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市政協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發言摘登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2-09-23 09:13:50

內容提要:9月21日,市政協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組織委員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協商議政。

編者按: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了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力實施制造業立市戰略,全力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戰略部署。這是天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的重要舉措。9月21日,市政協召開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組織委員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協商議政。常委們的發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充分體現了以高水平履職服務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成果。現將委員發言予以摘登。

把握天津歷史方位和區域定位

爭創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

市政協科技界 畢俊生

通過“四個聚焦”,推進“天津特色、天津優勢、天津作為”的區域科創中心創建,爭取國際競爭有影響、國家戰略有地位、區域建設有貢獻,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

一是聚焦“系統布局”,以“三步走”路徑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力量,打造天津版“國之重器”。在有基礎的區域建設海河科學城,堅持目標集中、領域集中、主體集中、區域集中、資源集中,打造科技創新“航母群”。抓住窗口期,爭創區域科創中心。

二是聚焦“深度融入”,形成國際和區域科創中心“雙核驅動”。謀劃建設京津冀創新走廊,打通京津創新“高速公路”。建設京津冀中試轉化高地,形成“北京研發+天津中試轉化”。深化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

三是聚焦“產業創新”,建設重點產業創新中心“高峰”。探索新型舉國體制“天津路徑”,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打造產業創新“高峰”,建設全國領先的信創產業基地、世界一流的綠色化工新材料基地、全國中醫藥創新中心、北方海洋科技中心等。建設信創谷、生物制造谷、神農谷等創新標志區,建設國家先進計算、氫能小鎮等未來產業集群。

四是聚焦“制度創新”,建設具有天津特色、全國領先的“熱帶雨林式”創新生態。強化自創區、自貿區等先行先試作用,建設高新區、經開區等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航母級”大學科技園。在創新場景、產業監管、創新產品采購等方面突破,打造“創新友好”環境。

關於加快我市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建議

市政協常委 周雪松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和整合調配,建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梯次培育體系。建議設立工作專班和專項基金,圍繞海河實驗室五大方向,整合高端科技資源,爭建國家實驗室;依托駐津院所與高校,加強部市共建、院地合作,培育更多國家級創新平臺,打造一批世界水平的一流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推進戰略科技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解決“卡脖子”技術;加大各級財政投入和組織力度,培育戰略科技力量後備隊。

二是堅持研發轉化並重,整合集聚優勢力量,做長天津科技創新“長板”。突出主攻方向,整合國內外創新資源,打造戰略科技領域品牌,形成一批國內外叫得響的創新節點。按照一個細分領域、一個新研發平臺、一只基金、一個園區的結構,打造一批千億級前沿技術新產業。

三是堅持投入產出並重,建立完善邊投入、邊應用轉化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承擔更多國家大項目,爭取企業等社會合作共建,多渠道投資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對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實行“一項一策”,以產業收益回饋戰略研發。

四是完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培育建設機制。建立戰略科學家引育服務機制;探索首席科學家、首席技術官、首席投資官聯動決策機制;完善相關人纔評價、激勵、約束機制和設備共享機制。

聚焦信創融合發展加快濱城特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濱海新區政協 韓遠達

一是雙向支持“企業主體”與“平臺主體”,夯實信創基礎實力。制定本市信創生態全鏈條服務名錄,統籌“信創谷”鏈內企業布局和聚集,大力培育鏈內各類關鍵應用領域的本土化核心企業。加快信創海河實驗室等各類技術創新和技術轉移平臺建設,培育專業化服務主體,強化公共科技創新服務的有效供給和協同支橕。

二是同步優化“完整鏈條”與“融合應用”,打造信創特色優勢。加強信創產業鏈頂層設計,在技術源頭基礎原始創新研發尚不具備落地發展的情況下,加快引導鏈內技術源頭企業將應用研發轉移到天津落地發展。拓展“信創技術適配中心”功能作用,爭取重點行業自主應用整體落地,培育重點應用領域新生長點。

三是協同深化“區位優勢”與“市場空間”,優化信創發展生態。發揮“雙自聯動”先行優勢,優化保稅研發、離岸研發模式開放創新生態,融匯全球產業鏈創新資源自由流動,降低信創技術研發風險,促進信創產品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市場。推進以標准引導重點行業領域信創應用,營造京津冀一體化具有成長性的信創市場生態。

