場風險

  郭同旺介紹,北塘街道4個村目前有500“試驗田”,首批“試驗田”成功後會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引導農民回到田間地頭,共同打造以“水產、水稻、水游”為主體的鄉村振興新陣地,做大做強“北塘米鄉”稻米品牌,為京津冀三地“米袋子”和“菜籃子”提供優質貨源。

  6月是小麥收獲的季節,10月,“稻麥輪作”的水稻也將收獲,張偉對今年的糧食豐收充滿了期待。

  首個經濟聯合總社

  抱團取暖推動振興

  車沽東村通過開展“稻麥輪作”確保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實現鄉村振興還需要多維度努力,以社帶村抱團發展北塘街道經濟聯合總社與各企業面向未來形成的戰略合作

  如何抱團取暖?郭同旺介紹,新成立的聯合總社將4個村的購銷、全季旅游、農業機械等多種業態整合成一條產業鏈,將各種農業資源集聚在聯合總社的總體框架內。

  在組織架構上,聯合總社設立“一社N一中心”的組織架構。“一社”是指聯合總社,“一中心”是農業結算中心,“N”是聯合社具體營運的購銷、全季旅游、互助養老、米蔬種植、水產養殖、婦女就業創業等多個運營部門。

  引導農民回到田間地頭,北塘街道經濟聯合總社在為種植戶提供全方位保障,保證糧食安全的同時,與多家企業達成鄉村振興戰略合作,為賦閑在家的農戶解決了就業,增加收入。

  4月,在北塘街道欣華苑社區的服裝加工培訓站內,三十幾名女工在學習縫紉,正在趕制一批工作服。

  女工中55歲的張鳳珍是寧車沽北村人,獨立拉扯著兩個孩子長大,年輕時到處打工,年紀大了,張鳳珍只能做保潔。同樣的,女工張傑和老伴沒有能力忙農活,靠著老伴在外打工維持生活。

  服裝加工廠組建後,張鳳珍和張傑每個月能有幾千元的收入貼補家用,還能增添一門手藝。從沒有做過服裝加工的張傑很努力,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學會了簡單縫紉,她試穿上自己的第一件作品,拍照留念,“以後每做出一件新作品都拍照留念。”張傑滿臉笑容。

  “北塘以種植和養殖為主要經濟產業,男人農忙,女人大多賦閑在家,把大家集合起來,從事服裝加工工作,既能貼補家用,也實現了婦女的價值。” 郭同旺“拳頭”來形容北塘街道經濟聯合總社“以前的農民單打獨斗,現在把大家擰成一股力量,重拳出擊,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津雲新聞記者 勞韻霏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