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失能老人有所依有所享 聽一聽『第六險』受益家庭的感受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晚報田瑩 編輯:付勇鈞 2023-01-31 08:08:00

內容提要:去年12月15日最新版《天津市深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方案》正式施行。從2021年6月1日本市正式啟動長期護理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護理服務和待遇支付工作至今,它為重度失能人群提供了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還被稱作除養老、失業、工傷、生育和醫療保險常見的『五險』之外的『第六險』。

天津北方網訊:去年12月15日最新版《天津市深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實施方案》正式施行。從2021年6月1日本市正式啟動長期護理險(以下簡稱“長護險”)護理服務和待遇支付工作至今,它為重度失能人群提供了護理保障和經濟補償,還被稱作除養老、失業、工傷、生育和醫療保險常見的“五險”之外的“第六險”。

“長護險”為重度失能人群的家庭帶來了哪些變化?“長護險”護理員是怎樣一種職業?人們對“長護險”還有哪些期待?記者近日走訪了部分“長護險”受益家庭和相關從業人員,聽一聽他們的感受。

長護險護理員入戶為失能老人提供護理服務

早點遇到她該多好

大年三十早上6點多,何姐騎著電動三輪又出發了,她這天要服務的老人有兩位。“今天要給劉爺爺和胡奶奶做床上擦浴,咱們清清爽爽地過大年,再給老人換身新衣服,床單也換套喜慶的!”入戶前,她都會習慣性地捋一下要完成的任務,確保每次服務妥帖到位。何姐名叫何秀芬,今年54歲,從事長護險護理員一年半的時間,服務過的老人有10位,年紀最大的94歲,年紀最小的76歲,每個接受過何姐服務的家庭都和她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何姐與鄭老太太一家的緣分,始於2021年6月。老太太的家人提起何姐第一反應就是——一個好人,如果用一個更生動的詞形容何姐,老太太的女兒郝女士說:何姐就像天使。

2019年,年逾九十的鄭老太太在屋中不慎跌倒,腿骨骨折。“母親這次入院,一住就是兩個月,後來雖然骨折痊愈了,膝關節卻因為長時間缺少運動而粘連,這一倒下就再也沒能站起來。” 郝女士對記者回憶說,老太太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常常會犯糊涂,這次臥床之後,她的精神狀況更是每況愈下。

郝女士記得特別清楚,2021年5月,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之一“小橙長護”開展了一輪入戶體驗活動,那是她第一次聽說長護險。“何姐就是那時候來我們家的,母親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們能清晰地感覺到她打心裡相信何姐,親近何姐。” 郝女士笑著說,“這也許就是緣分吧!在我們提出長護險申請到審批合格,到終於可以請護理員上門服務的這段時間裡,老太太天天念叨,什麼時候纔能再見到‘小何’。”

洗頭、剪發、擦身、修腳、按摩……每周三次上門,每次兩個半小時的服務,何秀芬不僅給老人帶來了無微不至的專業照護,更給老人帶來心靈上的慰藉。“夏天每次來的時候,何姐都給母親洗頭擦身,把她打理得清清爽爽,自己卻累得汗流浹背。冬天不用經常擦身的時候,她就一邊給母親按摩,一邊陪她聊天,母親常常在何姐的按摩中舒服地睡著。她像個小孩子一樣,一定要獨佔何姐,每當我們跟何姐說話的時候,母親都會著急地打斷:你們幾個不要和我搶,時間太寶貴了,每次我還沒聊夠小何就要走啦。”

去年12月,新冠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後,鄭老太太的家人考慮到老人的實際情況,暫停了照護服務,但鄭老太太還是“陽”了,同時發生了嚴重的泌尿系統感染,身體狀況非常差。這時候,老人執拗地拒絕輸液治療,萬般無奈的郝女士只能求助於何姐。“何姐當時二話沒說,放下電話就來到了我家,不僅勸說母親輸液治療,還跟公司聯系恢復了照護服務。”郝女士對此很感激。

雖然盡了最大努力,2022年底,鄭老太太不幸去世了。郝女士說:“何姐用她的精心護理和悉心照料陪伴母親走過了生命中最後的時光。2022年是母親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後最快樂的一年,也是近幾年整個家庭歡笑最多的一年。要是早點遇到何姐該多好。”

護理員行業需年輕血液

43歲的賀純方是這次采訪中最年輕的一位長護險護理員。此前她還做過理發師和美容師,對於賀純方最終的選擇,身邊的許多人並不理解。“之前明明收入也不差,為什麼要做這種伺候人的活兒?”不少人會這樣問她,但賀純方卻覺得,護理員並沒有低人一等。“我用自己的勞動給這些家庭帶來了由內而外的變化,創造的價值遠超之前的工作。更不要說老人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惦念,這份溫暖是之前的工作感受不到的。”賀純方笑著說。她講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要親自去做,多數人還是過不了心裡這道坎兒。“現實的狀況就是,這個工作,年紀大的乾不了,年紀小的不願意乾。” 賀純方無奈地說。

老人在小橙長護日間照料中心體驗理療儀器

小橙副總裁兼小橙長護天津總經理武韜告訴記者,隨著長護險進一步落地和推廣,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新險種,並希望能夠享受到長護險帶來的種種補貼和服務。“目前公司有專業的護理人員200多名,簽約服務的老人3000多位,每天的訂單幾乎都處於飽和狀態。”武韜表示,“我們的護理員大多是‘60後’和‘70後’,40歲上下就是很年輕的了。其實不止我們一家公司,許多兄弟企業也面臨著所謂‘小老頭兒’照顧‘老老頭兒’的境況,期待更多的年輕的新鮮血液注入,是大家共同的需求。”