四是優化構建“應用群落”與“引育機制”,匯聚信創人纔支橕。支持信創技術應用群落和創新社區多元化發展,加快信創成果向市場應用細分領域轉化,提昇信創人纔群體落地創新創業凝聚力。推進本市高校相關專業國內自主可控和國外主流技術“雙軌制”培養,支持信創應用技術領域特色專業建設,加快培養信創後備人纔。

關於打造新一代微電子材料與器件產業集群的建議

農工黨市委會 林 彬

一是精心規劃布局,深入挖潛,打造獨具特色的產業鏈。一是培育發展微電子產業集群,吸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將配套中小企業納入共同的供應鏈、質量標准管理,促進集群內企業的配套協作能力顯著提昇。二是推動微電子器件關鍵產品的昇級換代。三是實施精准招商行動。推動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應用場景招商,帶動龍頭企業、上下游配套企業和服務對象來津發展。 

二是推動平臺賦能,突破新一代微電子材料與器件關鍵核心技術。一是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依托海河實驗室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國家級“芯火”雙創基地,聚焦智能硬件、智能傳感、汽車電子3個特色方向,形成一批原創性、突破性的重大創新成果。二是著力突破核心關鍵技術,集中力量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智能高端傳感器等重點領域的核心關鍵技術產品;依托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建設契機,加快多種傳感器集成模塊化設計等關鍵技術研發。

三是完善產業生態,營造新一代微電子材料與器件產業鏈軟環境。一是加強智庫建設。成立天津市電子元器件產業學會,發揮協會在政策規劃研究、標准制定、宣傳評估、服務平臺搭建和對外交流合作方面的作用。二是激發人纔活力。打造“海河英纔”行動計劃昇級版,研究實施以企業需求、人纔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定制化政策。三是建設微電子行業知識產權流轉增值平臺。積極構建微電子產業專利池,創新知識產權運營模式,促進更多創新成果有效轉化運用。

關於高標准建設天津生命科學城的建議

市政協科技教育委員會 孫奇涵

一是堅持集中布局,打造大師雲集的科技創新策源地。依托中醫藥大學和協和醫學院“雙航母”,加快“大裝置大平臺大學大院(所)大企業”戰略科技力量布局;謀劃組分中藥和轉化醫學等科技基礎設施;協助建設協和醫學國家實驗室,加快建設海河實驗室、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重大平臺建設;推動醫學健康院等旗艦型新型機構建設,爭取中國中醫科學院分院落戶;以“血液、呼吸、中醫”等為核心建設國家醫學中心,打造生命科學人纔高地。

二是堅持以用立業,打造硬核主導的“產業創新高峰”。推動領軍企業布局形成實驗室集群,加速培育一批高成長企業和獨角獸企業;建設京津冀生命科學中試轉化基地;開發一批原創產品和重磅產品,大力發展智慧醫療、藥妝、功能食品等新賽道,加快“神農谷”“協和園”“醫學谷”等主題園建設,推動中醫藥大學科技園建設航母級主題園區。

三是堅持系統集成,營造活力四射的創新創業生態共同體。堅持“政產學研金介用”協同,建設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和生命科學公共平臺;構建創業孵化全鏈條,建立生命科學城基金系;建成生命健康會展會議中心,建設中醫藥博物館等一批功能性設施。

四是堅持高位推進,打造共治共享的高效能建設體系。堅持目標集中、領域集中、主體集中、區域集中、資源集中的“新型舉市體制”,建成“科學特征明顯、產業特色突顯、創新活力昭顯、生態人文彰顯”的一流科學城。

以加快現代中醫藥科創高地建設為契機

強化中醫藥產業引領作用的建議

市政協醫療衛生體育委員會 高秀梅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已經上昇到國家戰略高度。我市具備完善的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基礎,領先的中醫藥人纔隊伍和成果基礎,強勁的中醫藥產業規模和發展基礎。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中藥科創高地,是我市打造中醫藥強市、建設“四高”現代化大都市的重大舉措。

建議: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資源配置強鏈補鏈。一是建立由市領導牽頭的“中醫藥強市”領導小組,統籌支持管理政策、資源調配、信息溝通,形成建制保障。二是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產出+推廣應用+產業發展”全過程中醫藥科技創新鏈條。三是全力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工信部現代中藥創新中心,進一步做大做實我市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底盤”。

