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當實乾看津朝】中心城區更新提昇,為天津人帶來這些改變!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劉暢 苑美麗 田巧梅 編輯:鄧坤偉 2023-03-15 07:28:00

內容提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天津城市中心城區更新提昇不斷實現新跨越,不斷探索城市更新的內涵與外延,市民在城市生活將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天津城市中心城區更新提昇不斷實現新跨越,不斷探索城市更新的內涵與外延,市民在城市生活將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人口和知識密集,交通、教育、商務和生活配套設施優越,是中心城區經濟發展的優勢。”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劉剛認為,在工業化過程中,受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的制約,郊區化是工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而工業外移在帶來產業空洞化的同時,為中心城區的更新改造創造了條件。

從加大養老、健康、教育等民生領域投入,到提前布局搶佔數字經濟發展快車道,再到推進京津冀同城商務區、改造第一機床廠等老廠房,天津市中心城區的更新提昇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拆與建的物理層面,而是在軟硬實力之間,著重增強城市空間、功能和質量的提昇,實現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吸引企業集聚 打造產業生態 搶佔數字經濟發展快車道

“緊緊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帶來的機遇,規劃建設新型創新區,把中心城區更新改造和發展數字經濟相結合,是天津城市轉型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劉剛說道。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近年來,河北區借其數字化技術領域優勢,在城市治理、社區管理與服務、工業生產、產業昇級等多個方面,探索實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更新“新范式”,對於帶動“津城”產業能級提昇、城市繁榮興盛具有重大意義,為中心城區的更新提昇提供了示范和借鑒。

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2022年底,由天津市河北區投資,與華為公司共同建設和運營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已建成並投入運營。

“河北區通過引進華為建設天津智算中心吸引企業和科研機構的進駐,初步具備了新型創新區的框架。科學的城市更新改造方案、優越的交通和商務生活配套環境、政府部門的緊密協作,是本市新型創新區發展的關鍵。”劉剛說道。

華為天津區域總部項目2022年3月正式開工,目前進展非常順利。今年3月底前完成主體結構施工,9月底完成建築裝飾裝修,12月底完成項目竣工驗收,進入入駐階段。

“華為天津區域總部項目的到來,對河北區的產業拉動力非常大,堅定了我們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科技的信心。我們集中力量打造華為產業生態圈,已吸引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航天宏圖、主板上市企業華勝天成等22家華為生態企業落戶,總投資12.52億元,華為生態的聚集效應逐步顯現。華為天津區域總部項目建成之後,會成為北方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直接帶動上千個就業崗位,隨著項目建成和發展,必將帶動河北區經濟實力提昇、產業能級躍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老百姓帶來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河北區區長戴雷說。

引進來,還要落得好。河北區與華為深度合作的一個產業項目就是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2022年12月30日,計算中心一期工程順利完工,並上線試運行。“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是由河北區投資,與華為公司共同建設和運營,人工智能專用的算力基礎設施。最大的特點是充分發揮華為的技術、產品協同優勢,全線自主可控。項目位於河北區張興莊地塊,可提供300P人工智能算力系統。我們去年年底完成了100P上線運營,一上線就是滿負荷運行。特別是它的建設速度非常快,130天,4個多月就建成了,在全國跑出了天津市和河北區的速度。”

加大民生投入 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品質之城

家住河西區越秀路街的吳沛書阿姨今年74歲高齡,幾年前,她的胸椎經歷了一次骨折,因為行動不方便,買菜做飯這樣的日常小事都成了大問題。2021年,越秀路街成立了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起了老年食堂,吳阿姨吃飯的問題迎刃而解;配備了康復理療室,有專業醫師幫助提供健康服務……

河西區深挖細研“老年人養老服務布局圖”,依據70歲以上老年人最適宜步行時長和距離,劃定了0.7公裡的服務半徑,合理設置街級、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目前全區布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5個,並在全區14個街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同步配建社區衛生服務站或健康驛站,31個社區級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同步配建社區衛生服務站或健康驛站,完善了“15分鍾服務圈”,實現了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區”的願望。

這只是河西區“軟實力”提昇的一個縮影,河西區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積極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大人纔引進培育力度,圍繞“一老一小”、健康衛生保障、文體產品供給等重點方面,全面梳理、補齊短板,打造涵蓋教育、養老、健康、文化、購物等全要素在內的高品質“15分鍾綜合服務圈”,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重點群體的兜底保障力度,強化對物業服務的監督管理指導,解決好群眾身邊“天大的小事”。

不僅如此,借助城市更新提昇區域能級,河西區鉚足勁兒提昇“硬實力”。作為中心城區之一,河西區擁有良好的工業街區基礎,為加快推動城、產、人融合發展,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城市綜合承載力,河西區正在加快推進紅旗新裡、天津設計之都核心區柳林街區、先達片區等城市更新項目建設,提昇土地利用效益和城區吸引力。

