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川那邊,有一群地質人……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田巧梅 編輯:鄧坤偉 2023-04-19 07:55:00

內容提要:天津市河東區的廣瑞西路上,一座古朴莊重的茶色洋樓靜靜矗立著,黑底金字樣式的『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是一面旗幟,旗幟下匯聚了一支赤誠找礦立功、篤信地質報國、默默擔當奉獻的地質偵查隊伍。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市河東區的廣瑞西路上,一座古朴莊重的茶色洋樓靜靜矗立著,黑底金字樣式的“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是一面旗幟,旗幟下匯聚了一支赤誠找礦立功、篤信地質報國、默默擔當奉獻的地質偵查隊伍。

1952年初冬,華勘局成立,歷經七十餘載,一代代地質工作者風雨兼程、砥礪奮進,截至目前累計發現黑色、有色金屬和放射性礦產資源30餘種、礦產地600多處,包括大型、特大型礦床16處,中型礦床57處,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了大批的“工業糧”……

一線找礦三十多年,他和礦山難捨難分

這幾天,華勘局地質礦產處處長謝建平正在馬不停蹄地查閱搜集內蒙古通遼地區鉛鋅銅礦的資料,協助第三方做礦山的評估工作。

前排右二為謝建平

“我們正在對通遼某地的鉛鋅銅礦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建設,看看這個礦能不能建成礦山。”謝建平說,“今年的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提出,圍繞加強重要能源礦產資源國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要全面啟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我們正在研究的鉛鋅銅礦如果開發建設成功對於國家資源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1989年7月,謝建平從桂林理工大學畢業後來到華勘局五一九大隊工作。五一九大隊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城區,農村小伙兒謝建平還沒來得及體驗城市生活,就因工作需要紮進了燕山深處的山村裡,參與張家口市赤城縣萬泉寺項目工作。這個項目屬於銀金礦礦山勘探、開發范疇,如果勘探成功並順利實現經營管理,對於華勘局延長產業鏈布局和國家資源增儲具有重要意義。

剛從學校步入實際工作,謝建平在找礦方面還是個新手。僅僅依靠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去找礦是行不通的,找礦工作必定繁瑣、復雜,是需要在反反復復的實踐中認知、提昇。在國際上有一個統計數據,要把一個勘探目標轉化為一個礦山,成功的概率僅有1/300到1/500,而從事這項工作的勘探師,找到礦山的幾率又只有1/30。

謝建平就是奔著突破這1/30去努力的,在冀北深山,他走遍礦山的每個角落,對可能存在礦的地方一遍遍取樣研究,反復歸納總結,最終讓這種小概率事件轉化成了現實。“前期找礦排查階段,要把25平方公裡的崎嶇山區走個遍。先走東邊,東邊沒有再走西邊,西邊也沒有,就去中間找。用了兩三年時間,我們逐漸把范圍由大縮小,最終確定中部位置有礦。”謝建平說。

確定了中部位置,但接下來要敲定礦體的具體點位,這個過程更是不易。謝建平說:“打個比方,假如我們通過地質構造的方向或者周邊岩石性質判斷這片區域有礦,然後開始取樣、化驗,結果表明這裡沒有礦。這時候要重新分揀,再考察、再取樣。”

有一次,謝建平和他的團隊發現萬泉寺的某片區域可能是潛在礦的具體點位。“當時看到那片區域存在蝕變破碎帶,這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沿著岩石破碎的方向,追著走,把岩石敲碎,裝袋、取樣、化驗後發現這裡岩石的含金量在2克/噸左右,符合礦體認定標准!”

