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禮炮故鄉』解碼國之禮器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社 作者: 編輯:張璟 2022-10-01 14:50:36

內容提要:9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在『共和國禮炮故鄉』解碼國之禮器》的報道。

9月30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在“共和國禮炮故鄉”解碼國之禮器》的報道。

73年前,10月1日15時,天安門廣場。

伴隨著《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第一面五星紅旗徐徐昇起,從廣場的東南方傳來一陣陣雷鳴般的聲音:

“轟……”“轟……”“轟……”在奏國歌的2分5秒內,轟隆隆的“雷鳴”聲震天動地,響徹寰宇。誕生28年的中國共產黨,用28響禮炮為新生的共和國獻禮。

這些禮炮的“故鄉”在哪裡?

走進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嶺區勝利街101號,數棟老廠房錯落有致,煙囪高聳,磚牆斑駁,2萬餘種工業實物遺產,歷經124年風雨洗禮,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這裡是近代中國火炮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共和國禮炮的故鄉”,如今是我國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1898太原兵工廠文化產業園。與產業園一牆之隔的中國兵器一機集團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國唯一研制生產迎賓禮炮的企業。

從開國大典到建黨百年,天安門廣場鳴放的禮炮都與這裡有關。從28響到100響,陳列其間的6代禮炮見證了共和國的誕生與成長。

從戰火硝煙中走來

“新中國剛成立時,百廢待興的工業還不能生產專用禮炮,開國大典的禮炮都是從戰場上繳獲的裝備。”提起禮炮,1898太原兵工文化產業園項目辦主任劉貴紅如數家珍。

禮炮的要求與野戰火炮不同,不以射程、威力、精度等為考核指標,而是要求聲音大、體積小、進出典禮現場方便。當時華北軍區特種兵部隊的炮種類很多,最後選擇了大小、重量和炮管長度最合適的山炮擔任禮炮,並從張家口等地調來108門山炮,分為兩組,每組54門,第一組鳴放,第二組備用。當時的禮炮多是繳獲自日軍的九四式75毫米山炮和民國時期太原兵工廠生產的晉造36式75毫米山炮。

山炮是適合山地作戰的火炮,體形小,重量輕,便於拆解。九四式山炮是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的主力火炮之一,截止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日軍九四式山炮一共生產約1500門。1947年,閻錫山控制的太原兵工廠成功仿制日軍九四式山炮,命名為晉造36式75毫米山炮,總產量近300門。

“這些火炮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被我軍大量繳獲,成為當時裝備數量較多、型號較為統一的中口徑火炮類型。”劉貴紅說,在漫長的革命戰爭中,戰場繳獲是人民軍隊武器裝備的重要來源,無論日軍九四式還是晉造36式都象征著光榮的勝利。

北方機械公司原技術顧問杜萬貴曾對第一、二代禮炮做過仔細研究:第一代禮炮只是對山炮的外觀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改動,主要是把炮彈的彈頭去掉,用同口徑的軟木塞封住彈殼,禮炮的車輪還是木制的。當時禮炮的聲音沒有標准,僅憑人工聽力來判斷檢驗,所以在裝填的彈藥數量上進行了多次試驗,邊減少彈藥量,邊打炮聽聲響大小,直到覺得聲響合適。

新中國的第一代禮炮就這樣誕生了。當時放炮的聲音尖銳,不穩定,還伴有濃煙和大量的木屑噴出。

開國大典上,昇國旗、奏國歌、鳴放禮炮必須同時開始,同時完成,每一炮間隔只有4秒半。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可以說是要求嚴、標准高、技術難度大。為保證54門禮炮齊鳴,當時指揮員就站在指揮臺中間的大方桌上,高舉紅旗喊“放”,紅旗落下炮手拉火發射。一門炮由三名炮手組成,完成取彈、裝填、發射、退彈殼動作。三名禮炮炮手編組一直沿用至今。

從武器改裝到專用禮器

開國大典後,第一代禮炮多次承擔重大慶典和迎接外國元首任務。後來在迎賓禮儀中,鳴放禮炮一度中斷。直至1984年2月,我國恢復為來訪外國元首、政府首腦鳴放禮炮。禮炮分別為21響、19響,與國際接軌。

