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落實落細,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編輯:李松達 2022-11-26 10:33:41

內容提要:11月16日19時02分,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從哈爾濱醫科大學一家附屬醫院的負壓手術室傳出。嬰兒的母親雖是一名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但在各方面通力合作下,小家伙平安順利地出生了。

11月16日19時02分,一陣響亮的嬰兒啼哭聲從哈爾濱醫科大學一家附屬醫院的負壓手術室傳出。嬰兒的母親雖是一名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但在各方面通力合作下,小家伙平安順利地出生了。

針對“紅碼”“黃碼”人員就醫難問題,哈爾濱、呼和浩特、太原等地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設置專門的“紅碼”“黃碼”救治醫院,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滿足疫情期間相關患者的就醫需求。

受病毒變異和冬季氣候因素影響,疫情傳播范圍和規模有可能進一步擴大,防控形勢仍然嚴峻。目前,無論是出於對病毒變異的審慎,還是基於14億多人口大國的基本國情,我國疫情防控措施的優化調整,都必然要采取穩中求進、走小步不停步的步驟,絕不能放開、“躺平”。

疫情防控是一項艱巨繁重的工作,要堅定不移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定不移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這是黨中央科學研判國內外疫情形勢對我國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

當前,重點是不折不扣把各項優化措施落實到位。既要以快制快,集中力量打好重點地區疫情殲滅戰,也要全力做好群眾生產生活服務保障,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一些實際困難,讓疫情防控工作少些“腸梗阻”,多些“柔順劑”。

從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的實踐來看,各地整治“層層加碼”問題專班發揮主導作用,多地多部門也設立了投訴平臺和熱線電話,及時推動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指導各方面進一步提昇疫情防控的科學性、精准性,疫情處置中遇到的一些“瓶頸”問題得到緩解,群眾感受到新的變化和溫度。

但也有網民反映,有的風險區域劃定不夠清晰,有的臨時封控信息告知不夠及時,有的居民管理保障不能完全跟上,一些核酸檢測點出現排大長隊的情況……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我們仍存在一些頑固性、多發性問題。

少些“腸梗阻”,關鍵是健全快速反應和問題解決機制。完整、准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各部門要准確把握精髓要義,加強對本領域優化調整工作的指導,完善配套政策,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同時,提高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在隔離轉運、核酸檢測、人員流動、醫療服務、疫苗接種、服務保障企業和校園等疫情防控、滯留人員疏解等方面采取更為精准的舉措。

發生疫情的地區,醫療機構要科學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不能以疫情防控為由對發生疫情風險的醫療機構“一關了之”“一封了之”。對有風險確需封控的醫療機構以及相關科室,要強化應急處置的機制,及時開展環境消殺、風險排查等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感染風險,做到快封、快解。

多些“柔順劑”,關鍵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二十條優化措施提及高風險區一般劃定到單元、樓棟,密接的密接不再判定,面對這些新標准新要求,就要切實增強工作的針對性。面對一些群眾反映的基層防控“微堵點”,要有效推進疫情防控扁平化指揮,暢通“反饋—解決”的綠色通道,打通生活物資供應配送“最後一米”,最大程度地解決好人民群眾實際困難,盡力維護正常生產工作秩序。

保持來之不易的抗疫成果,既考驗能力也考驗耐力。充分認識抗疫斗爭的復雜性、艱巨性、反復性,就要不斷提出解決防疫關切事的新思路新辦法。只有聽得到群眾心聲,看得到百姓需求,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心與幫助力度,纔能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回望2020年,面對生死考驗、長時間隔離帶來的巨大身心壓力,廣大人民群眾生死較量不畏懼、千難萬險不退縮,或向險而行,或默默堅守,以各種方式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

如今,我國防疫抗疫工作面臨嚴峻挑戰,決不能讓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盡棄。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毫不放松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把個人冷暖、集體榮辱、國家安危融為一體,纔能築牢群防群控的堅強屏障,堅決打贏常態化疫情防控攻堅戰。

   原標題:新華時評:落實落細,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