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黃土高原生態治理樣板村:這裡的『綠色接力』如火如荼……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2-07-21 21:19:14

內容提要:盛夏時節的高西溝村,綠意盎然,風景如畫。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省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溝村考察調研。

天津北方網訊:盛夏時節的高西溝村,綠意盎然,風景如畫。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省米脂縣銀州街道高西溝村考察調研。總書記對高西溝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事業發展的關心和囑托,讓當地乾部群眾倍感親切和溫暖,備受鼓舞和激勵。

綠色發展底氣足

汽車駛入高西溝村,山?溝壑間,林草茂盛,溝底壩地、坡上梯田莊稼長勢正旺。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高西溝村考察調研時指出,高西溝村是黃土高原生態治理的一個樣板,你們堅持不懈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與時俱進發展農村事業,路子走的是對的。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

高西溝村處於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上世紀50年代,高西溝村植被稀疏,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是個典型的陝北貧困小山村。為了填飽肚子,村民坡上修梯田,溝裡打淤地壩,同時治理水土流失、恢復生態環境,總結出了聞名全國的“三三制”經驗,即林地、草地、耕地各佔三分之一,實現了“泥不下山,洪水不出溝,不向黃河輸送泥沙”。

回憶起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教誨的情景,姜良彪仍難掩激動。姜良彪給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三三制”改成了更加注重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三二一”,即三份林地、兩份草地、一份耕地。如今的高西溝村,樹林、果園和牧草,把黃土山裝扮得郁郁蔥蔥。“我們現有生態林2300畝、經濟林1000畝、大小淤地壩126座,林草覆蓋率達70%。”姜良彪說。

“總書記很關心地詢問山上都有什麼作物品種。我告訴他,東邊這一片有油松、側柏等300多種耐旱樹種試驗林。”姜良彪說,正是因為水土保持治理見到成效,1985年起,村民的收入一直穩步提高。

近距離向總書記作匯報的姜良彪倍感振奮,也深感責任重大。“總書記的肯定和囑托是對我們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半年多來,我們始終牢記囑托,千方百計壯大村集體經濟,擬建500到600兆伏的光伏發電站,增加村集體收入,同時改善提昇村民人居環境和文明程度。”談及半年多來的努力,姜良彪底氣十足。

姜良彪說:“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把空白地、退耕地全部栽種常綠樹種和景觀樹種,不僅實現綠化,還要實現美化,在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方面,我們還將對現有苹果園進行提質增效,從技術方面提昇高西溝山地苹果、小米雜糧品質,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打造高西溝山地苹果、小米雜糧品牌。”

黃土高坡上山村的“綠色接力”

黃河之黃,源於泥沙,困於水土流失。“滾滾黃河裡沒有咱高西溝的泥”道出了高西溝人的底氣。這不是唱出來、喊出來的,而是高西溝幾代人、一雙雙手乾出來的。

68歲的高治習是土生土長的高西溝村人,在他童年的記憶裡常聽父輩們抱怨,“多刨一個坡坡,多吃一個窩窩,不想卻是廣種薄收、越刨越窮”。因過度墾荒,加上土質松軟,高西溝村曾成為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

痛則思變,為了摘掉貧窮落後的帽子。高西溝人決定不再墾荒,開始探索治溝、治坡。1958年,高西溝人在時任生產大隊隊長高祖玉的帶領下,決定不再墾荒,開始探索治溝治坡,征山治水,改造家園。在治理窮山惡水的過程中,高西溝根據山勢、水土等自然條件,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糧則糧”的原則和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溝、坡、梁、?、澗綜合治理的思路,制定了發展規劃:山上緩坡修梯田,溝裡淤地打壩堰,建設水庫澆農田,高山遠山森林山,近村陽坡建果園,棄耕坡地種牧草,陡坡險?種檸條,封山禁牧護林草。

“山上緩坡修梯田,溝底淤地打壩?,高山遠山種林木,近山陽坡建果園,棄耕坡地種牧草,荒坡陡?種檸條。”高治習說,經過20多年探索實踐,高西溝村因地制宜,40個山?治理了34個、21條溝治理了15條,壩地全部實現水利化,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吃飯問題基本解決。

經歷過征山治水的老人們說,樹、梯田、壩地是高西溝村的三樣寶。“聯產承包時,高西溝村頂著壓力,堅持‘林不分、樹不砍、草不毀’,把1660畝生態林留歸集體管理,使這片生態林完好無損保留至今。”姜良彪說,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高西溝村先後產生過四屆黨支部班子,始終是凝聚和感召全村人精神力量的帶頭人,保證了發展規劃、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得以傳承和發揚。

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記者隨著姜良彪來到村子的一個山頭,這裡是高西溝村的一個制高點,站在這裡,高西溝村的山山嶺嶺盡收眼底。綿延的梁?生長著郁郁蔥蔥的樹,有成片的油松、側柏,有筆直的楊樹。轉身向另一個方向眺望,看到了果實累累的苹果樹,樹不高,成行連片。

“咱這地最適合栽苹果樹,你看這山下就是千畝經濟林。”姜良彪指著山下的標准化苹果生產示范園。2006年,在一次農業技術培訓會上,姜良彪聽延安市洛川縣一名村支書分享當地發展苹果產業帶動村民增收的經驗後,便邀請洛川縣的農技師到村裡勘察,發現高西溝土層深厚、質地疏松,加上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苹果種植。2007年,高西溝開始嘗試種苹果樹,村民剪枝、套袋,更新改造老果園。

通過培育有機苹果種植基地、電商助力等途徑打響了高西溝山地苹果品牌。同時,還積極探索適宜本地栽種的其他水果和經濟作物的種類,走多種經營的路子,提高農民收入。這幾年村裡通過嫁接改良、試種新品種等措施,不僅讓高西溝的苹果更加香甜,也讓村民嘗到了增收致富的甜頭。

“我們家種了17畝苹果樹,去年年底苹果銷售一空,收入6萬餘元。”村民姜良文說,現在村裡基本家家都種苹果樹,也不用愁銷路,村裡幫忙一起銷售。只要好好乾收入都還不錯,現在的日子和以前沒法比。

林木郁郁蔥蔥、水庫碧波蕩漾的高西溝成為周邊市民節假日鄉村旅游的好去處。在高西溝村村民高錦武家的院牆上,掛著一塊“五星級旅游接待戶”的牌匾。“這牌匾就是我們一家致富的希望。”高錦武說,隨著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產業越來越興旺,看到村裡常有游客前來的他,從2010年起就在高西溝經營起了農家樂,最多的一年純收入超過了8萬元。

在高錦武家的小院,幾孔窯洞正在裝修,他正在將農家樂進行擴建,以增加游客接待能力。“今年游客還可以,人多的時候一天就接待近百桌的客人用餐。農家樂的規模大了、條件好了,就餐和住宿的游客會越來越多,家裡的收入自然會越來越高。”高錦武笑著說。

“作為全國生態建設的老典型,高西溝村獲得了很多榮譽,如果在我們這一任手上沒有大發展,自己都說不過去。今後我們將繼續發揚高西溝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把高西溝建成生態旅游示范村、文明富裕小康村,讓高西溝這面旗更紅更艷。”姜良彪說,截至目前,高西溝村共栽植山地苹果千餘畝。在各類產業的整體帶動下,2021年該村人均年純收入已超過1.8萬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高西溝得到了驗證。

津雲新聞記者 郭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