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州 山水文章書錦繡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陳忠權 編輯:孫暢 2022-09-21 09:07:00

內容提要:南部平原糧田一望無垠,稻穗金黃;北部山區大地鋪綠,青山疊翠,雄渾壯美,成為京津冀旅游網紅打卡地。

薊州區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典范城市。

薊州區下營鎮小港村網紅鄉宿燈光璀璨。

薊州區獨樂寺。 插畫/孟憲東

  天津北方網訊:金秋時節,漁陽大地美不勝收。

  南部平原糧田一望無垠,稻穗金黃;北部山區大地鋪綠,青山疊翠,雄渾壯美,成為京津冀旅游網紅打卡地。

  10年前,於橋水庫南岸村莊密集;10年後的今天,水庫南岸村民全部搬遷,復墾復綠,郁郁蔥蔥,“大水缸”水質更潔淨;

  10年前,薊北山區一些農家院低端經營;10年後的今天,200多家精品民宿雨後春筍般建起,提質增效,成為度假地;

  10年前,山區多處礦面裸露傷疤,地質隱患,水土流失;10年後的今天,生態治理取得佳績,荒山披綠裝,礦坑變酒店。

  ……

  非凡十年,“京津後花園”煥發出勃勃生機。

  黨的十八大以來,薊州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生態築底,產業夯基;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典范城市,邁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薊州的堅實步伐。

  修復礦面 繪就最美發展底色

  走進薊州區大興峪北礦區,這片昔日礦疤裸露、難見綠色的不毛之地,經過修復,已變得郁郁蔥蔥,山腳下的大興峪村村民端上了“綠飯碗”。

  走進“織雀星伴小棧”民宿,經營戶李文通正忙著接待游客。曾是建築設計師的他,為何離開中心城區看中這個地方?在李文通看來,“這裡環境好,交通方便,有商機!”

  2014年起,薊州區全面打響“礦山復綠”攻堅戰,覆土植綠,給礦山創面“療傷”,經過科學修復,東後子峪礦區、大興峪礦區、漁山礦區等綠意重現,其中東後子峪礦區治理被認定為國家示范工程。

  來到“網紅景區”春山裡,原先廢棄的礦坑經過修復,已神奇般地“長出”酒吧、自然博物館;建設方還在山腳下搭建起帳篷營地,建起永續農場……每個小長假,這裡都聚滿了游客。這是薊州區創新引入社會資本治理礦山創面的成功范例。

  黨的十八大以來,薊州區修復礦山創面280萬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31.28%。實施於橋水庫水源地保護工程;關停並轉“散亂污”企業1300餘家,推動18.1萬農戶實現清潔取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考核連續4年位居全國前列,先後榮獲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國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等稱號。

  發展旅游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今年“五一”,下營鎮郭家溝村整體提昇改造後首次對外亮相,花海、草甸吸引了很多游人。

  10年前,薊北山區農家院不少,但服務檔次低,服務水平差,不能滿足游客需求。該區大力開展農家院提昇行動,農家院床位減少了4400張,服務質量大幅提昇,“減量提質”深受游客歡迎。

  走進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村內綠樹紅花、小橋流水,民宿小院讓人流連忘返。

  推開一家民宿小院大門,只見院內盆景精巧,賞心悅目;進入臥室,更是溫馨舒適,非常宜人。在漁陽鎮西井峪村,這裡的民宿也特受歡迎,目前大多數民宿已經被預訂一空。

  薊州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精品民宿滿足了游客需求,帶火了鄉村旅游,目前全區民宿數量已經超過200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薊州區鄉村旅游已經輻射到15個鄉鎮、100多個村,受益人口達18萬人。該區先後創建了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等12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18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名村5個等。

  結對幫扶 一起樂享小康幸福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薊州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市委正確領導下,積極開展結對幫扶困難村工作,所有困難村均實現“三美四全五均等”幫扶目標。