二是夯實人纔第一資源,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纔工作。一是發揮“新型舉市體制”優勢,大力造就一批具有卓越組織領導纔能的戰略科學家,引領我市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二是探索設立我市中醫藥科技創新領軍人纔支持計劃,持續支持各類高層次人纔、行業產業領軍人纔培養項目。三是健全完善對中青年人纔普惠性支持措施,設立青年人纔支持專項,加快培養中青年科技創新人纔。

三是堅持“以用立業”,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一是立足京津冀,對標江浙滬,支持信息化、智能化和工業化融合的中藥智能制造提昇。二是突破一批中藥關鍵核心技術裝備,加速中藥生產工藝、流程的標准化和現代化。

關於建設海洋科創中心

支橕北部海洋經濟圈發展的建議

市政協提案委員會 王 禹

一是多維探索,構建北部海洋經濟的科研教育中心。加強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涉海專業建設;建設天津海洋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依托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國家海洋儀器設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建立世界領先的海洋高端裝備質量標准與計量檢測平臺;依托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建設天津智慧海洋大數據中心;打造國際水平的學術交流、會展品牌,提昇海洋影響力;爭取國家重大科研設施項目落地。

二是引入培育,打造北部海洋經濟的產業聚集中心。探索“園區+集群”模式,打造千億級海洋科技產業聚集園區;建設國際一流海洋綜合試驗場,加快海洋技術裝備研制進度和產品化進程;發揮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優勢,推動相關服務業進入國際市場;加強對中海油等龍頭企業總部及下屬單位的招商力度,壯大海洋石油產業集群。

三是支持轉化,建立海洋科學技術集散中心。推動科創資源的聚集,與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共建海洋科技研發基地;聯合京津冀科研院所、企業,建立海洋經濟技術交易所;與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對接合作,設立天津市海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創新孵化、產業發展綜合服務等平臺建設。

四是優化環境,建設海洋科技人纔聚集中心。支持京津冀研究機構結合關鍵技術研發,開展人纔聯合培養和訂單式培養;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加快高端人纔和領軍人纔引進。

充分發揮駐津科研單位資源優勢

助力我市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九三學社市委會 孟昭寬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匯聚優質創新資源。一是建議成立中央駐津單位研發轉化工作專班,專人負責聯絡協調。二是加強市部共建、市區聯動,充分發揮大院大所在區域創新廊帶、科學城等創新中心的重要支橕點作用。三要出臺專項政策措施,從制度、財政、人事等為中央駐津科研院所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是優化科研發展環境,點燃創新驅動引擎。聚焦要素資源,鼓勵支持中央駐津單位進開發區、科技園和產業基地,打造海洋、電子、汽車等“科技硅谷”,在項目立項、人纔待遇、土地稅收等予以支持。建立專門扶持基金,利用實驗室設備打造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中試基地等。探索產學研用一體化新路徑新方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三是搭建共贏大平臺,結成利益共同體。創新中央科研院所與市屬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多層次、多維度、多形式、全方位合作聯動機制,整合所內外、市內外、國內外優勢科技資源,建立“創新平臺+企業孵化+產業園區”一體化協同發展模式。

四是創新科技服務模式,推動成果落地生根。堅持“靠前一步,主動作為”理念,創新科技服務載體與形式,通過多層級聯動,打通部門協作難、成果轉化難、服務對接難等問題,積極推動科研成果在津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

關於推動大學科技園高質量建設

打造“環高校科創區”的建議

市政協教育界 劉小軍

一是推動大學科技園“增量、擴容、昇級”。壯大大學科技園梯隊,支持京冀等地大學科技園在本市建設分園。盤活大學科技園周邊空置樓宇,支持其拓展空間載體、擴大體量規模。支持市級大學科技園申報建設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和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二是構建“政產學研用金服”一體化科技創新生態鏈。加強高校現代產業學院等新型產學研合作載體建設,探索實行大學科技園理事會制度,匯聚創新創業要素資源,促進政、產、學、研、用、金、服各方供需精准對接。

三是推進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和轉移轉化。聚焦信創、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推動高校更有組織地開展科技攻關。規劃建設一批產業加速器,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聚集區”四級鏈接孵化機制。針對科技成果轉化政策落實中的“細繩子”問題,出臺具體操作規程和辦法,推動政策落地。推進高校知識產權運營機構建設,壯大技術轉移專業人纔隊伍。

