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海河之力 衝『1』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TJTV新聞頻道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2-11-23 22:58:23

內容提要:星期六早上七點半,牛志強第一個到了實驗室。入駐海河實驗室388天以來,白天做實驗,晚上改報告,周末不休息,24小時連軸轉,已經成為他工作生活的常態。
請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天津北方網訊:星期六早上七點半,牛志強第一個到了實驗室。入駐海河實驗室388天以來,白天做實驗,晚上改報告,周末不休息,24小時連軸轉,已經成為他工作生活的常態。

2014年,牛志強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畢業後,加入南開大學,帶領一支平均年齡28歲的團隊,紮進實驗室裡,攻關“水系鋅電池材料與器件”的研發。現在,風電、光伏,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清潔能源,如何更好儲能,成為最大課題。

相比主流的鋰離子電池,用水溶液作為電解液的水系電池,穩定性更高。在這片藍海裡,各國在使用哪種金屬氧化物上展開角逐。

在天津政策、研發資金的支持下,牛志強帶領團隊,用鋅離子,成功實現水系電池研發。2021年,研究成果獲得了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理論基礎,到模型初見,從0的突破到1的成果,只差臨門一腳。國家能否在這個領域實現領跑?這也讓牛志強和團隊,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讓更多科研創新,從可行走向可用,服務國家發展,天津也重磅打造五家海河實驗室。看中牛志強團隊的成果,物質綠色創造與制造海河實驗室主動邀請他和團隊入駐。

在這裡,他也第一次對接到力神、捷威動力等新能源企業,多種應用場景,也讓牛志強看到了更廣闊的施展空間,他們攜手,向產業化發起衝擊。

這個小小的紐扣,就是牛志強和團隊,研發的電池原型。現在,團隊還在不斷調整鋅、錳等氧化物的配比,達到性能最優。以千分之一為單位調整配比,他們做出了數以萬計的方案。

只有在一次次的試錯中,等到一次對的成功。一周後,當記者再次來到這裡時,他們又測試了近百種方案。

24小時不間斷地測試,每小時觀察記錄一次情況,除了幾分鍾的上廁所時間外,日夜都要守在實驗室裡。

今年24歲的張延玉,剛剛成為團隊一員。而讓她沒想到的是,一上來接觸的,卻是封邊器、球磨機等這些在工廠裡纔能看到的設備,學會做電池,是他們的入門門檻。

由於水系鋅電池是完全創新,沒有地方可以代工,因此所有實驗電池,都需要他們自己動手制作。她的手上,也磨起了繭子,長出了血泡。

實驗測試,與噪音為伴,三四個小時下來,汗水也灌滿了手套。每一次從0到1的突破,越到臨門一腳,堅持,就尤為可貴。(津雲新聞編輯付勇鈞)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