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北方網訊:“我們一家四代人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祝福人民生活越來越好!”16日上午,北辰區普東街國宜北裡社區103歲老人焦玉琴和家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前,認真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直播。焦玉琴生於1919年,老人一生勤儉節約,性格開朗,子女們從她身上學到了很多優良品德。如今,老人已是四世同堂,一家人其樂融融,以善良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身體硬朗 關心時事
焦玉琴共有4個女兒和1個兒子,老伴兒1996年去世,現在老人和73歲的兒子吳光普一家住在一起,其他女兒、女婿和孫輩們也會輪流過來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再過幾天,就是老太太103歲的生日。”老人的兒媳、72歲的單淑華說,除了年節,最熱鬧的就是每年10月老太太過生日的時候,因為老人喜歡熱鬧,看著曾孫、外曾孫們在屋子裡跑來跑去歡快地玩耍,聽著兒女和孫輩們祝福的話語,老人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雖然歲數大了,但老太太身體比較好,很少生病,每天過得都很開心。”單淑華說,除了出遠門需要攙扶,平時老人生活基本能自理,晚上可以自己起夜,不用別人操心。老人最大的愛好就是看電視,幾乎每天都會看《新聞聯播》,了解新聞時事。
兢兢業業 勤儉持家
16日10時,黨的二十大開幕,單淑華湊到電視機前,為了聽得更清楚,她拿起遙控器把聲音調大,全程看得全神貫注。“小時候因為家裡窮讀不起書,新中國成立後日子纔慢慢好起來。”在經歷了舊社會的苦、嘗到了新社會的甜後,焦玉琴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離不開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她激動地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我們的幸福生活,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前一天晚上,老太太特意交代家人,要給自己換一身乾淨整潔的衣服,因為今天是個大日子。”單淑華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後,焦玉琴參加了速成識字班,成了那個年代的“文化人”,後來在街道辦的一家童裝廠上班。那時,她白天在廠裡忙生產,下班後還要照顧年邁的公婆、撫養5個子女。“老太太一輩子省吃儉用,好多衣服都是補丁摞補丁,經常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穿好幾年。”單淑華說,老人經常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不能鋪張浪費,不要大手大腳花錢,不要把錢浪費在沒有用的東西上。
樂觀開朗 母慈子孝
記者走進老人面積不大的臥室,發現床上乾淨整潔。單淑華告訴記者,老人閑不住,每天起床都是自己收拾床鋪,看到被子破了,會找出針線自己縫補,還經常自己洗襪子、枕巾、內衣等一些小件的衣物。
“老太太健康長壽與她的心態平和有很大關系。老人性格樂觀開朗,平時愛說愛笑,一生喜歡助人為樂,從不因為瑣事與別人計較,總是以善良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單淑華說,結婚這麼多年,婆婆一直拿她當親生女兒看待,沒有對她說過一句重話,這讓她格外珍惜和老人相處的時間。
老人溫柔善良、樂觀堅強的性格也影響著後輩兒孫,孩子們都很懂得感恩,從沒發生過家庭矛盾。“現在子女們都退休了,我們最大的願望就是照顧好老人,給孩子們做個表率,教育好下一代。”單淑華說。
臨別時,焦玉琴老人動情地說:“現在國家越來越強大,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有盼頭。我每個月都能領到政府給百歲老人發的補貼,我還要再活十幾年,好好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