河西區委書記李學義表示,河西區將堅持“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一體”,完善“一核兩軸三中心多點支橕”城市空間發展格局,用足用好空間、載體、區位等優勢,堅持“產業+地產”理念,推動地塊與高端產業緊密結合,重點建設友誼路金融街、新八大裡數字經濟主題園、設計之都先行區,打造數字融合出版產業園、哪吒數字文創園、陳塘科創園,不斷提昇產業能級和創新能級。同時,圍繞城市產業承載能力、服務能力、運行能力提昇,加快紅旗新裡、天津設計之都核心區柳林街區、先達片區等重點片區城市更新進度,建設城市綠道三期和中央綠軸南段,見縫插綠打造更多“口袋公園”,持續實施老舊小區、燃氣管網、道路改造等民心工程,營造宜居宜業宜游宜樂的良好環境。

全力推進“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 吹響城區更新提昇“集結號”

“京津冀同城商務區”是紅橋區加快推動中心城區更新提昇,實現高質量趕超發展的關鍵舉措。立足交通區位、土地空間、綜合配套三大優勢,由市發展改革委牽頭,紅橋區全力配合,從全市角度開展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起草了“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的總體方案,目前已經兩輪征求市級各部門的意見。

紅橋區具備交通區位、土地空間、綜合配套三大優勢,讓“京津冀同城”成為可能、變為現實。位於紅橋區的天津西站是“軌道上的京津冀”核心節點,京滬、津秦、津保、京津城際4條高鐵交匯,津興鐵路修建完成後,到大興國際機場只需36分鍾,可滿足市民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同時,經過3年棚改,結合城市更新項目,僅天津西站周邊地區就釋放出優質土地資源1550畝,按現有規劃建築面積280萬平方米,產住比達到4.9:5.1,為推動天津西站與周邊地區“站城一體”開發,實現從“軌道協同”到“產業協同”,提供了廣闊的載體和空間支橕。

“京津冀同城商務區”覆蓋紅橋區全域,未來要形成“一核兩帶三組團”的空間布局:“一核”是西站核心商務區,“兩帶”是光榮道科技創新產業帶、濱水生態涵養帶,“三組團”是西北角金融和數字經濟聚集區、大胡同商貿和文旅聚集區、優質體教融合區。整體功能定位是:全國高鐵樞紐綜合開發標杆區、“津城”都市型產業昇級先行區、京津冀同城生產生活引領區、津衛人文生態魅力區。

今年,紅橋區將圍繞天津西站周邊的土地資源、產業基礎、交通路網等,積極引入、對接實力雄厚的優質企業開展合作,重點啟動實施西站周邊交通體系提昇改造工程、京津冀同城商務區一期城市更新項目、西站南廣場項目、東部板塊天津實驗小學紅橋學校配套項目、卓朗科技園二期項目、光榮道科技產業園核心區二期項目、體育小鎮等7個項目,進一步豐富產業業態和承載元素,形成更多標志性承接成果。

關注產業與民生之間的關系 讓老廠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河東區曾經是天津的老工業基地,有著輝煌的工業發展史,第一熱電廠、棉紡三廠、飛鴿自行車廠等都坐落在河東區。可以說,天津人記憶中的工業時代,很多都與河東區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2000年,天津市實施工業東移戰略,為河東區帶來大量老廠房資源,經統計,全區共有存量工業廠房65處,總建築面積約95萬平方米。如何在保護傳承利用工業遺產的同時,導入新產業新業態、激發新動能,成為我們思考的重中之重。”河東區區長周波說。為充分挖掘老舊廠房資源優勢,河東區專門成立了老舊廠房開發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部署、分類施策,推動老舊廠房“舊貌換新顏”,先後打造了棉3創意街區、“藍·飛鴿創意產業園”、二次方循環經濟產業園等一批新的產業載體,為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活力、注入了新動能。

成立於1951年、佔地面積26萬平方米的天津市第一機床廠是中國機床行業“十八羅漢”中為數不多保存下來的,堪稱新中國工業發展的“活化石”。2020年,第一機床廠閑置後,河東區及時跟進,結合城市更新進行項目謀劃。

“關於城市更新,我認為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比如老舊小區改造中,更加精准地找到百姓的急難愁盼。另一個是解決區域發展問題,比如一些產業遷移後形成了閑置低效的資產,而這些資產沒有新的產業植入,空心化的結果是在好的區位沒有發揮其潛力,沒法帶動區域發展。”負責第一機床廠更新項目的天津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城市更新設計研究院院長李欣這樣說道。

目前,第一機床廠城市更新項目已經簽訂投資協議,總投資額達66.2億元,預計一季度實現開工。“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歷史文化價值,最大化保護工業遺存,留住時代風貌;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其區位價值和經濟價值,立足打造優質、稀缺的都市產業園—金貿產業園,吸引文化產業、數字創意產業、休閑文旅產業、數字裝備研發產業企業入駐,讓‘工業繡帶’變身‘產業繡帶’,讓老廠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周波說。

