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仲音 編輯:付勇鈞 2022-11-12 10:13:50

內容提要:『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1月10日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深刻分析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對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提出明確要求。

『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1月10日召開會議,聽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進一步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習近平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會議深刻分析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對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提出明確要求。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多輪疫情流行的衝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積極成果。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發展環境,我們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既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最大程度穩住了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盤。實踐證明,我們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我們的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我們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是最經濟的、效果最好的。

疫情尚未遠去,大考仍在繼續。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續變異,全球疫情仍處於流行態勢,國內新發疫情不斷出現。必須清醒看到,我國是人口大國,脆弱人群數量多,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一些地區的疫情還有一定規模;受病毒變異和冬春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范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正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對我國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疫情防得住,經濟纔能穩得住,人民生活纔能平平安安,經濟社會發展纔能平穩健康。實踐充分證明,堅持動態清零,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能夠讓我們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是綜合社會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現階段我國及時有效控制疫情的最佳選擇,是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踐行。當此『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和吃勁階段,我們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完整、准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准』是道必答題。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而是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和新冠病毒變異的新特點,堅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針,進一步提昇防控的科學性、精准性。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要在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同時加強分析研判,必要的防疫舉措不能放松,既要反對不負責任的態度,又要反對和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要全力做好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服務保障,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與疫情作斗爭,是物質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對壘;是實力的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常態化疫情防控是一項艱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堅持的工作,必須充分認識抗疫斗爭的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進一步磨礪責任擔當之勇、科學防控之智、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強化責任擔當,增強斗爭本領,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斷提高科學精准防控水平,我們一定能夠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原標題: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