“終於找著了!”謝建平和隊友欣喜異常,繼續開展接下來的鑽探工作以進行綜合評價。哪成想,鑽打下去之後,第一孔,沒有,再接著打第二孔,還是沒有……

“這是怎麼回事兒?難道沒有礦嗎?”謝建平和他的團隊認為這裡有礦,但是數據告訴他們這裡沒有。“這時候很難受,有一種大地跟我們開玩笑的感覺。”謝建平說,“但越是這樣,越不服氣,越感到好奇。”

在地質圈,有這麼一句話,“地質學——不是科學的科學”,也就是說,地質科學變幻莫測。“後來我們在開礦的過程中,纔發現原來礦長在了兩個鑽孔中間的位置,所以當時鑽頭鑽下去取的樣沒有礦。然後,我們就長經驗了,如果第一鑽有礦、第二鑽又沒有、第三鑽又有的話,就根據不同數值去取平均數,如果平均數符合標准的話,就把它定為礦體。”謝建平說,找礦不是一兩年就能出成果的事兒,它考驗著人的耐心和毅力。這些年來,他要麼是在太行深山處、要麼是在冀北壩上、要麼是在熱帶雨林,今年55歲的他自參加工作以來就一直駐紮在外地,一直沒有停下從坦途踏上險峻、登臨絕頂的腳步。

“就是這麼反反復復地找,一開始遇到挫折和難題會有負面情緒,會質疑自己從學校學來的知識到底有沒有用。但是隨著時間經驗的增加,我越來越喜歡這份工作了,找礦工作雖然很難、很具有挑戰性,但是當你不放棄,找到礦的時候,會很有成就感。找礦工作就像捉迷藏,找的過程很繁瑣,要去這兒找、去那兒找,但是找到了,樂趣一下子就有了!”謝建平說,1989-1996這七年間,他持續在萬泉寺找礦。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地勘行業進入低谷。1997年,華勘局決定投資建設萬泉寺銀金礦。謝建平則負責建設萬泉寺礦山的建設和經營管理工作。

“我一個搞地質的,從事礦山的建設和經營管理,能行嗎?”一開始接手這方面的工作,非專業出身的謝建平多少有些顧慮,但是很快,老謝就調整好了心態。“單位需要咱,咱就不能拖後腿!”

為了擴充建設礦山的知識,謝建平每天不間斷學習,一年365天,他只休息15天。“啥叫星期天、啥叫年休假,對我來說,都沒有概念。”謝建平說,“心裡面想的全是礦山建設的事兒。”

所有汗水都有收獲,所有努力都不被辜負。從1997年3月破土動工,到1998年元旦剪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華勘的第一個礦山建成,並在當年投產見效,實現產值618萬元,利潤104萬元。

“後來,當我要從這個礦山離開的時候,面對原本發誓再也不想回來的山溝,卻是萬分不捨,因為那裡是我地質夢想的啟航地。”謝建平說,“這個礦就像是我的孩子,我陪他長到13歲,一朝分離,難掩懮傷。”

2003年放棄假期投身南款礦山建設、2005年代表華勘全面參加460鈾鉬礦礦山建設、2014年只身投入老撾……20多年來,謝建平穿梭在巍峨太行的峭壁,經受著壩上風雪的煎熬,接受著熱帶雨林的熾熱,但他從未示弱,從不言棄。而他參與建設的這些礦山,也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保障,這些資源,迄今仍是支橕國家和地方經濟的重要“工業糧食”。

在華勘,像謝建平這樣的地質人還有很多。從成立至今,一代代華勘人風餐露宿奠基立業、爬冰臥雪立柱駕梁,當老一輩人將接力棒傳到青年人手中的時候,他們也年復一年用青春年華丈量山川的廣袤。

有一些錯過,是地質人的常態

2008年,牛英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便主動請纓加入到老撾爬奔金礦的地質勘查、礦山建設、資源增儲的隊伍中。