  結對幫扶,薊州區把產業幫扶放首位。

  走進下營鎮和順生態園的大棚,果農們正精心養護著一棵棵櫻桃樹,這可是讓周邊多個村莊增收致富的“搖錢樹”。這個果園是薊州區利用專項資金集中建設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這是我們引進的櫻桃‘美早’,行情最好的時候每公斤賣到240元,還特別搶手。”負責人陳國華指著一棵棵櫻桃樹笑著說。

  作為薊州區結對幫扶困難村幫扶產業項目之一,和順生態園每年為21個困難村每村至少分紅7萬元,同時還給周邊村的不少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

  薊州區相關部門介紹,在薊州區,像這樣的結對幫扶困難村產業幫扶項目共有22個,區政府統籌投入幫扶資金4.665億元。集中資金建設高端產業項目,提高了產業規模和產品附加值。

  目前,薊州區正按照市委部署要求,積極開展331個經濟困難薄弱村幫扶和2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提質增效 民生福祉不斷增強

  2017年,津圍北二線通車,改寫了薊州城區到北部山區只有津圍線一條主乾路的歷史。這條路串聯起了毛家峪、車神架、郭家溝等村莊和景點,成為了帶動附近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10年來,京哈鐵路薊州站開通運行,津圍北二線、邦喜二線、倉桑路西延、侯玉公路相繼建成通車;70條“村村通公交”線路已貫通26個鄉鎮,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西井峪村莊公路獲評全國“十大最美鄉村路”。

  走進東施古鎮韓家筏村,乾淨整潔的街道,專業的塑膠籃球場,美麗的手繪文化牆,美得令人陶醉。

  韓家筏村的“蝶變”正是薊州區積極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生動寫照。10年間,薊州區硬化街道884萬平方米、安裝路燈5.56萬盞、修建健身廣場43.9萬平方米。

  薊州區不斷強化民生保障能力,將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延伸到鄉鎮、社區、家庭,分級診療新模式全國率先試點。農村幼兒園基礎設施提昇99個,新建小區配套中小學幼兒園11個,47所鎮鄉學校土操場得到提昇。

  “初心印薊” 服務到百姓心坎上

  日前,東二營鎮黨員乾部來到西辛莊村五保戶高大爺家開展志願服務,除草、洗衣、清理垃圾,將庭院內外收拾得乾淨整潔,高大爺笑得合不攏嘴……

  2021年以來,薊州區積極創新開展“初心印薊”活動,推動黨員乾部進項目、進企業、進農村,與包保聯系群眾結親戚、建微信群,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在文昌街道康宏新村小區,居民對燃氣管網改造有擔懮。居委會立即召開了一場“石桌板凳匯”,組織居民、施工方同坐一桌前,傾聽群眾訴求,當場給予回應,最終居民和施工方簽訂了路面修復協議,徹底打消了顧慮。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初心印薊”活動開展以來,全區8000餘名黨員乾部深入包保的9萬戶百姓家,開展走訪、服務活動5萬餘輪次,解決百姓實際困難5500餘個,實打實把溫暖送到百姓心坎上。

  為民服務落實在工作上,更烙印在思想上。薊州區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優勢,創新推出互動式教學、體驗式教學、音樂黨課等特色課程,打造本土課堂課13講,本土現場教學課11講,以生動的形式讓廣大黨員傳承紅色基因,厚植為民情懷,真正以“初心印薊”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

  區委書記訪談

  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典范城市──訪薊州區委書記賀亦農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了今後五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的奮斗目標。在新征程上,薊州區有怎樣的發展思路和舉措?就此,記者采訪了薊州區委書記賀亦農。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描繪的美好藍圖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我們將認真貫徹市委總體部署,實施‘一四五八’發展思路,加快建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典范城市,以薊州之為助力我市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賀亦農說。

  賀亦農表示:“我們將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生態保護、造福群眾兩大政治責任,全力守好森林資源‘命根子’、看好於橋水庫‘大水缸’。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轉化,加快玥燕山全季運動生態公園、春山裡生態教育國際示范區、抽水蓄能等重點項目建設,不斷積蓄綠色發展動能,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

