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戎裝雖解,軍魂猶在。今年43歲的王叩是南開區體育中心街道陽光壹佰國際新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他曾有著17年的軍旅生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兵”。離開部隊,他把社區當成為民服務的“新陣地”,依然保持雷厲風行、迎難而上的軍人優良作風,成為居民群眾的“當家人”和“主心骨”。
軍旅生涯 苦練本領
18歲那年,王叩懷著對綠色軍營的無限向往,成為一名光榮的空軍戰士。在部隊,無論是學習還是訓練,他都拿出頑強拼搏的勁頭,咬緊牙關、克服困難。為了鑽研業務,他常常奮戰到凌晨兩三點。
天道酬勤,在王叩的不懈努力下,他不僅榮立過個人三等功,還獲得了優秀帶兵人、優秀士官人纔獎等諸多榮譽。
初來社區 應對挑戰
從軍營來到社區,王叩憑借過硬的政治素養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不斷提昇社區的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讓“陽光壹佰”社區每天都“陽光百分百”。
2018年1月,王叩正式擔任陽光壹佰國際新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他發現,不少居民都對社區、物業公司有意見,路燈不亮、環境不整、停車難、路面滑……每一個問題都會引發大家的牢騷與不滿。王叩明白,要想凝聚人心,先得把問題解決。他帶領網格員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搜集居民的意見建議,歸類整理、列成清單,然後到現場一一核實。社區能解決的,刻不容緩;需要物業公司處理的,規定整改期限;涉及其他單位和部門的,也會逐一溝通,盡快協調。在敲門入戶的過程中,居民們對這個新來的社區書記並不信任,有的甚至連門都不給開。王叩笑笑說:“沒事兒,一回生、二回熟。”果不其然,在他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居民們被新書記的執著真誠所打動,敞開心扉向他吐露心聲。
大事小情 隨叫隨到
陽光壹佰社區有居民6200多戶、13000人,轄區面積75萬平方米,小區內還居住著很多外籍人士,管理起來難度很大。王叩常常住在辦公室,24小時“備勤”,隨時應對居民的需求。他說,自己是當兵的出身,“連續作戰”是部隊的傳統。
社區有位姚阿姨,兒女常年出差在外。一日凌晨4點,姚阿姨給王叩打電話說,自己動不了了。放下電話,王叩立刻趕到姚阿姨家中,幫她穿衣穿鞋、背她下樓、叫車送到醫院,忙活了整整一天。許大爺家廚房水管突然爆裂,手足無措的老人情急之下找王叩求助。“大爺,您別急,我馬上騎電動車過來,兩三分鍾就到。”王叩查明情況,聯系維修,又幫著將家裡收拾乾淨。許大爺連聲道謝。王叩說:“您遇到難處能第一個想到我,這讓我很欣慰。以後您有事,隨時打電話。”還有一次,也是深夜,一戶居民家中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蝙蝠。王叩來到居民家,看到蝙蝠躲在了臥室的吸頂燈上,於是尋找可用的工具、預判蝙蝠被驚動後可能躲避的方向,成功將蝙蝠“請”出了房屋。王叩常說,做社區工作,就得時刻把居民的事放在心裡,群眾的“表情包”就是檢驗社區工作的“晴雨表”。
公益服務 化零為整
家電維修、空調清洗、義務理發、健康諮詢、普法宣傳……在陽光壹佰社區,有一條“公益服務一條街”,為居民提供多種免費的便民服務。“我們整合周邊商戶、企事業單位和有特長的志願服務者等資源,優勢互補,創辦了這個項目,不僅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互通有無的平臺,也幫助居民在家門口就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王叩介紹。目前,“公益服務一條街”活動已經舉辦了37場,平均每場都有500餘人次參與,為100多位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服務。
王叩發現居民們對“公益服務一條街”特別歡迎,於是在此基礎上,他又讓“街”常駐為一個“站”——騰出社區的配套用房,成立“陽光壹佰志願服務站”。張大欣和賈士俊就是服務站的兩位成員,他們一個能熟練維修家電,一個有門理發的好手藝,每天都來站裡“上班”,為居民們義務服務。居民們感謝他們,他們卻說,退休了在家沒事,來為大家做點事,纔覺得自己有價值。獲得服務的心存感激,提供服務的生活充實,對於王叩書記給大家提供的平臺,居民們都拍手稱贊。(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