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拂曉到日暮,這六個時辰裡津沽大地上正發生著什麼?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侯沐偉 編輯:孫暢 2023-01-17 16:11:00

內容提要: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段,依據一日裡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變化,歸納為『十二時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多人一天勞作的時光,大約就是六個時辰。

  天津北方網訊: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為十二個時段,依據一日裡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變化,歸納為“十二時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多人一天勞作的時光,大約就是六個時辰。

  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這是古人重視時歷的原因。而在現代化大都市的建設中,今人同樣要相時而動,順勢而為,秉要執本,雷厲風行。

  何謂之“時”?對天津來說,這個重大歷史機遇,就是京津冀協同發展。2023年1月,在歲末年初的重要節點上,記者來到天津多處由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留下清晰痕跡的地方,截取了這些地方從拂曉日始到黃昏日夕的六個時辰,呈現出它們各自包含的一段京津冀協同發展“畫像”。

  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是天津“十項行動”之首。或許,您的生活,也能從這六個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關的剪影裡,找到一份重合。

  卯時——拂曉

  港口群從“競爭”到“競合”

  歲暮天寒,年關將近。雖說過了冬至已是日長一線,但1月份凌晨5點的津城仍可說是夜深人靜——不過,有些地方卻是例外,比如裝運繁忙的天津港。

  夜間的碼頭上仍舊燈火通明,來港和離港船舶有序進行著裝卸作業……這已是天津港多年來的常態。全球首個智慧零碳集裝箱碼頭,它的夜景究竟有多美,或許只有碼頭上徹夜奮戰的現場作業人員纔能領略。

  他們中的很多人,十年如一日地在碼頭上勞作到旭日東昇,海面泛金。正是這種敬業拼搏,方詮釋了天津港緣何能被譽為“天津的核心戰略資源、最大比較優勢和發展命脈”。

  經濟要發展,國家要強大,交通特別是海運首先要強起來。要志在萬裡,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更好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

  位於渤海灣畔的天津港,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區的海上門戶、雄安新區主要出海口。2021年10月17日,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正式投產運營,該碼頭的投產運營實現了多個全球首創。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和在智慧港口建設上漸放異彩的表現,讓天津港注定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的重要引擎之一。

  “近年來,碼頭上來自北京市、河北省的相關業務越來越多。2021年,70%的外貿集裝箱都來自京津冀地區。2019年8月,我們在河北雄安新區核心區設立了天津港雄安新區服務中心,目標就是逐漸打造北京和雄安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天津港環球滾裝碼頭有限公司操作分公司副經理褚會武驕傲地說道。

  在以前,天津港和河北省的唐山港、曹妃甸港、黃驊港等有著競爭關系,而現在,協同發展的結果則讓對手變為搭檔,“競爭”變為“競合”。這些年,天津港正不斷深化與黃驊港、曹妃甸港等港口的協同聯動。

  放眼當下,2023年,在協同發展大旗下,一個世界級港口群正在昂首闊步走向未來。

  “要發揮天津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海上門戶樞紐作用,推動世界級港口群建設,促進區域產業合理布局和轉型昇級,使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成為推進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天津市加快‘一基地三區’建設的重要支橕。”今年天津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天津港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焦廣軍對天津港口經濟發展信心滿滿。

  辰時——清晨

  軌道上“熱騰騰的”京津冀

  東方欲曉,晨曦初露。京津冀三地很多“打工人”的一天,從熱騰騰又匆忙的城際通勤開始。

  對京津冀三地間往返頻繁的人來說,交通的變化是最直觀的。就在半個多月前的2022年12月30日,京唐城際鐵路、京濱城際鐵路寶坻至北辰段正式開通運營,進一步縮短了京津冀區域的時空距離。

  “我們是北辰區的一家科技型企業,平時和北京、河北唐山的業務往來很密切,高鐵開通後,在人流、物流、信息流上都會有很大的促進。”去年12月30日上午,從北京站駛出的G8801次復興號列車上,來自天津市精研工程機械傳動有限公司的左成如是說道。高鐵的便利,讓京津冀三地商務往來更加自如。

  2023年1月12日7時,人頭攢動的高鐵寶坻站內,家住寶坻區在北京工作的劉先生望著大屏上滾動更新的車次信息,興奮地說:“以前從北京回寶坻,高鐵倒公交,至少3個小時,基本只能每周回家一次。現在高鐵開通了,我每天都可以回家了!”高鐵建設的“加速跑”,讓京津冀間“雙城記”甚至“多城記”的人們,更能滿足心中對家的期盼。