  “我們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全區‘一號工程’,落實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持續確保糧食穩產提質,今年實現了夏糧的十九連豐。”賀亦農表示,結合331個經濟困難薄弱村幫扶、2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抓住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機遇,打造一批“鮮切花小鎮”“藍莓小鎮”“蜜蜂小鎮”“富硒小鎮”“旅游小鎮”,以產業興旺引領鄉村振興。

  如何在文旅融合發展上持續發力?賀亦農表示,薊州區決心把全域旅游示范區文章做深做透,品牌做大做響。堅持文化鑄魂,加快建設長城中國文化公園,打造孫各莊滿族鄉特色村寨,保護好3831株古樹名木。充分發揮郭家溝景區示范作用,推動鄉村旅游業迭代昇級,加快推動國有景區市場化改革進程。堅持數字賦能,打造“雲尚薊州”文旅智慧消費平臺,建好新媒體聯盟,積極落實“一村一主播”鄉村代言人工程,講好薊州故事。

  “我們將堅持在發展中改善民生,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深化‘初心印薊’活動,全面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抓好網格與‘民生熱線’一體化管理,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面提昇全區人民生活品質。”賀亦農說。

  賀亦農表示:“我們將把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統籌推進黨的建設各項任務;堅持用數字說話、拿結果證明、憑實績用人,弘揚‘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甘於奉獻、團結協作、敢打必勝’的薊州精神,凝聚苦乾實乾、創新躍進、奮進新征程的強大氣場,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發展新看點

  隆福寺村的“滿家樂”

  紅門灰瓦,仿古門樓,踏入孫各莊滿族鄉隆福寺村,一排排滿族樣式的“滿家樂”映入眼簾,主街兩側,滿族故事展示牌與綠樹相互掩映,少數民族的文化氣息彌漫全村。

  劉永忠是全村第一個開辦“滿家樂”的村民。中午時分,劉永忠給游客們端來了熱氣騰騰的滿族傳統美食“八大碗”,分別裝在八個碗中,有豬肉、雞肉,燉菜、湯菜等,一道道美食色香味俱全。吃完了飯後,一些游客還興致勃勃地穿上滿族服裝拍照、拍視頻,充滿歡聲笑語。

  村“一肩挑”石金生介紹,為搞好“滿家樂”,村裡硬化了道路,栽種了法桐等綠化苗木,安裝了路燈。目前正加緊實施“十個一”提昇改造工程,打造滿族風情街、民俗陳列館,還計劃以成立公司的形式,推出更多滿族文化活動,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讓“滿家樂”發展更規范、更有前景……

  薊州新城裡的幸福生活

  穿過沿街底商,坐電梯上5樓,走進州河灣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屋裡便傳來了二胡和唱曲兒的陣陣和聲。拉二胡的是西山北頭一村村民付秀敏,住在薊州新城南園4號樓。搬遷到新城之後,她跟同村的文藝愛好者們成立了一個“藝術團”,皮影、評劇、各式樂器,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拿手好戲”。

  2012年開始,為保護天津市飲用水水源地──於橋水庫生態環境,薊州區開展了庫區南岸移民搬遷,並在薊州城區建設薊州新城,共建成安置房313萬平方米,還遷村民涉及漁陽、別山、五百戶、洇溜四個鎮的73個村,將近5萬人。

  為改善搬遷居民生活環境,區政府牽頭修建了新城醫院、中小學、幼兒園,打造了州河灣商業廣場,先後建成州河公園、人民公園、薊州站站前廣場等配套設施。

  村民們不但住上樓房,不少人還在城裡找到了工作,孩子們就近入學,一些中老年人也在物業公司找到了崗位,每月都有一份固定收入。“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從漁村一步跨進了城區,過上了幸福的小康新生活。”付秀敏笑著說。(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