怎麼纔能讓更多年輕人加入這個行業,武韜思考過很多。過去人們都認為護理員的門檻很低——能吃苦不怕累就行。但實際上,長護險護理員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後纔能持證上崗,而成為一名優秀的護理員除了基礎的護理知識和專業手法,還要有很高的情商。“特別像我們這種提供入戶服務的公司,護理員一天之內要進入兩至三個不同的家庭進行服務,面對不同的需求和環境,他們要以最快的速度切換自己的狀態。”武韜表示,“事實上,在一些老齡化程度比較深的發達國家,從事家庭護理員的年輕人很多,並且作為專業人纔也很受尊重。”

另一方面,年輕人找工作很關注未來發展,不少人認為做這一行沒有成長性和上昇空間,因而不願涉足。“其實公司從成立之初就在努力打造互聯網+醫養結合的現代化養老服務。”在小橙長護天津總部,武韜帶記者參觀了公司的數字化調度平臺,他們自主設計開發的App可以實時顯示線上預約的項目、服務對象的基本資料、護理員接單情況、項目完成情況等等。遇到一些臨時的服務預約,還能根據客戶的要求從滿足條件的護理員中就近派單。“公司的護理員除了入戶服務的任務,平時也會到公司上班、開會,進行業務交流,優秀的護理員還能一步步昇職成為組長、總監。”

通過和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職業大學等高校的緊密合作,小橙長護建立起養老服務智慧實驗室,還成為高校學生的實踐基地。武韜不無自豪地說,許多學生來到公司實習之後,都會很驚訝地表示:原來護理員也是有職場的。“產業的發展需要龍頭企業的帶動,目前養老服務行業,並沒有嚴格的行業標准,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打造出更標准化、更完善的服務體系,以及更嚴格的監管體系,讓整個行業再上一個臺階。”武韜表示。

望“長護險”越來越完善

“張姐,聽樓裡鄰居說,您推薦的長護險特別有用。您快幫我看看,我老伴兒的情況能不能申請。”從去年開始,河西區柳林街景雅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張淑梅大姐越發忙碌了起來,每天來諮詢長護險政策的人絡繹不絕。

張淑梅已經退休多年,是社區黨委委員和老年協會會長。她告訴記者,2021年6月市裡開始試點長護險,一些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找到社區想在老人之中進行針對性的推廣。“當時,我對長護險一無所知。在詳細了解相關政策,考察了這些機構的資質之後,我覺得這真是一件值得推廣的好事,就趕緊在周邊社區開始了宣傳。”景雅裡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周邊都是老舊小區,片區內65歲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位,其中不少家庭有重度失能老人,長護險需求非常迫切。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有人對入戶服務是有顧慮的。尤其是那種家裡只有老兩口,子女上班不能守在跟前的家庭,突然讓一個陌生人進門,孩子不放心,咱也能理解。”張淑梅介紹說,“但是隨著那些最先‘吃螃蟹’的人有了積極反饋,來打聽的人也越來越多。”

雖然社區可以就長護險政策對居民答疑解惑,但申請還是要通過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成為定點服務機構的養老院,可以為院內老人申請機構護理服務,符合條件老人的護理費用將由長護險基金支付70%,每人每天最高限額70元。同時,養老院還可以接受居民委托,幫助申請居家護理服務,養老院經過評估後第三方機構還會上門再次進行評估。“失能評定按照評估申請、受理審核、現場評估、復核與結論、公示與送達等程序進行,最大程度地確保了長護險落實的公平、公證。”天柱百齡長者家園的院長范宇祥表示。

經過一年半的試點,長護險也在不斷進化中。去年12月發布的新版試點方案中,又增加了一種居家護理服務待遇:重度失能老人的家屬經過定點服務機構一個月的上門培訓後,可以和培訓自己的機構簽約成為親情照護人員,為老人提供基礎生活護理,長護險基金按照每月750元的標准向親情照護人員支付服務費。與此同時老人仍然可以申請定點護理機構提供的專業護理服務,服務費由長護險基金支付75%,每人每月1100元封頂。“這個政策讓那些有顧慮的家庭也能為老人提供更好的照護,同時還有一定資金的補貼,可以說是非常貼心了。”張淑梅告訴記者。

老人在日間照料中心體驗理療儀器

申請長護險有個硬杠杠——只有我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可以申請,也就是說一部分沒有參保城市職工醫療保險的居民,是無法申請長護險的。“我們社區還有一些沒工作、沒保險的老人,相關需求也很迫切。也有子女表示,目前沒有申請到長護險,定點機構是不能上門服務的,哪怕多讓我多交點錢,也希望能請他們來。”張淑梅對記者說,部分家庭也會提出一些新的需求,比如希望將失智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群納入長護險,希望在長護險服務中增加入戶體檢、醫院陪診、康復器械租賃等等。“長護險確實讓更多失能老人生活得更舒適、更有尊嚴,我們看著它從無到有,一點點成長,大家都希望長護險能越來越完善,造福更多家庭。”張淑梅真誠地說。(今晚報記者 田瑩)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