當時新組建的禮炮中隊費盡周折在一個倉庫裡找到了曾在開國大典上發出吼聲的禮炮,選出了其中狀態較好的晉造36式75毫米山炮,由當時的山西機床廠(原太原兵工廠)對這些繳獲的山炮進行翻新改造,稱為第二代禮炮。

劉貴紅說,當時主要是安裝了防盾,將原炮的鐵木制輪換成膠皮輪胎,並在炮口前端加裝了喇叭形狀的炮口帽,使聲音傳得更遠,再就是對鏽蝕的炮身進行擦拭、刷漆,使之煥然一新,符合迎賓禮炮的要求。

1984年3月23日,時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來訪時,禮炮隊重新站在了天安門廣場,8門禮炮交替齊鳴,整齊劃一地在北京上空響起。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際交往增多,我國開始自行研制迎賓禮炮。在新的國產禮炮交付使用之前,暫時以我國自己研發的76.2毫米野炮為原型進行改裝,這就是第三代禮炮。為獲得更大的鳴放聲響,更換了炮口制退器,改為電擊發。

76.2毫米野炮是新中國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制式化火炮,由北方機械公司於1954年研制成功。當時工廠曾收到毛澤東同志致全廠職工的嘉勉信:“希望你們繼續努力!”以此為基礎改造的第三代禮炮是禮炮家族中的“大塊頭”,體積大、質量重,執行任務時需要吉普車牽引。

直到1986年,被稱為“86式”的第四代禮炮誕生,我國纔有了自己研制的專用禮炮,結束了采用舊式火炮擔任禮炮任務的歷史。

1986年12月29日,新華社播發的消息說:“今天,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組織火炮、彈藥、聲學等方面的專家、教授和工程技術人員對新型禮炮系統進行了鑒定,各項技術指標完全達到設計要求。專家、教授和工程技術人員認為,新禮炮外形威武壯觀,聲音渾厚洪亮,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使用安全,是國家舉行重大慶典和外事活動的理想裝備。”

文章指出了第三代禮炮存在的問題:“鳴放時聲響過大,噪聲級的分貝數較高……有時在嚴冬季節和陰雨天氣還出現性能不穩定的情況。”

從1986年12月到1997年6月,86式迎賓禮炮在國家迎賓活動中,共使用了383次,每門炮最少打響過3000次,操練達3000萬次,從未出現過故障,有力地保障了禮炮中隊鳴放禮炮的各項任務。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在這一盛大典禮上,第五代迎賓禮炮——97式迎賓禮炮精彩亮相。與86式迎賓禮炮相比,97式迎賓禮炮在開閂把手、炮口等多部位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進。比如,禮炮口徑為130毫米,火線高950毫米,全炮重量小於650千克,禮炮仍然用榴彈炮外形,整體外觀更加莊嚴大氣,操作安全可靠,炮聲渾厚響亮。同時,在防盾中央處上部,鑲有一枚雙面警徽。牽引車也開始使用國產新型“獵豹”車型。

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第六代08式迎賓禮炮應運而生。相比97式禮炮,新式禮炮操作更加方便、安全,且沒有外拋物,符合奧運環保理念。改進後的禮炮聲音更為洪亮渾厚;長寬高都有所增大,外觀上更為大氣;而且增加了開栓手柄皮套、炮前燈等人性化設計,操作更為舒適安全。

北京奧運會召開之際,每一位外國元首和首腦到來時都要鳴放禮炮,迎賓禮炮累計鳴放1600多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使用禮炮頻率最高的一次。第六代禮炮不僅以其過硬的質量經受住了考驗,同時聲聲禮炮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國的繁榮富強。

大國禮器背後的科學家精神

禮炮代表著國家形象,研制過程不能有絲毫馬虎。

作為慶典上第一響,禮炮象征國家最高禮儀,一定要先聲奪人。86式禮炮首次對禮炮的聲音提出了相關標准,要求聲響105分貝左右,聲音渾厚而不刺耳。當時在既無造型樣例,又無技術資料數據的情況下,技術人員利用幾十年研制火炮的經驗,開始了研制工作。其間科研人員進行了無數次試驗驗證,有三道“難題”讓他們絞盡腦汁,最終一一攻破。