出生在華北平原地區的他,第一次面對國外喀斯特地貌、第一次感受熱帶雨林復雜的氣候,諸多不適讓他無所適從。

“記得那是2009年1月,為盡快熟悉工作環境,我和同事一行7個人,到駐地附近踏勘,邊走邊看,不知覺深入到熱帶雨林深處,等意識到時間已晚,准備返回時,天色卻漸漸暗了下來。植被茂盛,懸崖陡立,來時的小路已經被隱沒,我們迷路了,只能在荒無人煙的密林中尋找一處空地待一晚。想著看到的那條綠油油毒蛇、探著腦袋尋找獵物的螞蝗響、唱著小曲飛來飛去的巨蚊……我不禁打了個冷戰。”牛英傑回憶說,“但是,當我想到在老撾項目的其他同事也在面臨著同樣的困難,他們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我忘記了危險,義無反顧地繼續投入到工作中去。”

2011年7月,面對找礦中遇到的瓶頸,牛英傑及其找礦團隊一起研究,大膽設想,提出了新的找礦思路,9月後老撾雨季結束,新的一期勘查工作緊鑼密鼓開始進行。“那時候,項目上人手不足,一個人往往承擔兩三個人的活兒。”牛英傑說,然而就在這個攻堅克難的時候,家中傳來了不好的消息,父親突發腦梗生病住院,身體一天比一天差……

“但在那時,項目上實在走不開人,如果少個人乾活,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因為我一個人的事兒,影響到整個項目的工期。”牛英傑說,“當時只能跟家人盡力解釋,好在我的家人們都很支持我的工作,這也讓我心存感激。幸運的是,經過治療,父親的身體逐漸好轉,不然就有可能成為這輩子的遺憾和痛。”

不光是家人生病,牛英傑無法及時照看。身在異國的他在愛人生產、孩子出生成長這樣的關鍵節點上也都錯過了。

從2011年牛英傑的兒子出生到2022年,這11年間,除了每年的休假期回去能和孩子見上兩面,其他時間都是通話和孩子保持交流。“我還記得,我兒子7個月的時候就會叫爸爸了,愛人給我打電話,讓孩子喊爸爸,心裡特別激動,但也很愧疚。”牛英傑說,“孩子翻身、會爬、會站、會走路等等這些瞬間,我都錯過了,而這些家庭身份的‘錯過’是地質人生活工作的常態,‘捨小家顧大家’也是地質人的常態。”

志之所趨,山止川行。在熱帶雨林地區,牛英傑和隊友們一起每天背著行囊步行十幾公裡,翻山越嶺,風餐露宿,清晨五六點出發,晚上滯留山上搭帳篷過夜是常有的事。面對野外地質找礦遇到的一次次技術“瓶頸”,牛英傑堅持不懈,與現場人員實地一次次踏勘,足跡遍布礦區每一處,仔細尋找礦化線索,提出新的地質認識並組織專家研究,獲得一次次找礦突破。

“雖然錯過了孩子成長的關鍵節點,但我卻看到了老撾爬奔金礦的‘翻身’與‘行走’。”牛英傑說,他見證了礦區探明金屬量由最初的1.38噸,到2014年的15.36噸,再到後期深邊部增儲3.68噸,目前金屬量達到19.04噸,這意味著爬奔金礦成為了老撾的標杆型大型金礦,也進一步助力國家戰略性礦產資源基地建設。在東南亞,“天津華勘”已是礦產勘查和礦山開發行業的一面旗幟。

翻開牛英傑的微信朋友圈,有這麼一段文字:“你應該不顧一切縱身跳進你那陌生的、不可知的命運,然後,以大無謂的英勇把他完全征服,不管有多少困難向你挑畔……雨林之行帶來的是堅強的意志和寬廣的胸懷,在地質人身上沒有翻不過去的山,也沒有蹚不過去的河,因為我們是一名合格的華勘人”。

最近的牛英傑又開始忙上了礦權開發和歷史礦權恢復的工作,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他將一如既往發揚地質“三光榮”精神,堅守愛國奉獻、開拓創新、艱苦奮斗優良傳統,為新時代華勘地質事業高質量發展奉獻青春力量,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賡續奮斗。

