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共商發展大計 凝心聚力齊繪美好藍圖──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委員界別聯組討論發言(摘登)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孫暢 2023-01-13 09:20:02

內容提要: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期間,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和市監委、市『兩院』領導同志看望出席會議的市政協委員,並參加界別聯組討論,與委員共商天津發展大計。委員們觀大勢、謀大局、思良方,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問題建叡智之言,獻務實之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貢獻智慧和力量。本期大會專版摘登部分委員發言。

  編者按

  市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期間,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和市監委、市“兩院”領導同志看望出席會議的市政協委員,並參加界別聯組討論,與委員共商天津發展大計。委員們觀大勢、謀大局、思良方,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問題建叡智之言,獻務實之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貢獻智慧和力量。本期大會專版摘登部分委員發言。

  深化科技創新 增添產業昇級動能

  紮實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 全力打造我市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市政協委員田強建議:

  一是聚焦“1+3+4”現代工業產業體系,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優勢產業昇級改造,組建先進制造業集群聯盟,探索新形勢下集群治理新模式。構建根植性和開放性融合體系,完善現代產業體系發力方向。

  二是集群聚鏈,以群固鏈構建科創中心集群創新生態系統。推進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集群化、網絡化發展,構建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擴大產業規模,促進深度融合。構建集群創新生態系統,增強集群內生動力。

  三是加強先進制造業集群內外協同革新,助力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發展。加強區域合作交流,廣泛嵌入區域分工協作鏈。構建緊密高效的產業鏈條,加強集群內外協同治理,實現上下游和產供銷協同發展。

  加大生物合成技術應用力度 促進相關產業綠色轉型

  市政協委員江會鋒建議:

  一是放寬合成生物產業化項目准入條件。圍繞天津市合成生物產業發展布局主題產業園區,進一步明確合成生物產業化項目立項、環評和能評等前置審批的標准和流程。

  二是創新合成生物園區管理機制。構建集園區開發、資本運作、成果轉化、企業服務於一體的合成生物園區運作新機制。

  三是建立多層次投融資服務體系。積極推動利用海河基金、濱海基金等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圍繞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合成生物海河實驗室建設,謀劃成立合成生物專項產業基金。

  四是打造生物合成醫藥產業生態圈。采用“政產學研用金服”深度融合的發展策略,建成“產、城、人”合一的生物制造產業綜合體,加快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關於高標准建設智慧綠色天津港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方明新建議:

  一是開展智慧綠色港口建設專題研究。研究港口在產業上下游中協同減碳、港區節能減排、污染防治、資金扶植等政策,以及在港作業船舶大氣污染排放、在港物流集疏運體系建設等。

  二是推動智慧綠色港口設備昇級。在區域集疏運緩衝節點布置充換電站;逐步淘汰運輸用燃油卡車;對綠色運輸車輛更換給予碳排放指標或資金補貼。

  三是推進智慧化管理平臺建設。統一港口與海關、海事等部門的數據互換通道。建設統一數據平臺,壓縮邊檢、海關、海事等單位的監管時間。

  四是推進“進港三線”等港內鐵路專用線建設。啟動天津新港北中心站的裝卸線二線束等鐵路工程建設,增加集裝箱海鐵聯運比重。

  切實夯牢制造業根基  提供強有力人纔支橕

  市政協委員朱道六建議:

  一是引領區域產業鏈集群建設。依托國家會展中心(天津)獨特優勢,由政府牽頭,行業性商協會組織和供應鏈龍頭企業參與,共同組建以產業為單位的供應鏈協同服務平臺,打造覆蓋京冀、輻射三北的區域供應鏈資源聚集新高地。 

  二是加強人纔供應體系建設。發揮校企聯合培養人纔主體作用,在開設研發中心、建設實訓基地、深化專業定制、委托定向培訓等領域深度合作對接,精准精確匹配就業需求,定制化培養專業技能人纔。

  三是積極吸引高端創新人纔。加大高端創新人纔引進力度,合理設置引進條件,加強政策宣傳解讀,在住房購車、家屬安置、子女入學和社會保障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吸引更多高技能人纔流入天津、留在天津、建設天津。

  強化駐津院所戰略科技力量作用 培育產業創新策源地

  市政協委員馬虎兆建議:

  一是推動駐津院所“抱團”,實現集群化發展,打造科技標志區。打造駐津院所“主題科技園”,探索“依托一個(批)院所、集聚一批資源、建立一個基地、形成一個產業集群”模式。

  二是推動駐津院所“聚變”,實現集成式發展,打造戰略科技力量。探索整合重組一批戰略引領性科研機構,支持建設血液腫瘤藥物臨床研究基地、中國生物元件庫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

  三是推動駐津院所“搭伙”,實現引領性發展,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依托駐津院所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組織重大專項,研發新一代半導體材料、乾細胞、太陽能電池等關鍵核心技術和戰略產品,打造更多天津版“國之重器”。

