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慶東多次參加無償獻血。(北辰區普東街供圖)
天津北方網訊:別人創業賺了錢,都買房置地享受生活,葛慶東卻總想著捐款。“從小我家就特別窮,生活很苦。現在看到別人有困難,如果不幫一把,我心裡難受。”葛慶東說。
葛慶東今年36歲,是一個來自山東菏澤的農村小伙。葛慶東年幼時,家裡很窮。2005年,19歲的葛慶東只身一人來到天津打工,打算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讓自己和家裡人過上好日子。
2006年,勤奮上進的葛慶東逐漸在天津紮下了根。憑借自己的能力,他的餐飲事業逐漸走上正軌,月收入已經過萬元。可從小過慣了窮日子的葛慶東,拿著那麼多錢,除了部分寄回老家之外,剩下的錢卻不知道怎麼花。
當時,葛慶東的老家仍未整體擺脫貧困,脫貧致富難度不小。“我的母校菏澤盧目小學條件特別不好,孩子們的學習條件仍然很差。”葛慶東想起自己的母校,決定給學校捐款、捐物,給全校師生買衣服、買文具。剛開始的幾個月,每月一半的收入都被葛慶東捐了。
這一捐,就是16年。如今,老家的條件好了,早就擺脫了貧困,但葛慶東依然保持給學校捐款、捐物的習慣。
成家立業後,葛慶東的事業蒸蒸日上,日子一天比一天過得好。有一次,葛慶東偶然聽到廣播中介紹了兩個貧困家庭需要幫助。和愛人商量後,他決定伸出援手資助幫扶,讓兩個陷入困難的家庭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此後,葛慶東又在福利院認養了四個孤兒,定期去養老院陪老人聊天,給老人做飯、洗衣服。
在別人眼中,剛成年就獨自一人來到異鄉創業打拼的葛慶東,是一個鐵打的山東漢子。但了解他的人都說,葛慶東的內心很柔軟,鐵漢也有柔情的一面。
盛夏,驕陽似火,葛慶東開車帶孩子去北辰宜興埠看朋友。車開到一半,他看見路邊站著一個七八歲大的小男孩,衣服髒破不堪,一直在哭,身邊也沒有大人。“不行,我得回去看看。”已經開出一段距離的葛慶東又掉轉了車頭。“孩子,你爸爸媽媽呢?”葛慶東蹲下問到。“我爸癱了,我媽也有病。”小男孩小心翼翼地回答。交流中葛慶東得知,孩子的父親癱瘓在床,只靠身體不好的母親撿廢品來支橕這個家庭艱難度日,根本管不了孩子,孩子已經在馬路邊餓了一天了。
看著眼前的小男孩,再看看自己的孩子,雖然極力控制著,但眼淚還是從葛慶東的眼睛裡湧了出來。他找到孩子的父母,掏出身上全部2000元現金,遞到了孩子父母手上。“照顧好孩子,有困難就找我。”葛慶東把自己的名片放在了桌子上。從那開始,葛慶東又開始關注並資助起這個困難家庭。
北辰區溫家房子還有一個困難家庭,母親去世後,留下身體殘疾的父親和兩個年幼的孩子,三口人靠吃低保生活。葛慶東來到這戶家裡,看到兩個孩子,一個6歲,一個4歲,承擔著本不屬於這個年紀的家庭重擔。“必須得幫一把。”葛慶東又一次伸出援手,定期帶著柴米油鹽和現金來家裡看望。為了方便孩子們的父親下地活動,他還特意買來了電動輪椅。
“看到別人有困難,我就想幫一把。”葛慶東說。16年來,他一直在自己能力范圍內長期資助、幫助著困難群體,捐款捐物近60萬元。除此之外,汶川地震、武漢疫情、鄭州暴雨……每一次災難面前,葛慶東都會捐款、捐物,至今捐款數額已近50萬元。
疫情防控期間,作為一名社區志願者,葛慶東一直堅守社區防疫前線,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北辰區好榜樣公益志願者在寧河造甲城建立了一個“雷鋒蔬菜大棚”,前幾天,作為志願服務隊副隊長的葛慶東還在忙一件事——教志願者種菜。“我是農村的孩子,從小就會種地。這些菜都會免費提供給困難家庭。”葛慶東說。(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