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紅色資源助推綠色發展 俵口鎮走出新時代致富路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董立景 攝影戴濤 編輯:付勇鈞 2022-12-03 23:03:00

內容提要:『腳下的這方熱土正是「北國江南,濕地水鄉」寧河區俵口鎮,也是「津門之光」於方舟烈士的故鄉……』在寧河區俵口鎮解放村,記者見到講解員於艷婷時,她正帶著游客『重走方舟路』。

天津北方網訊:“腳下的這方熱土正是‘北國江南,濕地水鄉’寧河區俵口鎮,也是‘津門之光’於方舟烈士的故鄉……”在寧河區俵口鎮解放村,記者見到講解員於艷婷時,她正帶著游客“重走方舟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解放村緊鄰七裡海濕地,曾經,當地居民大部分以養魚、打魚為生。2018年,天津市生態保護紅線正式劃定,俵口鎮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堅持將保護七裡海綠色生態紅線放在首位,將緩衝區內的土地進行流轉。

生態紅線內不能大規模工業開發,沒有土地的百姓,如何在生態保護中走出一條致富路,成為擺在俵口鎮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引導黨員、乾部不斷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黨的二十大報告為解放村指明了發展方向。

深度挖掘紅色資源,以於方舟烈士故居為依托,打造3.8公裡紅色研學線路,帶動俵口五村百姓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之路。

挖掘紅色資源 “重走方舟路”

“小時候,我們家以漁為生,我爸爸劃船去河裡打魚蟲子,我媽媽負責曬乾後進行售賣,這些魚蟲子就是金魚等觀賞魚的飼料。再後來,因為保護生態,不讓家用漁船進入河流打魚,我爸爸便外出打工。因為村子附近沒有工作機會,嫁人後的我一直是家庭主婦。”於艷婷告訴記者,今年“重走方舟路”項目啟動,她得知後便第一時間應聘講解員,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和她一樣在這條紅色旅游路上服務的一共70人。

記者了解到,解放村的土地流轉後, “重走方舟路”紅色研學線路一共3.8公裡,通過游覽紅色革命標語牆,體驗新生社場景、反動監獄場景,泛舟七裡海,觀看革命舞臺劇,重新感悟當年於方舟烈士如何參與救亡運動,激發大家走好新時代“方舟路”。

“從5月5日,我們正式啟動這個項目後,半年來已經有約2萬人來這裡參觀、研學,給當地帶來約300萬元的收益。”寧河區俵口鎮鎮長楊釗表示,人流帶來了,他們也正在想著在3.8公裡的研學線路上,設置點位,讓當地農民進行七裡海河蟹、小站稻等當地農特產品售賣,解決就業問題,同時將設置寧河區特色產品展賣中心,讓百姓致富增收的同時,也讓當地農產品打出影響力。

垃圾坑變公園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重走方舟路”紅色研學路線給當地發展帶來新契機,而當地百姓感受最深的是——村莊美了,生活更方便了。

走在解放村的鄉間小路上,記者看到,街道整潔乾淨,每家每戶門口都放著兩個垃圾桶,方舟路附近的牆面進行了統一整修,街道旁有空隙的地方進行了花草種植,三五個村民在路邊遛彎、閑聊。

“4年前,我們這街道垃圾、蒼蠅蚊子到處飛,我們離得近的夏天都不敢開窗。現在好了,村裡進行了旱廁改造,生活用水進管道統一回收處理。每家每戶配備了垃圾桶,定期會有專人進行清理。看著村裡街道這麼乾淨,村民們也自覺把家門口附近的垃圾撿起來放到垃圾桶。”村民馬桂英告訴記者,兩個垃圾桶分別是“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村民們垃圾分類的意識也越來越強。

記者了解到,俵口鎮積極踐行黨的二十大提到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抓好村容村貌,農村生活垃圾,農村戶廁改造,乾部帶頭,精准摸牌,整改銷號等人居環境整治舉措,大刀闊斧向髒亂差開刀,助推俵口鎮全域鄉村振興。

方舟劇場兩個大樹下,參觀的游客正在觀看情景劇。“這個方舟劇場就是曾經的垃圾坑塘,我們將垃圾清理了,斷頭路打通了,周圍種植了本地花草,除了游客游覽,村民也喜歡在這遛彎。”解放村黨總支書記於文東表示。

 百姓增收 幸福生活有盼頭

在於方舟故居附近,70歲老人李克香正坐在門口曬太陽,她本是獨居老人,領養的女兒出嫁到別的鄉鎮,丈夫去世後,就剩下她。

“原來老伴在外打工賺錢,現在女兒也是家庭婦女沒有收入,我自己有高血壓、心髒病,原來3畝地流轉出去後一年有3000塊錢,買藥的費用都不夠,了解到我的困難,村裡幫我申請了低保,勉強夠我生活、治病。”李克香說,“這不,今年開始‘重走方舟路’旅游項目,離我家很近,村委會領導找到我,問我能不能把家裡空閑的宅基地租出去,有一份穩定的收入。”

就這樣,李克香老人的宅基地便以一年2200元的價格租給政府,作為“重走方舟路”的食堂。“一年三畝地3000元,宅基地租金2200元,再加上低保補貼,夠我這一年的吃穿用度了,誰能想到我這個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老人,晚年這麼幸福,太感謝政府了,時刻想著我們百姓。”李克香老人跟記者算著賬,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日子也越來越有盼頭了!”

記者手記:俵口鎮在生態紅線實驗區,緊鄰七裡海,在春秋候鳥遷徙之際,東方白鸛、天鵝、大雁在頭頂盤旋飛翔,陣陣鳥鳴與質朴的鄉村構成一幅新時代鄉村美景。

“以前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現在‘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讓我們村民真正享受生態紅利,就要為七裡海‘鑲上金邊’。”楊釗告訴記者,目前,俵口鎮已經打造了“重走方舟路”紅色研學線路,正在著手打造“綠”色田園綜合體,屆時,俵口鎮將有民宿、采摘、釣魚、釣蟹、農耕文化等串成生態旅游生態休閑線路,“農村美,農民富,農業強”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津雲新聞記者董立景 攝影戴濤)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