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發展九年來天津優良天數從175天增加到267天:聯建聯防聯治 共享更多藍天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晚報雷風雨 編輯:劉穎 2023-02-27 10:10:00

內容提要:市生態環境局近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九年來,本市PM2.5年均濃度從8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氣從34天減少到4天,優良天數從175天增加到267天,改善幅度走在了區域前列。

  天津北方網訊:同守一方綠,共護一片天。

  市生態環境局近日提供的數據顯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九年來,本市PM2.5年均濃度從8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7微克/立方米,重污染天氣從34天減少到4天,優良天數從175天增加到267天,改善幅度走在了區域前列。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是京津冀生態環保協同的優先領域,空氣質量改善是協同能力的檢驗、協同水平的體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九年來,本市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與周邊省市肩並肩治理大氣污染,成為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的積極參與者、重要貢獻者,同時也是直接受益者,推動京津冀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津冀交界的天津友發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訪,該公司去年完成了酸霧吸收塔雙塔改造等多個昇級改造,企業環境治理水平提昇,獲評為治理重污染天氣績效評級A級企業。該公司安全環保部副部長毛世成指著一排“房子”告訴記者,這是公司建立的“房中房”,可以將車間酸洗過程中產生的酸霧實現100%收集,同時進行多次噴淋及時處理。如果這些酸霧等污染物不經過環保處理,在空氣中會轉化成pm2.5等物質,影響靜海區和河北省的環境空氣質量。“我們在‘房中房’等關鍵部位安裝了在線監控設施,工作人員能實時獲取環保設備的運轉情況和污染物數據,一旦超標就能及時處理。”毛世成說。

  天津友發鋼管集團是本市生態環境保護監測的重點企業,工廠生產線上在線監測設施的數據,將同步傳輸至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污染物監控平臺,實現公司和生態環境部門對污染物的雙重監管。記者在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污染物監控平臺看到,值班人員電腦屏幕上匯總了全市所有重點企業的實時排放數據,其中包括天津友發鋼管集團在內的廢氣聯網的671家企業排放數據。截至目前,本市累計完成671家廢氣企業、461家廢水企業、122家污水處理廠的在線監測設備聯網。“我們每天對排放量、排放情況進行分析歸納,尤其對於發現的超標或異常數據情況,將通過短信形式向相關部門發布污染源自動監控超標信息,推動重點排污單位及時整改。”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污染源監測研究室工程師郜計欣對記者說。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氣污染協同治理的重中之重。正是這些數據的支持,讓京津冀區域空氣質量聯防聯控治污更有針對性。“截至目前,京津冀及周邊省市已經建立了高效統一的重污染應急聯防聯控機制。特別是在秋冬季不利氣象多發時段,本市保持與生態環境部和京冀等省份的高頻聯動,做到研判精准、響應迅速、應對有效。”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王文美對記者說。九年來,本市率先完成平原地區散煤取暖清潔化治理,推動全市煤電機組全都達到燃氣排放水平,鋼鐵、石化、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企業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淘汰百餘萬輛黃標車、老舊車,下好了減排的“先手棋”。

  九年來,京津冀生態環保部門強化信息共享、會商研判,實行統一預警、統一預案、統一響應、統一應對,確保污染過程“削峰降速”。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環境監測研究室工程師孔君告訴記者,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會與氣象部門每天開展會商,當預測可能出現連續的重污染天氣過程時,就會開展區域會商,及時就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等進行研判。“我們推動建立京津冀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共享機制,目前實現了京津冀區域小時數據共享。”孔君說。

  去年,京津冀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成立了工作協調小組,明確綠色低碳發展、污染聯防聯控等合作重點,完善協同機制,實行定期輪值。“今年是本市首次輪值,我們將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持之以恆推進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抓細抓深、見行見效。”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濤說。下一步,將聯合三地制訂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加強臭氧污染協同治理,控制入河污染物,加強綠色低碳轉型試點示范建設,促進區域協同從污染治理向綠色轉型拓展。(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