四是加快打造以大學科技園為中心的“環高校科創區”。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在大學科技園周邊集聚,打造大學科技園帶動、創新企業集聚的“環高校科創區”。堅持“校區+園區+社區+產業聚集區”一體規劃和建設,提昇大學科技園周邊社區空間的品質。支持南開區政府在環天南大老校區建設海河科學城。

精准施策 加大激勵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

民盟市委會 盧俊瑞

一是要建立“科技企業創新指數”。開展全市科技企業創新情況調查,建立“科技企業創新指數”,加強企業研發能力監測和統計分析,推出“科技企業畫像”等服務,為精准支持企業創新提供靶點。

二是要按產業領域精准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細化現有政策措施,按照產業屬性、技術領域、行業特點等對企業進行歸類和精准支持。

三是要依托現有政策拓展支持深度。依托企業研發投入後補助政策,鼓勵金融機構為連續多年研發費用持續增長的企業提供信用貸款。制定專項政策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增強研發能力,加快培養一批“四科”特征明顯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四是要加強政府采購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扶持。在政府采購領域,勇於嘗試新產品、新服務,向中小企業真正敞開大門。對於采購試用發現的優質創新產品,主動宣傳推介。鼓勵大中型企業與小微企業組成聯合體共同承接采購項目。鼓勵金融機構為獲得政府采購的中小企業提供政府采購合同融資。

五是要發揮服務團“催化劑”作用。由政府部門、企業家、技術專家、金融機構等共同組成服務團,定期走進科技園區、孵化器等企業聚集區,征集企業需求,講透創新激勵政策;定期走進高校和科研院所,宣傳成果轉化、技術轉移、創新創業等政策,發布科技企業需求,推進產學研用對接。

加大科技金融聯動創新力度

助推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民革市委會 劉凱華

一是申請組建“科技銀行”。依托市科技局內部財務中心,引進戰略投資者,申請組建集大數據核心技術、產品和平臺於一身、跨界融合、風險共擔的專門科技銀行。成為引導跨部門、跨區域、全鏈條的新金融業態,有助於緩解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融資慢等問題,同時成為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有力支橕。 

二是建立京津冀區域直接融資創新聯盟。聚焦科技金融主題,配合我市實施工業強基工程、智能制造賦能工程和工業互聯網創新工程,可考慮建立直接融資戰略創新聯盟。利用好資本市場和政策,吸引北京金融總部機構,特別是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等來津抱團發展。 

三是以場景金融突破金融科技應用“最後一公裡”。打好科技金融產品聯動創新“組合拳”。制定“政產學研金介用”與項目孵化於一體的科技金融專項方案。提供“融智、融資、融網、融技”的基礎設施,推進“專精特新”項目數據庫與市金融局“新金融查詢系統”數據平臺無縫鏈接。鼓勵銀行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和轉化。 

四是營造科技金融生態,完善金融科技治理。選擇濱海高新區率先進行科技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試點。制定全市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長期規劃和有影響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高效、智能、強風控”的科技金融生態,啟動金融科技“監管沙盒”模式,為籌劃科技創新項目入盒,把好方向、打下基礎。

聚力人纔引育 激發雙創活力

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

市政協常委 蔡關穎琴

天津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將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作為重點任務。但目前京津冀三地存在科技創新資源分配不均、流動低,科技成果轉化難等問題。現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建立統一的京津冀區域人纔政策法規體系。三地建立統一規劃協調及有序競爭等機制,以促進三地人纔流動,減少政策落差,實施統一監管。建立統一科技人纔庫,規范入庫條件。准確掌握行業領域人纔相關情況,確保行業領域優秀人纔規范入庫。

二是優化人纔培育體系,深化京津冀教育合作,整合三地教育資源。加強院校合作,跨地區交流與研發。加強人纔交流合作、培訓和掌握最新技術信息,提昇創新創業能力。加快推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科研合作機構。

三是打造雙創生態圈。提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標准化、規范化、便利化。提昇普惠金融和公共服務水平,營造公開誠信、公平法治和人纔聚集的環境。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三地政府聯合推介科技創新中心研發的新產品。加大科技型企業招商引資力度,明確招商引資方向,精准招商。

四是提高扶持力度。鼓勵青年人纔在重大科技攻關中歷練,提高青年科技人纔牽頭項目的比例,加大對突出貢獻科研人員的獎勵。支持科研人員創業,設立創投基金,加強經費支持,讓領銜科學家自主確定研究課題,選聘科研團隊。同時,天津需加強宣傳,打造尊重、關懷、寬容、支持人纔的社會文化。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