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學習深入領悟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發展的四個維度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 編輯:鄧坤偉 2023-04-10 08:31:34

內容提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組織編制了《天津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規劃(2021—2035年)》,涵蓋圖書閱讀類、博物展覽類、文化活動類共三大類公共文化設施的布局規劃。

天津北方網訊: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組織編制了《天津市公共文化設施布局規劃(2021—2035年)》,涵蓋圖書閱讀類、博物展覽類、文化活動類共三大類公共文化設施的布局規劃。據此,我市公共文化服務將日益呈現持續快速發展、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日趨豐富的新局面,越來越多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也會應運而生。兼具文化和公共屬性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是聚攏藝文資源、延續文化根脈,重塑城市美學的有力踐行;也是彌補公共文化服務不足,消解空間異化矛盾,推進城市空間轉型昇級的重要手段;還是當前各地促進消費潛能釋放,激活文旅消費市場的重要抓手之一。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品質可持續地良性運轉,作為未來新發展課題,需要在布局謀劃、運營管理、主題建設、服務供給幾個方面提檔昇級。

科學精准的布局謀劃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影響並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質、文明程度和幸福指數,在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融合文旅產業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推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發展,應始終圍繞現代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各項要求,將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打造作為構建新型公共文化服務格局、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首先,將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納入城市品牌建設。高品質公共文化空間注重內涵與外在的統一協調。其次,持續完善機制,實現服務標准化、規范化。有序監督考核,提昇服務效能,杜絕“重建輕管”現象發生,同時引入退出機制,確保公共文化空間活力。最後,合理安排文化服務半徑,鼓勵發展多元文化業態。在注重開放性和公益性的基礎上發展多元文化業態,探索復合型的公共文化服務,不斷向更廣泛領域延伸輻射,將新型公共文化服務自然植入日常生活。

靈活創新的運營管理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工作總結部署會議提出,要及時總結“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建設發展經驗,在更大范圍推進改革,以構建公共文化新型空間為抓手,在建設標准、設施布局、建設主體、功能設置方面進行創新。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可持續良性運轉,必然離不開靈活創新的運營管理。首先,要創新公共文化政策協同機制,以“開放、創新、共享”的服務運行理念,通過公益創投的方式,創新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運營管理和活動組織,構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空間營造平臺。其次,要串聯開放多元的供給主體,因地制宜探索新的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主體和方式,堅持公共文化服務“走出去”,優質資源“引進來”,盤活區域公共文化資源,推動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活化利用。最後,要鼓勵參與式的設計營造,並發掘樹立樣板案例,為公共文化空間營造積蓄“設計力量”。近兩年,廣東、上海、江蘇、山東等地競相開展了最美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案例征集活動,讓創意設計產業為公共文化和美好生活賦能,增強居民對共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個性鮮明的主題建設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大規模人口集聚中,城鄉居民、都市精英、在校學生等不同群體有著不同的文化需求,而且基層特色公共文化空間要求“小、特、精”。打造高品質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首先要充分考慮城市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特質、保存文化的根脈與記憶,也應加強對本地文化和現代化元素的挖掘,充分利用老舊空間,通過微改造、微更新、科技賦能“空間轉向”,打造出一批外在形式“美”、功能服務“好”、理念模式“新”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其次是,注重以“人”為中心的參與和體驗感,因地制宜塑造智慧書房、群藝展覽、群星講堂、讀書沙龍、非遺傳習所、藝術空間、研學基地等個性鮮明的產品體系,形成以包容並蓄為標志的復合創新型文化空間。使人們習慣到圖書館閱覽學習、到文化館聽課學藝、到美術館看展打卡,並成為一種風尚,一種品質生活方式。最後,以具有藝術氣質、舒適整潔、開放綜合、智能化為目標,以品牌化建設理念進行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集群化打造,使其遍布城鄉的大街小巷、門前屋後、商業街區,滲透城市肌理,塑造眾多個性文化地標。

優品高效的服務供給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為人民群眾提供內容豐富、優質高效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解決中低端和無效供給過剩、高端和有效供給不足等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突出問題的根本出路。首先,要全面提昇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內涵,突出創新引路。當前,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發展演化,已呈現出營造以人為尺度的空間、用設計提昇空間美學品位、以開放激發多元文化活力等鮮明特征。可以預計,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創新、改造、重塑,未來會在全國廣泛開展。其次,要增加地方特色優秀傳統文化產品供給,突出文化引導。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結合,積極尋找公共文化與時代發展需要和群眾需求的最佳結合點和著力點,提高文化產品供給的質效與核心競爭力。最後,要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數字化建設,突出數智引領。突破傳統物理服務邊界,提昇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數字化裝備水平,依托數字技術優勢和多媒體力量,不斷創新數字化、智能化表現形式。

(作者萬亞萍為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員,天津社科院亞太合作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天津日報》第09版:理論創新)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