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沒有捷徑,這個冬天我們更需團結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後沙月光本尊『微博 作者: 編輯:靳永鋒 2022-11-28 20:59:45

內容提要:隨著冬天的到來,全球新冠疫情又面臨著一輪新的擴散風險。中國近期新增感染者數量持續增加,部分地區病毒擴散速度加快。《人民日報》26日刊文指出,為了盡快遏制住疫情擴散勢頭,我們必須堅持『三個堅定』,同時要求各地落實好『二十條』優化措施。

隨著冬天的到來,全球新冠疫情又面臨著一輪新的擴散風險。

中國近期新增感染者數量持續增加,部分地區病毒擴散速度加快。《人民日報》26日刊文指出,為了盡快遏制住疫情擴散勢頭,我們必須堅持“三個堅定”,同時要求各地落實好“二十條”優化措施。

經歷過這三年的疫情,從全世界來看,想要做到有效防疫,各國根本沒有捷徑可走。

作為超級大國的美國和最大發展中國家之一的印度,它們在2020年、2021年那些可怕的慘狀,甚至連病亡者遺體都來不及火化的那一幕幕,至今歷歷在目。

中國的防疫政策,在這兩年疫情當中避免了多少生命的逝去?一百萬,兩百萬,三百萬……生命是無價,但如果對疫情放任不管,那麼,生命就將成為一個個冰冷的統計數據。

今年,不少人對核酸檢測和防控措施帶有情緒,冷嘲熱諷,這完全可以理解,畢竟誰也不想生活受到影響,但病毒並不會因為我們抱怨而停止傳播,也不會因為網吵而放慢腳步。

11月4日,美國白宮首席醫療顧問福奇博士警告,美國正處於疫情十字路口,新的Omicron亞型正在全美各地傳播。

雖然自去年冬天以來疫情有所緩解,但每周平均超2600人的死亡人數仍然是最大的問題。而美國最脆弱群體(經濟困難和亞健康者)又是死亡率比例最高的人群。

昨天,福奇對NBC新聞表示,美國肯定仍處於新冠大流行之中,“我不管你是極右共和黨人還是極左民主黨人,每個人都應該做好公共衛生安全(防疫),但這並沒有發生,我已經盡力了”。也就是說,美國政府不能假裝看不見疫情。

中國是基於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的分析,謹慎的評估,纔出臺了相關防疫政策,並一直堅持著,捍衛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根本利益。

但現在網絡上卻流傳著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西方解除防疫限制,“開放社會”是為了提高經濟活躍度,而中國將在防疫措施中失去經濟活力。

“躺平抗疫”與“提昇經濟”並不存在因果關系。10月7日,美國銀行公布了一份報告,明年美國的失業率將達到5.5%的峰值,並持續整個2023年。摩根大通CEO戴蒙德等華爾街精英則認為美國將陷入長達9個月的經濟衰退。事實證明,“躺平抗疫”則是既丟了人命,也害了經濟。

但一段時間以來,網上有不少希望“全面開放”的論調,對國家的防疫政策有很多牢騷和怨言,認為像西方那樣做纔是對的,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也總在苦口婆心地勸中國放棄“動態清零”,以提昇全球經濟發展。

然而一個希望你經濟崩盤的國家,怎麼又會同時千方百計地為你經濟發展操心?

中國有14億人口,人均醫療資源並不富裕,60歲及以上的新冠脆弱人群總量近3億。如果任由疫情蔓延,搞殘酷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式“死亡輪盤”,那麼我們的爺爺奶奶,還有可愛的孩子,他們就將是風險最大的脆弱的群體。

等到發生大規模的悲劇以及醫療系統崩潰時,抱怨者是不是又會抱怨國家在漠視生命?

堅持防疫政策與社會正常生活是一對辯證關系,任何主觀上的想當然都不現實。

其實絕大多數人的怨言並不是針對防疫政策,而是一些基層政府的粗暴作風,甚至是野蠻行為。有的地方動輒一刀切,封城封校,停工停產,斷絕交通,當這些問題屢禁不絕時,人們的不滿情緒就會不斷積累,社會就會有撕裂的危險。

而防疫最需要的是團結,社會裂痕越深,防疫代價就會越大,各方面的努力成果就會大打折扣。

“二十條”出臺,就是為了糾正這些現象,關鍵是如何落實到位,不走樣,不變形。

冬天已經來到,病毒喜歡“躺平”的國家,它一定會繼續肆虐。

我們何嘗不想回到疫情之前的那種狀態,但現在的客觀事實並不允許我們假裝看不見疫情的可怕。

防疫工作中存在缺點是不爭事實,但這絕不是放棄防疫的理由。

如果“動態清零”政策認知被改變,而選擇“投降躺平”,那就不是如何完善和改進防疫的問題,而必將是一場全社會的災難。

我們需要的是一些耐心,要相信團結的力量,堅持就是勝利。

   原標題:防疫沒有捷徑,這個冬天我們更需團結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