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糧』策 | 感受豐收喜悅,衛星視角見證奔跑的『三夏』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央視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2-06-19 17:54:29

內容提要: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小麥機收進度顯示,全國已收獲小麥面積2.75億畝,收獲進度過九成。與此同時夏種也在全力推進。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最新小麥機收進度顯示,全國已收獲小麥面積2.75億畝,收獲進度過九成。與此同時夏種也在全力推進。數據顯示,全國夏播糧食作物已完成意向面積的74.2%。夏糧豐收是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首戰。夏糧豐收,“搶”字當頭。接下來,就讓我們換個視角,走進希望的田野,感受豐收的喜悅。

小滿小滿,麥粒漸滿。這句伴隨了中華民族千年的俗語,在2022年的夏天再次為中國人開啟了一幅金黃的畫卷。從5月底開始,濃郁的麥香包裹著金黃的麥浪從長江南岸一路向北,穿越淮河、黃河兩岸,直至鋪滿齊魯、燕趙大地。在這幅金黃的畫卷上,中國人也開啟了忙碌而喜悅的夏收。為了將超過3.3億畝的冬小麥盡快顆粒歸倉,大規模跨區機收一路追趕著麥浪,不斷向前。

農業農村部:全國已收獲小麥2.75億畝

2022年的夏天,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見證了火熱的“三夏”時節。從古至今,“搶三夏”搶的就是時間,拼的就是速度。一個月來,全國各地一臺臺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晝夜奔跑,用科技跑出了搶“三夏”的加速度。農業農村部17日發布的小麥機收進度顯示,全國已收獲小麥2.75億畝,收獲進度超過90%。目前,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江蘇麥收已經結束,陝西、山東、山西、河北麥收正有序推進。沈甸甸的麥穗和數據背後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故事?接下來讓我們通過衛星視角,來見證今年“三夏”收獲的麥田和人們奔忙的足跡。

太空看“中原糧倉”河南的夏天

讓我們從太空視角,看看“中原糧倉”河南的這個夏天,這是衛星拍下的駐馬店市驛城區。

5月初,沃野千裡的中原大地上,千萬畝冬小麥還在抽穗、揚花,生機盎然;而到了24日,麥田已變成美麗的紅棕色,一些地塊率先開鐮收割;到了5月底,麥田裡的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收割完的麥田變成了土黃色,收割機身後則留下一排排整齊的麥茬,這是地球給太空展示的豐收畫卷。

今年三夏 十幾萬臺農機千裡走中原

而只有當你置身於大地間,纔能感受到什麼纔是“搶三夏”。芒種前後,夏季多雨,搶在雨季前收割小麥,纔能保證一年的好收成。科技實力的提昇讓冬小麥今年的機收達到了97%以上,參加收獲的60多萬臺收割機超過四成參與了跨區作業。

十幾萬臺農機千裡走中原是怎樣的場景?在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的農機作業大數據平臺上,北斗系統繪就的熱力圖生動呈現了機群從南到北追逐豐收的過程。

看,這是今年夏收最忙的一天。6月3日中午12時至6月4日中午12時,44070臺安裝北斗終端的聯合收割機在工作,平均每臺收獲作業面積64畝,收獲作業時長7.2小時。這段時間,聯合收割機作業最集中的區域是河南中東部、安徽北部、陝西中部、山西南部、江蘇中部和西部、山東南部,新疆南部的冬小麥也開始收獲。

農機手們日出而作,日落並不一定休息。深夜0時到4時,仍有不少收割機還在田裡辛勤地忙碌著。

冠軍農機手王抗震的夏收故事

我們來看一位冠軍農機手的夏天。來自陝西西安的王抗震是去年全國“三夏”的農機手冠軍,全國跨區作業距離最遠、作業面積也最大。今年他又來了,5月16日,他從河南南陽的鎮平縣出發,帶著3臺收割機,一行六人的隊伍一路向北,先後到達河南許昌的長葛市、山東泰安的寧陽縣,6月9日到達山東聊城的臨清市,隨後北上到河北衡水的安平縣,18日上午已經到達最後一站天津,完成今年的全部夏收作業後將返回陝西家鄉。截至今年6月17日,他一共跨越了3個省份的5個縣市,跨區行程835公裡,作業面積2733畝。

在山東從泰安轉場到臨清的時候,我們跟著他體驗了一次夏收。老王每天的工作強度達十小時左右,最長的一次,從6月7日早上一直乾到6月9日凌晨四五點,三臺收割機兩天一夜收了1500多畝小麥。

陝西農機手 王抗震:後面還有其他地方的老百姓等著我們收割,晚上我們還得加班搶出時間來。收割機上邊的燈光特別亮,晚上收割的時候和白天一個樣。

王抗震也給自己的成績算了筆賬。

陝西農機手 王抗震:一天(每天)大概工作10到12個小時,收割麥子也就是一百三四十畝,能收15萬斤左右,磨成面粉可以夠一萬人吃十天時間。

而今年產量怎麼樣,老王開上收割機走上這麼一圈,就能感覺出來。

陝西農機手 王抗震:去年在一個生產隊,我們兩臺車收了兩天就完了,今年收了將近三天,麥子也好,比往年產量起碼高了很多,一畝地(增產)起碼都在二三百斤左右。

今年是老王參加全國夏收第20個年頭了,這田地裡的變化他相當有發言權。

陝西農機手 王抗震:以前那個砂石路、泥路、土路,現在全部都修成了柏油馬路、水泥路,對農機在田裡邊道路作業非常好。

讓我們再通過衛星視角印證一下農機手的感受,越來越多經過高標准改造的農田變成了而今“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的畫面。十年來,我國新建的高標准農田超過9.1億畝,阡陌縱橫、旱澇保收,平均每畝糧食產能增加10%到20%。而今年,高標准農田將達10億畝,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能。

如今,我國的小麥、水稻、玉米三大主糧基本實現良種全覆蓋和全程機械化,全年糧食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1年,中國糧食迎來“十八連豐”,而未來十年,中國能夠完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糧食自給率將提高到88%左右。

當夏收順利完成,金黃的麥浪退去,大片的土地上又搶種了嫩綠的水稻、玉米等秋季作物,勤勞的中國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描繪著豐收的圖景。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