  目前,寶坻區境內京哈、塘承、津薊三條高速與正在建設的唐廊高速呈“井”字形縱橫穿越全境,暢通微循環,完善區域交通路網,推動高鐵站與高速公路國省乾線、重點區域無縫對接,打造立體化交通體系,構建大交通格局。

  同時,高速公路也在近幾年中不斷延伸,京津、津石、京唐、京秦、唐廊、津滄……它們與普通鐵路、普通公路一起,把城市和鄉村連成一體。

  在2023年的今天,京津雄核心區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但“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的步伐不僅不會停歇,還會加快腳步——京濱城際北辰至濱海西段、津濰高鐵及津興城際的建設正加快推動,其中,津興城際計劃於2023年開通運營。

  “津興城際開通運營後,將成為京津城際、京滬高鐵、京濱城際之後,北京與天津之間的第4條高鐵通道,從天津西站乘車,36分鍾就可以到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今年天津兩會期間,市人大代表、市交通運輸委黨委書記、主任王魁臣介紹道。

  交通更“近”了、經濟聯系就更“緊”了。“軌道上的京津冀”,拉近了三地的距離,也讓數量更多、質量更佳的商務合作成為可能。坐擁天津西站的紅橋區,對搶抓這一機遇,深有體會。

  “未來,紅橋區要充分發揮天津西站作為‘軌道上的京津冀’核心節點、棚改釋放土地空間和中心城區綜合配套三大優勢,全力推進‘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今年天津兩會期間,紅橋區主要負責同志展望未來工作時,如是說道。

  巳時——上午

  京津冀人纔的“育”與“養”

  朝暉滿地,紅日當空。燕趙大地朝氣正盛。這片土地上的青年人朝氣蓬勃,他們是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是未來的希望。

  育人成纔欲借勢,教育協作要發力。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正照亮孩子們的課堂。借三地協同發展東風,北辰區正打造教育協作樣板標杆。

  1月11日,北辰區教育局副局長苗芊介紹說:“目前,北京十一學校天津實驗學校已完成首批教師招聘,確定該校為北辰區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校,利用名校品牌、優質管理及師資資源,提昇全區整體教育教學質量。”

  跨區域合作辦學,引進首都優質教育資源,這在深入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過程中,愈發成為現實。

  北辰區與北京十一學校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在宜興埠鎮核心地塊建設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及附屬幼兒園,計劃今年9月開學,打造京津冀教育協作樣板標杆。

  教育的甘泉,涓滴入心;人纔的播種,盈車嘉穗。2017年,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成立,幾年來,研究團隊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持續產出高水准智庫成果。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4次向南開大學發來感謝信,對南開團隊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

  人纔是核心競爭力,位於寶坻區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深諳此道。“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的許多企業,員工平均年齡都在25歲左右,中高層乾部50%以上都來自北京。”1月7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顧子城信心十足地說道。

  1400平方米的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建成,7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培訓基地正在建設;引入眾匯等7家人力資源機構,與河北工業大學、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中國民航大學等10餘家京津冀院校開展合作;促成福斯特、新松智能科技等多家公司與大學院所共建實驗室、就業實習基地……樁樁件件,是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為實現“廣納天下人纔為己所用”,所下的硬功夫。

  人能盡其纔,則百事興。“我和家人都搬遷到寶坻區這邊,愛人和孩子也已在天津落戶。公司在寶坻區籌建新廠,也需要招人,很多同事的愛人借助這次的機會來到公司上班,解決了我們家庭整體搬遷的就業問題。” 1月7日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萊伯泰科(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設備研發部經理劉學熱情地介紹道。他是跟著公司從北京來到天津的,如今,他把家遷了過來,在天津開始了新的事業。

  “現如今,公司整個設備單元的研發部基本上已全體搬遷到寶坻區。寶坻區有很多不錯的學校和人纔,基於北京中關村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對企業很有吸引力。”劉學滿意地說道。

  教育、科技和人纔,三位一體。三者共同賦能,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活水。

  “培育新動能,拼出新天地。”今年天津兩會期間,南開區主要負責同志表示,南開區將主要以天開高教科技園作為抓手,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在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中展現新作為。

  “最近,南開區正在抓緊和各個高校進行對接,對接項目總數310個,第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相對成熟的項目約100家。為助力創新創業生態發展,促進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南開區對接了北京科技服務業資源,並推動設立了多支天使基金。”