  四是推動駐津院所形成科創“森林”,實現鏈條化發展,培育產業創新生態。推動駐津院所建設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為一體的微型創新生態,形成建立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基金、雙創平臺、中試基地、新型大學(學院)的“五個一”模式。

  科創賦能產教融合 加快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動力

  市政協委員劉朱岩建議:

  一是促進“產教+產創”深度融合。依托高校優勢學科,建立大學、政府、科技領軍企業共商共建共有機制,將引進和培養科技領軍人纔和創新團隊作為重要任務,把構建產業創新創業生態作為科技園建設的核心,探索“學科+產業”創新模式,打造未來產業創新和孵化高地。

  二是打造生態化創新聯合體。鼓勵高校建設概念驗證平臺,支持醫療優勢轉化為高水平臨床研究能力。引入市場化評價機制,加大對早期項目投資力度和天使輪投資佔比,建立與科學家早期溝通機制,促進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同頻共振。

  三是建立場景驅動常態化模式。以場景驅動助推產業發展和企業培育,通過發布清單、項目入庫、場景對接、政策推送等手段,實現場景驅動“常態化”。開放一批政府主導應用場景,建設一批覆蓋研究開發、中試驗證、場景應用等全鏈條的產業技術驗證中心。

  四是建立高效協同組織機制。針對新產業新經濟,建立多部門定期會商議事機制,加強制度創新,提高臨床研究和中試轉化水平,優化新技術新產品審評審批服務。

  塑造發展優勢 提昇經濟建設實力

  關於推動我市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建設的建議

  市政協委員馮銳建議:

  一是依托戰略發展機遇期,推動產業創新昇級。加強產業發展頂層設計,打通科技、教育、產業、臨床的堵點和痛點,增強科技創新引領效能。完善生物醫藥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條,補齊設備、原材料進口產業鏈條,延長產品銷售渠道鏈條。

  二是提昇產業競爭力,打好制造業立市“組合拳”。借助京津冀醫藥圈獨特資源,圍繞生物醫藥各子產業鏈建立智庫,提高區域產業鏈整合水平。

  三是聚焦關鍵性人纔,築牢高質量發展根基。完善人纔培養機制,吸引國內外高級生物醫藥人纔來津創業發展或短期工作,堅持“天下纔天津用”。

  四是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實現產業數字化昇級。將數字經濟與健康管理、疾病預測、疾病診療和愈後康復等醫療鏈條有機結合。

  發揮天津港航物流優勢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市政協委員王然建議:

  一是做大做強港航物流及相關產業。打造本土龍頭航運企業提昇規模競爭力。發展對接海內外、輻射“三北”的多式聯運體系。發展航運保險、國際保理、經紀諮詢、船舶交易、檢驗評級等增值服務產業。推進國際物流交易、融資、結算中心建設並提供政策支持。

  二是大力發展適港適航乃至適物流產業。在港口區域發展冷鏈生鮮、海洋漁業、跨境電商等業務,拓展產品深加工、商品展銷等業態。培育發展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新能源等對物流有較高要求的外向型經濟。

  三是發展總部經濟,吸引企業集聚。爭取港航物流、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礦產資源類,與天津港航物流、海洋經濟等相關的央企、民企總部或區域總部落戶。發揮直轄市資源優勢,推出更有針對性、吸引力的招商引資政策。

  做大天津海洋裝備制造業 為天津發展添增量

  市政協委員彭文成建議:

  一是發揮龍頭企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的牽引支橕作用。支持海洋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加強與國內外產業對接,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復制推廣國際項目經驗。大力推進天津市海洋裝備制造業產業聯盟。

  二是構建海洋裝備制造產業昇級與智能制造應用並行的頂層設計與服務平臺。積極引進國內外上下游企業,對超前布局智能制造企業給予科研經費抵免等特定扶持政策。利用政府平臺協助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技術、設備、營運維護等服務指導。

  三是規范海洋裝備制造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及產業昇級與智能制造應用並行的市場。加快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的監管規則,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先進管理體系。加快推進配套齊全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經濟生態集群 推進提質增量發展

  市政協委員屈宏志建議:

  一是綜合融資。全力推動中央決策和市委部署落實,不斷傾斜金融資源。綜合發揮直接融資、間接融資、撮合交易作用,承銷我市政府債券,向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構築千業萬企互聯的生態。

  二是廣泛融業。充分發揮客戶資源、網點全國布局等優勢,聚焦重點產業、重點領域,著力推動引入牽引性強企業客戶和優質項目,助力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工作,促進高端要素資源向天津聚集;同時,加強與各區溝通和交流,以緊跟靠前的金融服務提昇各區招商引資吸引力。

  三是精准融智。通過聚焦“圈鏈、場景、生態、平臺、系統”五大核心要素,著力構建敏捷協同的數字化金融生態,不斷打造金融產品與科技能力,多維度服務生態用戶,做到普惠客戶。