“我們認為城市更新不是簡單的蓋房子,不只是改造物理空間,實際上它是一個民生產業在城市運營層面的綜合謀劃,不只是將建築物蓋起來,還能通過前期縝密的論證,讓這個地區能夠真正運營起來,讓這個城市的機體是一個活的機體。我們做的策劃案是一機床及其周邊區域的城市更新,我們既要關注產業,也要關注民生,還要關注產業和民生之間的關系。產業不是孤立的一個大圍牆,就這麼跟周邊老百姓隔離開了。產業會帶來人,人來了就有商業的活力,商業也會提昇周邊民生水平。反過來也是如此,城市建設好了,民生提昇了,自然區域的吸引力也強了,更多的人也更願意居住在這裡,在這裡奮斗,生活。整個區域也就向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所以城市更新從根本上解決的是綜合的問題。”李欣這樣說道。

打造充滿活力的樓宇經濟樣板區 培育中心城區戰略增長極

和平區見證了天津樓宇經濟的發展軌跡,形成獨特的樓宇產業承載優勢。全市第一座商務樓宇—國際大廈,全市第一座稅收超億元樓宇—津匯廣場,目前中心城區最高的商務樓宇—天津國際金融中心均坐落在和平區。當前,和平區正在加快構建‘3255’都市型產業體系。我們將進一步發揮樓宇資源的‘黃金效益’,著重發展總部經濟,大力推動天津·金融街、CBD、天開高教園建設,積極融入全市發展大局,提昇和平區作為經濟大區的服務和輻射作用。”和平區區長鄭偉銘這樣說。

近年來,和平區充分利用獨特洋樓資源和高端樓宇,先後引進中國通用機床裝備集團、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北方總部、中石油天津銷售公司以及阿裡巴巴、聯想、360、微醫等一批企業總部、創新中心。目前,和平區雲集各類金融機構550餘家,其中法人持牌照金融機構16家,擁有全市38%以上的內資分行和75%以上的外資分行、35%以上的保險類分公司、66%以上的法人期貨公司。今年,和平區將以解放北路、大沽北路沿線為主要承載區,提昇五大道配套服務區能級,利用10座金融特色樓宇和64萬平方米預留載體,著力發展科創金融、數字金融、航運金融,打造全市金融創新運營示范區的核心區。

成為科技創新的高地 為中心城區更新提昇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大學是城市文化的肌理,今年的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6次提到天開高教科技園,就是要“高標准啟動天開高教科技園建設”,實現大學與城市相互滋養、相互賦能,未來要把這裡打造成“國內有吸引力的重要創新策源地”。

中心城區提昇的腳步與創新密不可分。南開區作為現代教育的發祥地,要讓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做原始創新,成為南開區的創新策源地。實現把一個原始創新變成科技成果,把科技成果變成產品,把產品變成企業,這一系列的科技成果轉化鏈條很長。

南開區區長聶偉迅說:“現在有一個中央創新區(CID)的概念,人工智能科技時代高端產業回歸中心城區發展,這是和原來相比發生的一個很大的變化。原來是人跟著產業走,現在已經變成了產業跟著人走,人所需要的城市功能決定了產業布局在哪兒。南開區的優勢是城市功能很完善,但是缺少適合高端人纔創新創業的新興產業載體,就是既能在這辦公,又能在這搞研發,還能在這搞小試中試,將來把研發總部、管理總部和銷售總部放在這。同時,把中間大生產的環節委托加工代工,這就是中央創新區的概念,這也是市場的規律。在這裡面政府要有所作為,要引導,要給予支持,要順勢而為。”

“南開區將加快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企業落地的載體建設步伐。天開園總體空間布局是‘一核兩翼’,從核心區看,優質的科技載體,尤其是適合科技成果轉化落地辦公研發、小試、中試的新型復合載體太少,我們要加快改造提昇和新建的步伐,築好‘巢’。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2023年,南開區將加快天開園核心區先導區重點載體的提昇改造,確保天開園按期開園和高效運營。做好先導區市政環境治理,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加強和高校科研院所對接,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和企業落戶天開園核心區。建立健全天開園運營管理機制和模式,為天開園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營造宜居宜業環境,把產城融合變成城產融合,南開區圍繞天開園區域規劃了一個城市更新項目——海河科學城,沿著復康路、鞍山西道、紅旗路、衛津路圍成的4.7平方公裡。這裡面有天大南大、許多的科研院所,整個城市更新的方案已經完成,總共規劃了46項工程,其中一項工程就是生態工程,把天南大的6個湖、衛津河10公裡的河道水系聯通起來,讓水的岸邊綠樹成蔭,增加音樂廳、咖啡館、茶館、小劇場、主題餐廳、展覽館等社交場所,讓天南大的學子、校友創業者在海河科學城裡居住、生活、工作。

從前的老舊廠房,近年來搖身一變成為文化藝術聚集地,曾經擁堵難停車的老舊小區,興建起新的智能化停車場,過去缺乏公共活動空間的居民區,開闢出一個個“口袋公園”……如今,很多人發現,對中心城區的改造,提昇了街區顏值,保留了老街記憶,便利了居民生活,打造出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人們更加切身地體會到:中心城區的更新提昇,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的關切和期盼,還留住了人們記憶中的鄉愁,既有煙火氣,也讓城市更加生動靚麗。(津雲新聞記者 劉暢 苑美麗 田巧梅)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