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區下伍旗鎮紅寺村:口袋鼓了 標簽變了 步子大了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劉雅麗 編輯:劉穎 2023-04-02 09:09:08

內容提要:2018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幾乎是零的武清區下伍旗鎮紅寺村,迎來了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駐村幫扶。3年後,下伍旗鎮『打包』紅寺村在內的10個村幫扶資金及部分幫扶單位產業資金,建起古梯田(武清)智慧農業園區。紅寺村每年分紅25萬元,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5萬多元,『癟口袋』變『鼓口袋』。

  天津北方網訊:這是一個“鼓口袋”之後的故事──

  2018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幾乎是零的武清區下伍旗鎮紅寺村,迎來了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駐村幫扶。3年後,下伍旗鎮“打包”紅寺村在內的10個村幫扶資金及部分幫扶單位產業資金,建起古梯田(武清)智慧農業園區。紅寺村每年分紅25萬元,去年,村集體收入達到35萬多元,“癟口袋”變“鼓口袋”。

  身上“標簽”已變,2023年,還要加油乾?

  天氣說熱就熱,春日裡的紅寺村前行節奏明顯加快。

  頭一年以120多畝地折算資金入股,打造金花朵朵中藥種植基地,合作單位包種包管。到年底一合計,一畝地掙千八百塊錢,穩賺。“穩賺也不成,大頭讓人家拿去了。今年我們改模式了,再加130多畝,自己經營。這不,地歸置好,馬上種。”面對“坐等來錢”和“甘冒風險”發展選項,村“一肩挑”喬寶江認定“敢拼纔有未來”,買農機、添設備、擴規模、向銀行貸款,鉚足勁搞試驗。

  “試驗”不是一廂情願,武清區共下鄉村振興“一盤棋”。

  今年,全市正實施“十項行動”,做優做強都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是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題中之意。就在前些天,農業農村部發布2022年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名單,武清區上榜。眼下,對標“十項行動”,全區1574平方公裡千帆競發,休閑農業“西產、中河、東旅、南康養”空間規劃結構緊鑼密鼓“施工”。“中河”挖掘與發展運河文化,“東旅”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科普示范帶”和“美麗武清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帶”,均關系設施農業重鎮下伍旗鎮。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

  距北運河4公裡、青龍灣減河2公裡、萬畝津北森林公園1公裡,“藍綠”描摹的下伍旗鎮紅寺村鄰近河北省,開車到天津市中心城區1個多小時,到北京更省時。這裡曾建有“藥王廟”,至今流傳“藥王”孫思邈在當地行針除疾的故事。地理位置優越,歷史文化深厚,多重機遇疊加,“新農人”“老把式”敢闖敢試的心氣足足的。

  “政策好,都往前跑,你不跑就要落後,跑慢了也要落後。”喬寶江說,機遇一旦錯過,就再也回不來了。

  心氣連著乾勁。

  紅寺村西頭,中農熊蜂繁育基地二期項目計劃年底建成。

  熊蜂,穿著黑黃條紋“衣裳”、像熊貓一樣憨態可掬的昆蟲,現在是科研團隊繁育的花粉搬運工。去年,全國屈指可數的規模化養殖熊蜂團隊中農熊蜂從北京來津,今年正式在紅寺村量產,利用熊蜂“專職授粉”和“環境監督”天性,成功破解設施農業中難解的人工授粉成本高難題,直接激勵種植戶主動減少農藥使用。

  “一期項目投資700多萬元,二期再投300多萬元,屆時產能漲1倍,達到10萬箱,1箱至少能為1畝地大棚蔬果授粉。再有10到20年,三期四期五期接連上,產能最低1000萬箱。”公司總經理張七一信心滿滿。

  企業入駐,帶動就業、提供“地租”,可喬寶江“想要更多”,“村集體成立的股份合作社,和中農熊蜂探討新的代理合作模式,我們不要坐享小利,要乾起來。”

