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做好『土特產』文章,總書記格外重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新華網 作者: 編輯:付勇鈞 2023-01-21 19:48:34

內容提要:來自鄉野田間的『土特產』,讓老百姓倍感親切,也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於鄉村振興的殷切期望。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

臍橙、苹果、臘肉、新米、榛蘑、柴雞蛋……春節來臨,各地特色農產品在電商平臺銷售得紅紅火火。蘊含著濃濃鄉情的農產品,是農民增收的希望,也是千家萬戶餐桌的幸福。

來自鄉野田間的“土特產”,讓老百姓倍感親切,也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於鄉村振興的殷切期望。在不久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

“重中之重”,可見分量。鄉村產業振興,“土特產”是一篇大文章。

看似普通的“土特產”,一頭連著脫貧增收、鄉村振興,一頭連著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各地特色產業的發展,在脫貧攻堅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今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新征程中,更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對於特色產業發展高度重視,在地方考察時,經常調研當地種植、養殖、加工等產業,並且作出具體指導。以在海南考察調研為例:

一枝花。2013年4月9日,在海南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習近平總書記對產業園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經營玫瑰花、示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強調要把中央制定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貫徹落實好,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一味藥。2018年4月13日,在海口市秀英區石山鎮施茶村,看到當地村子依托石斛這種藥材增收致富,成為遠近聞名的在火山岩上發展互聯網種植的明星村,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一葉茶。2022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第三次前往海南考察。在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了解到當地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資源發展茶葉產業,鄉親們過上幸福生活,總書記強調,“鄉村振興要在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上下功夫,繼續做強做大有機農產品生產、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產業”。

做好“土特產”文章,有三個關鍵字:“土”,充分依托和挖掘當地自然資源,因地制宜;“特”,找准特色,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擦亮金字招牌;“產”,努力延長產業鏈、價值鏈,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不僅在海南,從山東的牡丹到贛南的茶油,從江蘇的草莓到內蒙古的馬鈴薯,從新疆的苹果到寧夏的葡萄酒……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赴地方考察時,身影常常出現在大棚裡、田埂上、果樹間、農捨前,細察深問百姓生產、收入情況,並多次在重要會議上為產業振興指明方向。

在2020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鄉村產業。總書記提到那年在陝西秦嶺山區一個村看到,山溝溝裡小木耳做成了大產業;在山西大同也看到,圍繞小黃花建成大基地,成了當地帶動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

“但是,從全國面上看,鄉村產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主要問題是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品種、品質、品牌水平都還比較低,一些地方產業同質化比較突出。”總書記深刻指出,要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拓展鄉村多種功能,向廣度深度進軍,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

在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明確指出,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作出明確部署:“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當前,各地正加快探索鄉村產業發展。雜糧雜豆、蔬菜瓜果、茶葉蠶桑、花卉苗木、食用菌、中藥材和特色養殖等產業不斷提檔昇級,不少地方已把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特色資源,多種功能、多元價值,全鏈條昇級……這就是鄉村特色產業的振興路徑,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是人們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實現方式。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