  午時——正午

  品一抹鮮綠 贏一場未來

  2023年1月初,一年伊始。順著京津冀公路網行駛下去,目之所及那些郁郁蔥蔥的綠色,在正午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正午,往往是人們一天中小憩的時刻。而青山綠水所帶來的,卻又不僅僅是休憩時眼前的心情愉悅,更是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後勁兒,是三地21.6萬平方公裡土地上,超過一億人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是不折不扣的“未來本錢”。

  2023年的今天,京津冀三地人居環境相比過往大幅改善。推窗見綠、出門有景不再是奢望。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不僅來自“動”起來的風風火火,還來自“靜”下來的寧靜致遠。發展步伐走得快了,卻不能捨棄鳥語花香;城市想要後勁十足,就定要留下山明水秀。

  2022年11月,3只被救助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經過富有救助經驗的志願者一段時間的精心救護後,在七裡海濕地重返自然。這一事件經報道後,網友對七裡海的美麗環境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例贊不絕口——“好美的鳥兒,飛起來真美,志願者真棒!”“鳥類中的‘大熊貓’,在七裡海濕地重返自然!”

  東方白鸛青睞的這片坐落在寧河區西南部的七裡海濕地,是世界三大古海岸濕地之一,也是京津冀地區的重要生態資源。2023年,寧河區瞄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將盡快把七裡海濕地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七裡海周邊,繼續建設的未來科技城、京津合作示范區、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正瞄准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重點吸引一批綠色制造業項目,落戶寧河區。值得一提的是,未來5至10年,未來科技城將成長為新的產城融合發展區,與寧河主城區呼應。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在抓實生態轉化項目方面,寧河區信心十足。“我們將堅持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立足七裡海濕地生態資源,統籌實施七裡海濕地修復保護,加快中國牡蠣礁博物館、中核於敏科技館項目建設,突出抓好總投資122億元的七裡海‘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示范項目,力爭今年一期建成開放。”今年天津兩會期間,寧河區主要負責同志介紹道。

  在薊州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同樣推動著薊州之為。2022年,薊州區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封山育林8萬畝,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二期、三期工程加快推進,州河、環秀湖兩個國家濕地公園完成驗收,全區PM2.5年平均濃度保持全市最優。“全力讓綠色成為薊州最美底色”,薊州區步履不停。

  綠色發展,在三地協同中持續覓得機遇。“薊州區將瞄准首都消費人群,大力實施薊州農品進京工程,讓綠色、優質、健康農品早晨在薊州、晚上到首都。”今年天津兩會期間,薊州區主要負責同志如是說道。

  再將目光向東望,“津城”“濱城”間的一道綠屏,向北經生態通道連接北京通州,向西南經生態通道連接河北雄安新區,打通了區域生態走廊,樹立起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

  綠色生態屏障區建設5年來,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兩個“熱島”的發展被阻斷,屏障區內熱島效應明顯減弱。如今,長約50公裡、東西寬約15公裡的綠色生態屏障從藍圖走進了現實。耀目的綠色,已連點成面。

  未時——下午

  產業引入 如火如荼

  2023年1月7日,鐵科院武清基地。

  “眼前的生產線,產出的是高鐵所需材料。得益於京津冀間的交通優勢和協同發展的政策優勢,位於武清的我們,即便是在疫情形勢最嚴峻時,也沒有停工。”鐵科縱橫(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軍說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通武廊’帶來的發展契機,我們實打實地享受到了。”

  這是一個普通生產日的平凡下午,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生產車間,在有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之稱的武清區還分布著很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縷縷陽光,灑在了一大批企業身上。

  在2023年天津《政府工作報告》中,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了具體舉措,未來要加強與央企、央院精准對接,謀劃央企與地方共建產業園區,積極承接優質制造業、科技創新資源、現代服務業企業和項目,引進一批總部企業和項目。

  2022年,鐵科院武清基地實現了產值13億元。不僅企業營收沒有受到影響,不降反增,其配套企業還紛紛在武清區或者周邊河北省落地,形成了產業聚集。

  在武清開發區,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行動如火如荼。近年來,這裡累計引入高質量北京項目1000餘個。鐵科院金化所、中石油天然氣、中交一公局、航天九院激光導航、通用磨坊、華潤生物……一大批世界500強、央國企、上市公司、行業龍頭項目在此落戶。

  在位於寶坻區的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產業引入始終是首要任務。“截至目前,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市場主體已經達到1000餘家,引入產業用地型項目37家,整體經濟發展態勢強勁。以博宇半導體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現在高端裝備制造產值佔很巨大的部分,2022年聯恆工業總產值達到了3.1億元。”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管委會副主任顧子城說道。