  改善民生福祉 共築和諧美好家園

  全面推進分級診療 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

  市政協委員劉寅建議:

  一是實行片區制。三甲醫院牽頭會診和轉診工作,提高救治能力,作為疑難、危重疾病醫教研防基地,指導基層醫療工作。

  二是發揮基層醫療機構的“守護”作用,推進醫聯體建設。完善“醫聯體+全科醫生”的分級診療模式,建立臺賬,對轄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風險評估和健康監測,制定應急預案,為分級診療提供制度保障。

  三是廣泛宣傳,增強分級診療意識。以疫情防控政策調整為契機,為群眾開展健康教育,轉變就醫觀念,合理引導患者分級診療。

  四是完善信息化平臺建設,為分級診療奠定堅實基礎。完善“市—區—社區”三級網絡體系,實現醫聯體內患者電子病歷、檢查結果、健康數據的互認與共享,為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提供信息技術支橕,提高醫療效率。

  多措並舉 推進青年人纔助力鄉村振興

  市政協委員艾偉俊建議:

  一是深化人纔培育改革。強化與校企合作,建立區、鎮(鄉)、村三級培養體系,優化涉農人纔教育培養模式,推動建立鄉村振興人纔庫,集聚大批適應地方產業發展需要的青年勞動者。

  二是助力賦能產業發展。強化創業導師團隊建設,常態化開展政策解讀、創業交流、互學互看等活動與服務。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助力初創型小微項目和創業示范項目成長發展。

  三是廣泛匯聚各級人纔。建立天津籍高校人纔數據庫,及時推送就業信息。吸引具備創業基礎,有回鄉發展實體經濟意願的人纔落戶發展。

  四是著力舉薦鄉村青年骨乾。大力推薦在鄉村振興中志在“三農”、成績突出的團員青年加入黨組織,推動團組織書記、優秀青年進入村(社區)兩委班子,優化基層乾部隊伍結構,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聚焦“六大保護” 合力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市政協委員陸力強建議:

  一是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相關部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充分運用法治教育等實踐基地,增強全社會的未成年人保護意識和能力。

  二是落實落細重要制度。圍繞《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確定的重要制度,完善工作機制配套,推動制度更管用、更好用。

  三是完善社會化支持機制。以項目化運作為載體,支持和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向涉罪未成年人、未成年被害人以及民事、行政案件未成年當事人提供必要的社會服務。

  四是夯實家庭監護主體責任。持續加強對家庭監護問題的監督,推動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加大對不依法履行家庭監護職責的監護人的懲戒力度,檢察機關可視情況向監護人發出“督促監護令”。

  加快文旅融合 激發城市業態活力

  利用文化資源助力天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市政協委員韓穎新建議:

  一是充分利用天津文化資源,提昇城市知名度。利用天津具有東西方融合文化的融合基因和現代商貿文化氛圍,提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是創建特色文化街區,打造消費新地標。在五大道上開設天津特色餐館、建設小洋樓特色民宿、增添天津相聲茶館、創建民國風商業街等多種業態,把五大道打造成天津的文化名片、全球性商業地標。

  三是滿足市場新需求,創建文化消費新業態。通過打造給消費者更多新鮮感的“沈浸式消費體驗”,展現天津在現代科技、人工智能、數字文物等方面的實力與潛力,推動天津成為文化新消費的展覽展示中心,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加強非遺資源的轉化利用 促進我市文化產業發展

  市政協委員馮寬建議:

  一是要注重非遺資源中的文化元素。通過挖掘我市非遺文化審美內涵、文化底蘊和精神價值,將這些文化符號轉化為消費符號,運用於文化產品開發和文化產業發展之中,將有助於提昇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和美學特色。

  二是要注重非遺資源中的文化品牌。利用好我市非遺生產性項目的老字號品牌資源,有助於百年老店創新對接現代文化產業,創建現代文化產業品牌和產品服務體系。

  三是要注重非遺資源中的文化空間。利用好天津皇會、大運河等文化資源,將這些資源構建的商旅文化空間,轉化融合於區域文旅項目的建設,有助於提昇區域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

  加速文化科技融合 賦能我市數字出版傳媒產業發展

  市政協委員班峰建議:

  一是組建數字融合出版產業研究院。發揮研究院在文化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提昇在關鍵技術領域研發應用能力,以科技驅動產業模式、業態創新。

  二是爭取網絡游戲屬地審批試點市,發展游戲動漫產業。依托天津北洋出版社游戲版號審核優勢,布局游戲動漫產業,形成數字文化產業新增長點。

  三是盤活文化知識版權交易場所。激活文化知識產權交易場所,推動數字版權確權、保護、交易結算、溯源驗真,建立版權信用、大數據和金融服務體系。

  四是扶持網絡文學產業發展。支持“百花文學谷”建設,借助“百花文學獎”影響力,圍繞網絡文學創作,布局影視拍攝、版權交易、文創開發等關聯業態,推動大文化生態建設。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