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式現代化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楊帆 編輯:付勇鈞 2022-12-09 09:40:16

內容提要: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地給出求解時代發展難題的中國答案,其中從9個方面對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更現代化的要求,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金融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目標。

天津北方網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二十大報告高屋建瓴地給出求解時代發展難題的中國答案,其中從9個方面對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更現代化的要求,為構建中國式現代化金融體系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目標。

金融作為實體經濟血脈,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肩負重要使命。黨的二十大報告同時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握好這一思想,關鍵在於處理好實體經濟和金融的關系。今年以來,受疫情反復、全球需求持續收縮等因素影響,我國中小企業經營面臨較大困難,某些薄弱領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要更好推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積極探尋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金融發展的新路徑、新舉措,構建中國式現代化金融體系,實現金融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一、探索高水平金融開放,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政策導向。作為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穩步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既是金融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准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意味著對外開放的重點向制度層面延伸,這對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須堅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營造與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制度環境,在擴大開放中持續提昇我國金融體系和金融機構的國際競爭力;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合作與治理,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從“穩慎推進”到“有序推進”,表明人民幣國際化已從探索和積累經驗的穩慎階段,步入制度設計與行動的有序推進新階段。有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既是在今年國際貨幣格局系統性缺陷深度暴露、美聯儲貨幣政策外溢效應放大形勢下,我國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考量,也是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支持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致遠,關鍵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是盡可能長時間保持財政貨幣政策的正常狀態,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本幣實際購買力的穩定性。二是穩步推進制度型金融開放,圍繞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人民幣跨境投融資業務創新,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三是深化對外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合作,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二、提高金融政策精准度,打好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協調配合,著力擴大內需”。一方面說明財政貨幣政策在擴內需、穩增長方面有發力空間;另一方面說明加大財政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尤為重要。打好財政貨幣政策組合拳,纔能不斷提昇宏觀經濟治理效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首先要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下,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加強金融宏觀調控下堅持適時改進,在多重目標追尋下探求動態平衡。要加大跨周期政策設計力度,強化逆周期調節,保持貨幣適度增長同時重視預期管理。要處理好政策調控與市場調節的關系,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避免政策運用影響到市場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其次,要紮實立足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性。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高質量發展對資本市場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國仍是以銀行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結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適配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的迫切性不言而喻,推進貨幣信貸與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優化企業股本融資結構、提昇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勢在必行。要加大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優化資本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打造資本市場“韌性”。要積極發展債券市場,滿足企業發債融資的差異性需求,給予市場主體更精准的金融觸達,全面提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質效。

三、發展數字普惠金融,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疫情防控期間,運用數字技術創新普惠金融服務模式,以數字普惠金融助力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顯出獨特魅力。目前,我國《“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優先行動,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增長,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明確了方向。

首先,構築有利於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業態。著力優化資源配置,縮小金融服務的空間異質性,借助電子終端、大數據平臺等搭建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金融供給,疏解各類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痛點。其次,以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助推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就是要健全鄉村振興的金融服務體系。加強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鏈金融和消費金融、鼓勵數字人民幣在鄉村金融服務領域的多場景利用,可以更好地支持農民創新創業、助推農村產業發展。

四、開展綠色金融創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准體系”。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重要的資金保障。據測算,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需要百萬億元級的巨額綠色低碳投資。除政府投入外,絕大部分資金需以市場化方式引導和激勵社會資本通過金融體系投融資來實現。

金融系統要加快適應綠色低碳發展新要求。一是完善綠色金融標准體系建設,加強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發展經驗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的復制和推廣。二是提供激勵政策,包括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以及將金融機構綠色金融發展情況納入到宏觀審慎評估體系,適當提昇指標佔比。三是發揮財政引導作用,健全以風險補償、貸款貼息、費用補貼為主的綠色金融激勵措施,對綠色項目和投資綠色項目的金融機構實施獎勵和補貼,建立綠色擔保基金或委托專業機構對綠色信貸提供擔保。四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落實綠色產業稅收優惠,降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經營成本,吸引更多優質綠色項目入駐。

五、維護金融安全穩定,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強化金融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金融的本質是處理好信用、杠杆與風險三者之間的關系,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度的提昇與隨之而來的金融風險攀昇步伐並進,因此,維護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動態平衡,這本身就是金融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應有思維。

首先,要處理好新一輪金融發展和金融安全的關系。兼顧嚴監管與穩增長,在金融效率邊界與金融安全邊界上尋找最佳結合點,發揮監管在金融發展背後的“保駕護航”作用,依法將金融活動全面納入監管,通過金融監管約束不合理創新,防范因經濟過度金融化而引發的風險。其次,要認清創新與監管動態演變的矛盾關系,打造包容審慎的創新監管機制,將宏觀審慎和微觀審慎的協調機制融入監管體系,積極探索適配我國國情的金融監管路徑。最後,要加強國際金融監管的交流與合作,注重與國際監管制度規則的有效對接。

(作者為天津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天津日報》2022年12月9日 09版)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