外觀造型設計是科研人員必須解答的第一道“難題”。當時技術人員提出了各種方案,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造型古朴的仿古式,另一類是現代感強的仿榴彈炮式。最後通過投票方式選擇了現代感強的仿榴彈炮式。

第二道“難題”是禮炮彈。采用什麼樣的彈纔安全、環保?經過多次研究試驗,最終決定采用真空復裝彈,彈殼內是真空,現場不會留下任何廢棄物,對大氣無污染,每個彈殼能重復使用100次。

第三道難題是“聲響”問題。在當時,設計專門聽響聲的炮,對科研人員來說真是一項大挑戰。原山西機床廠總工程師何慶新回憶說:“要在火炮炮口前方100米測音量小於105分貝,還要達到渾厚而不刺耳,就是要把高音砍掉,低音提起來,最好達到中音,這樣聲音就會渾厚、洪亮,就跟唱歌一樣,不刺耳。”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科研人員專門前往中央音樂學院請教聲學專家,在炮管口徑的內部結構上動起了腦筋,借鑒喇叭的發音原理將炮口改為喇叭狀。發射時炮管內部的火藥在藥室被點燃,隨著炮管到炮口口徑由小變大,火藥在氣流的衝擊下由開始的被壓縮到最後膨脹噴出炮口,從而影響聲音的音質和音量。

但“喇叭口”開多大合適呢?科研人員開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歷經無數次的設計、改動、試驗、驗證,最終使聲音達到了要求。

據杜萬貴回憶:“那時正是夏天最熱的時候,工作人員早上來到靶場,安裝、調試、發射、記錄……試驗一旦開始遇到刮風下雨也不能中途停止。天晴的時候,沒有任何遮擋物的靶場比室內溫度高四五度,在烈日下炮身曬得燙手,衣服被汗水濕透,直到下午四五點鍾試驗纔能做完。一天試驗下來,耳朵嗡嗡直響,腦袋發脹,感覺是在飄著走路,用涼水洗把臉就是最大的享受。白天試驗,晚上還要對當天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方案,為了一處幾毫米的改動大家經常忙到深夜,第二天仍然照常上班。”

“那時為了完成任務,零點了全廠工人仍在一起上班,一個月工人們吃住不出車間……雖然這些情景不可能再發生,但精神卻留傳了下來。”劉貴紅說。

08式禮炮的點火和鳴放由電腦自動控制,每次鳴放都是兩枚同時觸發,這樣就能做到精確同步的鳴放。禮炮的鳴放是配合國歌同步進行的,國歌結束,禮炮的鳴放也要停止。08式迎賓禮炮在主控系統內增加了自檢系統,通過數字器顯示工作電壓、電流和國歌計時等,能夠對工作情況及時進行提示。

08式禮炮控制系統負責人賀江鵬接到任務時,距離禮炮交付只有100天,時間緊、任務重,手頭也沒有可借鑒的資料。他每天一到單位就開始計算、編程、調試,夜以繼日工作,終於完成了電控系統的設計、生產,又經過400發底火、3000發電子模擬發射的可靠性試驗,經過120餘發實彈試驗後,禮炮如期交付使用。

賀江鵬本來是單位脾氣最好的一個人,但那一次,從接到任務後,辦公室裡一有人說話,他就大喊安靜,同事們有事都得趴在耳邊說,生怕打斷他的思路。中午吃飯的時候同事叫他,他連頭都不抬,直到一個問題解決,這纔感覺有點餓,從同事桌上找個乾饅頭,啃幾口就算吃飯了。

“7月9日到北京交付的當天,正好趕上瓢潑大雨。一位負責人問‘敢不敢打?’我說‘沒問題,打!’我們把系統的准確度提到了毫米級,防乾擾能力也明顯提昇,再大的雨都有信心。”賀江鵬說,數十門禮炮齊鳴,聲音有零點幾秒的誤差都能聽出來。當時,禮炮彈一退彈,雨水跟著就流下來了,伴隨國歌結束,禮炮結束,分毫不差。

