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疫發財』又來了?必須從快從重打擊藥品亂加價行為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半月談新媒體 作者:半月談評論員 賈雨田 編輯:付勇鈞 2022-12-11 13:11:16

內容提要:舉措出臺後,盡管已有專家提示不需要『搶藥』『囤藥』,適度儲備抗疫物資即可,但依然有不少群眾抱著『買不了吃虧』的心態選擇未雨綢繆儲備一批退燒藥、消毒產品、抗原試劑等。

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新十條”,對現有疫情防控舉措進行調整,倡導感染者要科學分類收治,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

舉措出臺後,盡管已有專家提示不需要“搶藥”“囤藥”,適度儲備抗疫物資即可,但依然有不少群眾抱著“買不了吃虧”的心態選擇未雨綢繆儲備一批退燒藥、消毒產品、抗原試劑等。

然而,由於需求量大,不少地方藥品紛紛出現漲價情況,布洛芬、連花清瘟等“熱門”藥品價格水漲船高,個別地方連花清瘟價格甚至達到1盒100多元,遠超其市場價數倍。

同時,自測抗原試劑的價格也成為加價“重災區”。一些網店、外賣平臺、藥店等售價有高有低,但均出現明顯上漲。有報道稱,甚至有原本5元左右的單人份抗原試劑加價到56元的情況出現。不少地方還出現了“抗原團長”“藥品團長”等,多數售價遠貴於市場均價。一些輿論反映,鑒於現在的情況,不少確有需求的群眾不能及時購買到所急需的物資,或者只能“忍痛”購買。

應該說,受供需關系緊張、供貨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影響,一些藥品價格上漲無可厚非,但依然存在一些人希望借“疫情發財”,用囤積居奇的手段哄抬價格。必須看到,抗疫物品屬於應急物資,直接關乎群眾的身體健康,更直接影響著社會心態和社會運行的安全穩定,不能等閑視之,必須“應快盡快”規范有關行為,為抗疫物資平穩保供創造良好條件。

針對上述情況的出現,有關部門要及時出臺相關政策規定,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規范售價限度,穩定抗疫物資價格。同時,應及時進行線上、線下摸排,暢通舉報措施,對涉嫌“囤積居奇”的從速從快進行處理、及時提醒糾正,情況惡劣者應從嚴從重進行處罰,更加有力有效地發揮政府在價格機制中的調控作用。

此外,還應根據需求合理調配抗疫物資的使用。對於老人、孩子等群體要及時進行梳理跟蹤,確保老幼病殘等群體及時得到一定量的抗疫物資,保證困難群體“不掉隊”。

目前,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和地方已經出臺措施及時規范核查相關哄抬物價情況,各地方應及時跟進落實,跟蹤動向、摸清苗頭,針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及時排查,防患於未然。當然,打擊囤積居奇,更需要進一步擴大物資供應水平,進一步暢通物流渠道、及時了解保障居民實際需求,纔能從源頭上根治“借疫發財”,真正保證疫情防控工作平穩有序。

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截圖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