  來自企業生產一線的聲音,足可反映這裡的火熱景象。“我們要確保北京、天津兩地的生產任務。公司落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至今,生產車間的面積擴充了三倍多,生產人員已經增加了兩倍多。”

  1月7日,有著40多人研發團隊的天津新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巡檢、配送等移動類機器人以及控制器、智能傳感器等機器人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公司營銷中心副總監張洪寶如是說道。

  2023年,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將握緊“高鐵時代”機遇,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服務京津冀上雙向發力。京津中關村科技城將加強與北京中關村聯合招商,深挖優勢資源,力爭引入1—2個龍頭產業項目;繼續做好“拿地即開工”,加快項目落地建設,全年新增開工項目10個;探索“竣工即投產”模式,實現項目從拿地到投產的全過程閉環服務,加快投產時效,全年新增投產項目40個。

  來自中心城區的築巢引鳳,火熱程度不遑多讓。近5年來,河西區累計引進京冀企業863家,總投資超441億元,累計落戶總部企業200家。2022年,河西區引進京冀企業144家,新增北京方向投資項目9個。

  “陳塘過去是一片老工業基地,時代發展,面臨轉型之痛。如何把寸土寸金的地塊,再次喚醒賦能?”對這個問題,河西區的回答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我們借的東風。作為產業承接的主陣地,2022年,陳塘科技商務區蓬勃發展,全年引進京冀企業144家,投資額超14億元。

  “三年過去了,我們企業成長得非常好,來河西,真是來對了!”說起落戶河西區以來的發展,中交智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蔡新釗感慨道。

  在服務業佔整體產業結構98%以上的和平區,各類專業服務機構資源富集。放眼未來,和平區將圍繞“小白樓—南京路”區域,將中央商務區建設和金融街建設結合起來,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歷史機遇,持續引入服務業區域性總部、功能性總部。到2027年,和平區經濟總量要爭取實現千億規模。

  2022年,天津積極爭取優質資源來津布局,北京企業在津新設機構1406家,新落地重大項目318個、總投資1721億元,吸納北京技術合同2256項。一連串數字足以說明,天津在縱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付出的努力。

  戌時——夜晚

  這裡是消費體驗“新商圈”

  新年元旦晚七點,華燈初上,武清區佛羅倫薩小鎮人流如織。春節臨近,這座購物小鎮已隨處可見年節氣氛。自2011年開業運營以來,這裡累計引進時尚服飾頂級品牌近230個。2022年預計銷售額30億元,繳納稅收2億元,吸引客流400餘萬人。

  以名品消費、賽車文化、創意設計為主題,打造佛羅倫薩小鎮商圈,如今已是成果斐然。站在佛羅倫薩小鎮停車場放眼望去,不少北京市、河北省的車牌映入眼簾,從車上下來的顧客中有年輕情侶、三口之家,甚至有全家出動“買買買”的客人,他們穿梭在各家名品店中的身影,昭示著此處已成為京津冀城市群新的都市文旅地標。

  2022年年末,武清區佛羅倫薩小鎮商圈和創意米蘭生活廣場在商務部公示的首批12個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和16個全國示范智慧商店名單中,分別為天津市唯一入選的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示范項目。“智慧商圈”催生的新元素、新場景,在這裡俯拾可見。

  “您好!想去的店鋪就在前面,跟著智能導航走就行。”2022年12月,創意米蘭生活廣場,居民王女士跟著智慧AI終端提供的電子地圖導覽,輕松找到自己要去的那一家商鋪。這樣的購物機器人,能讓樓層、品牌、區域信息一目了然。

  目前,佛羅倫薩小鎮商圈已布局名品創新、汽車創新、幸福產業三大現代消費,以及科技農業、勞動教育、生態旅游等消費形式,初步形成了農文商旅融合發展格局,不斷帶動武清區與天津商業高質量發展。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戰略框架下,聚焦“國際”、緊扣“消費”、突出“中心”,這事關天津的“煙火氣”。這份“煙火氣”,飽含著市民日常中那些柴米油鹽的朴素生活需求,飽含著由每個人的涓滴消費所氤氳開來的生活滋味,更飽含著每個最小經濟單元共同托起的那份都市活力。

  佛羅倫薩小鎮商圈三地居民摩肩接踵的景況宛如一個縮影,投映著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巨大潛力,更照見三地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發展戰略。“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做好這件歷史性工程。”

風起京津冀,潮湧渤海灣。

八年多時間,

京津冀奮力爬坡過坎,

協同發展不斷深入推進。

紮實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縱深推進行動,

天津,准備好了!

  (津雲新聞記者 侯沐偉 海報設計 董琳晶)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2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