  村莊“老租戶”天津市赫恩思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坐落於村口,“規模大、員工多、產品出口。”喬寶江介紹,村裡外出打工的少,很多人在這家公司上班。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吸引企業家入鄉、勞動力留鄉,也吸引大學生返鄉。

  坐落於紅寺村的新塵生態農場以大學畢業生朱雪塵、王立新夫婦名字而取,他們經營的書吧、餐廳、民宿、采摘園今年“五一”營業後,游客就能堂內脣齒留香、推窗見綠,堂後賞花觀景、采摘拾趣。利用農村閑置房屋改建的餐飲民宿區,室外30畝大棚與露天菜地全年輪作種植應季蔬果,地力相應提昇,品相差的外層葉菜用來喂雞,雞的糞便和爛菜葉子腐熟還田,變廢為寶,綠色循環種養模式已然形成。“我們也在摸著石頭過河,這裡不是要什麼有什麼,而是有什麼吃什麼,希望游客體驗的不只是玩玩逛逛嘗嘗,更是一種綠色健康生活。”王立新說。

  獨行快,眾行遠。紅寺村把“新老家底”和“左鄰右裡”資源統起來,集中吸引“都市農夫”到來,旅游村新名片呼之欲出──

  看外部資源:不只休閑農業“中河”規劃實施,今年,深入落實“十項行動”,武清區著力謀劃“一城、一帶、一商圈”,其中的“一帶”即全面打造大運河文化生態發展帶,武清區要把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生態旅游有機結合。千年水脈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聯通古今。大運河的北段北運河是武清區的母親河。融入這一“流動史詩”的“朋友圈”,紅寺村發展可期。

  不僅有北運河,村莊周圍環繞“雙河水”,另一條一級河道是青龍灣減河,再加上華北最大人工林公園津北森林公園,區域生態資源優勢得天獨厚。

  看村莊“磁力”:120畝金花朵朵中藥種植基地去年秋天頭一次豐收,菊花盛開,旋即“出圈”,游客廣而告知、紛至沓來。今年“追加”栽種菊花、瓜蔞、丹參等中藥材130多畝,“花園”更大,花期更長。

  村裡還有400多畝果蔬大棚、200多畝露天蔬菜地。村民范文富剛在自家大棚栽上黃瓜、豆角苗,5月份就能摘,“以前主要走批發,今年旅游要是時興起來,興許能賣個好價。”

  老拆車廠變休閑公園、健身廣場昇級體育公園、老排水溝化作帶狀休閑公園……“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人將昔日邊角地、空閑地、邋遢地建成了一處處小清新的“打卡地”,還准備把古老歷史傳奇和近年鄉村振興奮進故事“搬進”村史館。新農人積極創新,吃住游娛購服務中藏著“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理念和“果實從哪裡來的”科普……

  奔湧的大河與蒼郁的林海相望,見證了一片田園又一次茁壯成長。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大潮激發的內生動力,正推動著紅寺村以及一個個像紅寺村一樣的村莊,奮勇前行,欣欣向榮。

  記者手記

  春日裡的“一團火”

  “原先擔心幫扶走了、產業黃了。如今看,政策銜接深化,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老百姓口袋鼓了、腦袋富了、志氣長了、勁頭大了。”采訪中,喬寶江有感而發,黨和政府引路,村莊“改模式、搞試驗”有“靠山”,發展底氣更足。

  鄉村振興,興的不僅是表,更是裡。在人們固有思維中,小農意識代表故步自封,農耕很大程度上是“看天吃飯”。懼怕風險,農民不敢隨意改變生產習慣,很難接受新事物新方法。而原本可靠固定分紅和“地租”收入“過日子”的紅寺村,卻選擇了“試、改、蹚”的路子。建設中藥種植基地與合作企業改變合作模式,敢於直面市場。村民大棚預計今年半數使用熊蜂授粉,勇於接受新鮮事物。腦子變活絡,積極分析市場行情,敢闖敢試的背後,是規劃引領,更是鄉村振興上下共下“一盤棋”,大棋局下,百舸爭流,激發出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造血”能力強了,村莊就能時刻保持奮進的熱度和速度。(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