靠什麼做到“萬無一失”

禮炮每一次鳴放都聲振寰宇,舉世矚目,容不得一絲紕漏。

外表簡潔莊重的禮炮,其實十分精密。劉貴紅說,禮炮所有零部件從投料到熱處理、機加、表面處理,最後到總裝環節,少則十幾道工序,多則上百道工序。如身管、炮尾的機加工序就多達70道,閂體表面處理中的磷化層保護就需要經過23道工序。

同時,禮炮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時刻考驗著技術人員的技藝,比如關鍵部件炮閂、炮尾,總體加工變形量要求控制在0.03毫米以內,相當於一根頭發絲的三分之一。在整個生產制造過程中,小到焊縫、螺栓,大到大架、炮閂,不能漏過任何一個細節,就是要確保禮炮鳴放時精准擊發、萬無一失。

在執行保障任務期間,噴漆工肖俊宏、楊文軍為不影響禮炮鳴響訓練,起早貪黑噴漆修補。不時仍有劃傷的禮炮找過來請師傅們再補漆,他們有求必應,剛洗刷完又打磨、調漆開始補噴。

工程師張憲民負責火控指揮車的總體工作,火控指揮車的研制事無巨細都得他操心。尤其在保障期間,張憲民要獨自負責火控指揮車的維護保障,並且擔負起後勤工作,接送站、物料購買,甚至在大家加班到凌晨時出去買吃的。

火力裝配組組長岳耀軍是地道的老鉗工。廠裡正忙的時候,他被抽調擔任禮炮保障正式隊員,忍著腰疼帶著隊伍全力以赴保障禮炮。

新中國成立以來,許多外賓對中國鳴放禮炮留下深刻印象,一些來華訪問的貴賓甚至將雄偉壯觀的長城、金碧輝煌的紫禁城和驚天動地的禮炮聲作為印象最深的幾件事寫進日記中。禮炮鳴放萬無一失的背後,離不開一批工匠精益求精的默默付出。

禮炮轟鳴奏響新時代強音

2015年9月3日10時整,天安門廣場上,70響禮炮響徹雲霄,揭開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的序幕。70響禮炮,承載著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追求和平、保家衛國的決心,承載著邁向未來的鏗鏘腳步。

此次亮相閱兵式的56門慶典禮炮是北方機械公司基於08式禮炮改造而成的。在改變或增設方面,最明顯的是增加了2個“大箱子”,即慶典禮炮炮群驅動器,最多可連接控制100門禮炮。

2019年10月1日,中國人民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70響禮炮響徹寰宇,拉開了閱兵式的序幕。

這次閱兵式也使用了56門禮炮,備用4門,一排排英姿勃發、威武雄壯的禮炮呈“八”字形擺放於正陽門北廣場的東西兩側。56門禮炮,寓意全國56個民族大家庭;兩側各28門迎賓禮炮交替鳴放70響,寓意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70年來艱難而輝煌的歷程。

2021年7月1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56門禮炮鳴放100響,致敬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昭示著新時代的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在世界東方。據專家計算,這款禮炮在百米之外,聲響可達115分貝,更加渾厚響亮。

六代禮炮的先後誕生和不斷改進,不僅見證了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更凝聚了承擔禮炮研制生產任務的幾代兵工人的心血、智慧和拳拳的報國情懷。如今,承載百餘年歷史滄桑的1898太原兵工廠文化產業園修葺一新,市民可以通過預約的方式,一睹共和國禮炮的風采。

臨近國慶節,前來研學的小學生絡繹不絕。文化產業園研學部教師何越說,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園區都設置了相應的課程。小孩子以參觀為主;大一點的學生就可以參加“小小禮炮兵”的課程,親手觸摸國之禮器;成年人可以參加國防教育等活動。開園近一年來,這裡已累計接待超過50萬人次。

“激活工業遺產不只要傳承還要創新,我們將在保護工業遺產的基礎上融入數字化技術,講好共和國禮炮故事。”劉貴紅說。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