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訪談 |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求是網 作者: 編輯:劉穎 2023-03-08 09:52:03

內容提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新征程上,如何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求是網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內在統一來把握發展、衡量發展、推動發展。新征程上,如何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求是網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

  求是網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並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之一。請您談談對於這一重要論斷的理解和認識。

  王金南委員: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一重要論斷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積極探索和科學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可以從現代化目標、發展理念等維度理解。

  黨的二十大強調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美麗是中國式現代化五個目標維度之一。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綠色發展對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生態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中國式現代化是不同於西方意義的現代化,不可能通過世界性的資源掠奪和環境破壞取得,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美麗和綠色的。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強調系統觀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提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以及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四大戰略任務。

  求是網記者: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五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指出我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新時代十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請您簡單評價一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王金南委員:

  新時代十年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認識最深、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成效最顯著的十年。

  綠色低碳發展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水資源消耗不增加支橕了年均6%以上的經濟發展,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均處於世界第一。環境質量大幅度改善,全國重點城市PM2.5年均濃度下降57%,是全球空氣環境質量改善幅度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23.8個百分點,大江大河水環境質量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環境質量。全國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劃定面積分別是陸域國土面積的18%和30%以上,為全球生物多樣性提昇作出了中國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作出了爭取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諾,十年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5%左右,可再生能源發展引領全球,為建立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提供了中國方案。

  過去十年的這些成就表明,美麗中國建設已經邁出了堅實步伐,創造了世界綠色發展奇跡,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求是網記者: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國穩步推進節能降碳,科學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對於這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應該如何理解?

  王金南委員: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這個系統性變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首先從國際比較看,以低碳發展為特征的新增長路徑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低碳先進技術、產業體系和治理能力將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勢在必行。

  其次從實現路徑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正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並正在由共識轉化為行動,但碳達峰碳中和絕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有一些地方和行業習慣於依賴高碳發展路徑,尚未充分做好碳減排准備。按照歐盟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目標,其碳達峰至碳中和大致要歷經60年,而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時間,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幅度更大的減排要求。現實國情決定了我國不能照搬發達國家自然達峰和減排模式,而要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意味著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然是涉及價值觀念、產業結構、能源體系、消費模式等諸多層面的系統性變革。

  再者從變革舉措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這需要抓牢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這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用地結構等調整;抓住資源利用這個源頭,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抓好產業結構調整這個關鍵,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持續降低碳排放強度;抓實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大力支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綠色技術創新。

  求是網記者: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請您談談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下一步還應該在哪些領域重點發力?

  王金南委員:

  過去十年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當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仍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面臨巨大壓力與挑戰。主要體現在:

  一是生態環境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當前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深化發展階段,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國家安全、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全球環境治理交織,統籌發展與保護難度不斷加大。

  二是目前生態環境改善主要是傳統的環境問題,改善基礎也還不穩固。諸如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等新污染物、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微塑料污染、電子廢棄物等還沒有全面納入控制范圍。空氣質量總體受氣象條件影響大,黑臭水體從根本上消除難度較大,生態破壞問題屢有發生。噪聲、油煙、惡臭等成為影響群眾獲得感的突出環境問題。

  三是應對生態環境領域國際博弈任務艱巨。國際上環境問題政治化趨勢不斷增強,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公約談判斗爭激烈,對我承擔生態環境國際責任、提昇履約質量和能力壓力越來越大。

  四是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有待提昇。經過十年的建設,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有很大的提昇,但離建設美麗中國目標、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生態環境監測體系還有待規范和統一,政策工具沒有充分利用市場經濟手段,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還有很大空間,面源治理的科技支橕與需求還不適應,基層生態環境部門發現問題、監管執法和應急能力不足。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工作重點時強調,要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下一步,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和美麗中國建設為統領,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