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間地頭『黑科技』!看天津智慧農業的『十八般武藝』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段瑋 攝影記者吳濤 蒲永河 編輯:李松達 2022-07-27 20:48:00

內容提要:初夏,是天津小站稻紮根大地的時節。在經過育種、育秧等多個生產環節後,綠油油的水稻秧苗被相繼插滿天津的百萬畝農田,為最終長成合格的米粒兒汲取力量。

天津北方網訊:初夏,是天津小站稻紮根大地的時節。在經過育種、育秧等多個生產環節後,綠油油的水稻秧苗被相繼插滿天津的百萬畝農田,為最終長成合格的米粒兒汲取力量。

這些小苗兒要想平安長大,不僅需要陽光、水分、土壤、氣候等多個要素配合得當,還要過病蟲害、春旱、倒春寒、乾熱風、夏季洪澇等好幾道關。得益於天津市持續推進現代化都市型農業的機械化和智能化管理,“看天吃飯”的傳統耕作模式被更高效、更精准、更智能的田間管理方式所替代,並成為新時代農業生產的新范式。

初夏,陽光明媚。北方的天氣逐漸熱了起來,萬物開始進入生長旺季。在天津,從立夏到夏至,都是插秧的好時節。西青區王穩莊的稻田裡,代仁強點開手機裡的APP,通過衛星遙感發回的圖像來查看各地塊作物的長勢。

“你看,通過手機,我們既可以隨時查看田裡每個地塊的作物長勢,合理調整作業情況,也可以把作物生長情況及時上傳到智慧平臺的系統中,通過農業大數據分析,為整體農業生產決策做出參考。”代仁強是中化現代農業天津中心的生產經理,也是服務當地種植戶的一名農藝師。作為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為數不多的“人工終端”,像他一樣的農藝技術人員,在這個示范農場裡僅有9名,在智慧平臺“大腦”的指揮下,成功管理著近2萬畝的農田,實現了從種到收每一個環節的數字化管理。

夏天是小站稻生長的關鍵時期,最重要的就是要管好“肥”和“水”兩件事。小苗“吃飽喝足”纔能長得健壯,稻粒兒纔能結得飽滿。但是,在炎熱的夏季下田勞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高溫炙烤、蚊蟲叮咬下的長時間工作常常令農民苦不堪言。

在示范農場,“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樣的辛苦活兒再不需要人力。從插秧開始,施肥、撒藥、滅蟲、灌溉,這些工作都有各種自動化農業機械來完成,而且還能“指哪兒打哪兒”,完全不浪費農資,而且還更高效。

“這一片都是綠油油的,說明長得不錯。但是這塊地的邊角上有些發黃,說明土壤肥力出現問題了,需要趕緊去查看一下。”代仁強告訴記者,從水稻插秧開始,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包含科技智慧。信息化技術提供“感知”指揮智能裝備具體實施操作。“我們在插秧的時候使用的是測深式插秧機,不僅每一簇秧苗插進水田裡的深度一樣,而且在插秧的同時將緩釋肥料施進田裡,這樣一舉兩得,省時省力還高效。此外,我們還在稻田安裝了智能渠灌控制系統。通過傳感器就可以獲得每個田塊的具體水位數據,並結合生育期的含水量模型隨時調整水量,實現智能化精准灌溉。”

一邊給記者介紹的同時,代仁強點開了手機裡的氣象板塊。“連日晴好”的氣象預報讓他決定這兩天給部分地塊兒的秧苗安排一次施肥。他解釋,如果白天飛防施肥後下雨,那麼肥料就會被水衝走,活兒就白乾了。所以需要隨時根據天氣情況及時調整作業安排。

和其他行業不同,種植業是“看天吃飯”。豐收還是減產,天氣是重要影響因素。所以,氣象精准預測實現防災減災也是智慧農業布局發展的重點領域。在智慧平臺的精准氣象板塊,衛星遙感監測、精准氣象、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農業信息化技術讓這裡的農田可以享受到精確到每平方公裡的網格化氣象服務。什麼時候下雨,什麼時候刮風、什麼時候有冰雹……都能讓農戶提前做好准備。

天氣的細微變化,最先察覺的往往是田裡的害蟲。有時一場高溫就會引發農田病蟲災害的爆發。為了從蟲口中奪糧,智慧平臺在日常監測中,會不斷收集分析地區天氣情況,結合王穩莊地區幾十年的歷史氣象數據,預判病蟲害爆發與氣象的關系,並作出相關預警。

據了解,當蟲害發生數值上昇達到預警水平的時候,農藝師會及時給田裡安裝蟲類誘捕器,通過釋放蟲類信息素氣味來捕捉田裡的害蟲。最有趣的是,誘捕器還有“計數”功能,如果捕到的蟲數不多,農藝師通常選擇不進行過多人工乾預。因為隨著天氣的變化,害蟲可能會自然消失。如果捕捉到的害蟲很多,需要人工乾預的話,智慧平臺會及時向農藝師和種植戶的手機發送預警,提前做好防蟲滅蟲准備。

“智慧農業是未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大趨勢。”天津市農業農村委信息處處長李潔掰著手指,仔細給記者解釋了智慧農業的優勢:隨著我國農業生產方式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逐漸轉型,智慧農業不僅僅讓農業生產效率更高、產量更有保證,其精准化的管理還能進一步提昇農產品的品質,讓百姓吃上更優質的食物。另外,智慧農業的“無人化”管理,還解決了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勞動力不足等問題,讓農民從繁重的田間勞作中解放出來,“騰出手來”從事其他領域生產,從而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這些關鍵優勢對於保障我國糧食生產安全、農民樂業增收等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拿天津最為著名的農產品小站稻來說,近年來,本市在科技計劃中設立了“小站稻振興重大專項”,聚焦小站稻育種、綠色高效種植、智能高效機械化、節水灌溉等方面,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橕。“小站稻全產業鏈智慧高效機械化技術應用研究”和“天津小站稻節水技術應用研究”等農業機械化方面課題的獲得市重點科技立項支持。

“我相信,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各領域各環節的深度融合下,未來,天津智慧農業的‘十八般武藝’一定會越練越強。這些田間地頭的‘黑科技’一定會成為天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秘密武器’!”李潔對天津農業的未來信心十足。

(津雲新聞記者段瑋 攝影記者吳濤 蒲永河)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