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內功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張智 張玥 編輯:劉穎 2023-01-04 09:27:14

內容提要: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本錢』,也是構築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橕。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等為抓手,持續練好內功,是進一步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之策。

  對話人:

  張智 天津社會科學院經濟分析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

  張玥 本報評論員

  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本錢』,也是構築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橕。按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等為抓手,持續練好內功,是進一步發展壯大實體經濟之策。

  張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壯大實體經濟的關鍵。在各條產業鏈中注重加快引進大項目、好項目,無疑能起到強鏈補鏈的作用,增強產業鏈發展的韌性,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脈動更強勁。

  張智:大項目、好項目堪稱產業鏈發展的『發動機』。抓這些項目,不僅是著眼於當前經濟的增長,更在於搶抓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機遇,促進本地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形成長期溢出效應。聚焦大項目、好項目,不在於『一城一地』、三年五年的發展價值,而是注重它對科技的引領、產業的輻射帶動、更廣大市場的培育作用。比如現在的芯片制造,1納米級別堪稱『天花板』,但量子技術的介入,會不會對芯片生產產生革命性顛覆?帶著這種前瞻性去謀劃項目,會催生有競爭力的新產業鏈,從而塑造發展新優勢。

  張玥: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大力推動制造業高端化。而高端化並不意味著只聚焦於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通過優化昇級也可以走高端化路線。請您談一談如何理解高端化?

  張智:如果認為高端化只是專注於芯片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就把它的含義狹隘化了。比如許多家具產品都應用了人工交互技術,有的羽絨服產品用上了靈活控溫等『黑科技』,這都是高端化的體現。所謂高端化,首先要體現出知識、技術的密集性,符合高精尖的要求,其次要驅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從組裝生產等低附加值環節,不斷向研發、設計、服務、營銷等高附加值環節轉化,充分依托知識創新、技術進步、高素質人力等創新要素進行轉型昇級。高端化往往伴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有機結合的關系。

  張玥:壯大實體經濟,不可能只依靠產業自身的力量,也需要不斷注入新動力。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這三者間產生更廣泛、深入的相互作用,纔能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張智: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需要打通一些堵點,比如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基礎科研得到的資金支持較少、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本質上是要使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進行深度融合。天津有『揭榜掛帥』機制,既有企業主導或海河實驗室引領,也有市場自由對接,讓科研與生產需要精准匹配,同時積極發展科創金融、產業金融,這都是打通堵點的有效探索。未來,集中人纔、資金等優質資源合力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繼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建立更完善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讓金融『看懂』科技,以便更精准地進行資金投入,都可以更好地促進三者的循環。

  張玥:數字經濟是決定國家未來發展潛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領域。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於實體經濟來說,這種融合意味著從思維方式到技術加持的全方位轉變,只有產生這種深刻的變化,纔能步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

  張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注重的是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前者是將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轉化為產品和服務,形成新的數字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後者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生產、設計與制造環節進行數字化重構。兩者的共同特點是把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對傳統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賦能,提高企業在要素配置和創新等方面的能力,進而實現效率的提昇和新的價值創造。這不僅意味著要深入應用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更重要的是具備數字化思維,理解數據要素所具有的不同價值創造機理,用數據做決策、管理,用算力、算法等手段解決問題。當我們把數據要素的巨大潛能和價值挖掘出來的時候,就能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勁的動力,這也是練好內功的應有之義。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