爭做優秀地質人 為礦產資源增儲上產獻力量

記者聯系梁景利時,他正在河北承德豐寧楊營鐵礦上忙著岩芯地質編錄工作。“鐵礦是國家的工業基礎,進行深部勘查工作能為祖國增加戰略性礦產資源儲備,保障礦山可持續性發展。”梁景利說。

楊營鐵礦的整合開發始於2000年初,那時候雖然小規模礦山林立,但面臨著勘查不系統、資源潛力不明的困境,制約著當地走礦業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2012年到2015年,楊營地區通過資源整合勘查工作,實現了增儲目標,讓原有的小型礦山達到中型規模,實現了找礦突破。但當時發現主礦體-180米標高是一個無礦段,認為礦體在深部就尖滅了;另外空白區一些小規模的磁異常沒有驗證。”

2021年7月份,梁景利和其團隊接手楊營鐵礦的“攻深找盲”工作,翻閱前期大量的資料報告、仔細研究近些年探采數據、反復對比剖面地質和地表復核情況……“經過前期研究工作,我們初步認為這片區域並非穩定的單斜地層,可能存在褶皺構造和斷層的情況。然後進行了翔實的地表、井下調查復核,尤其是5層中段近萬米坑道調查後,基本認定以前所判定的無礦空間實際上是由於地層褶曲突變所造成的,主礦體深部還有礦。鑽孔設計工作也由原來的1100米以內調整至1400米。”梁景利說,“這幾年來,楊營鐵礦通過“攻深找盲”實現找礦新突破,預測礦床可達一億噸以上的大型鐵礦規模。”

在他看來,楊營鐵礦“攻深找盲”工作的順利實施和豐碩成果離不開紮根一線的經驗積累。“2011年-2013年作為技術員參與到國內外項目中鍛煉,學習補充了勘查技術方法和流程,構建了自身的找礦理念和項目管理體系。2014年,被選派為技術負責參與到柴家溝鉬礦詳查工作;2015年轉入勘探工作後,主持全區工作和勘探報告編制。”說起這個鉬礦,梁景利不知不覺間打開了話匣子。

“柴家溝鉬礦能是個大型礦嗎?”“感覺這個礦沒啥意思啊!”剛參與柴家溝鉬礦項目時,梁景利耳邊經常充斥著這些聲音。

“有沒有礦,用心研究後纔能知道。”2014年初,梁景利進入到柴家溝鉬礦詳查項目後,就立即開始收集整理資料,熟悉礦山情況,他把當時的階段報告和全區化驗結果重新研究了一遍,發現脈狀礦體圈礦方式不符合礦化特征和賦礦規律,於是主動作為、創造性地按照Mo≥0.02%圈定了全區的鉬礦化體,直觀反映了小規模紡錘體鉬礦形態和全岩礦化的特點;並且結合陝西金堆城斑岩型鉬礦等國內典型礦床資料,認為本區勘查找礦空間大,礦體形態未完成揭示,礦床類型應歸為斑岩型鉬礦,礦床規模有望達到大型。

“斑岩型鉬礦具有貧而厚大、易開發的特點,認定柴家溝鉬礦為斑岩型鉬礦,也就意味著這片礦區具有更高的勘查意義和開采價值。思路明確後,我就把想法寫進了詳查設計和論文裡,後來經過系統工作認定,這裡確實是斑岩型鉬礦,我們的工作朝著這個方向走對了。”梁景利說道。經過不斷的工程控制,柴家溝鉬礦由原來的鉬金屬4萬噸的中型礦山一躍發展成為了11萬噸的大型規模。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用心做、肯吃苦、善創新的梁景利探明的柴家溝鉬礦,最終被認定為冀北地區第二座大型斑岩型鉬礦床,榮獲了第七屆中國有色金屬找礦成果二等獎。

梁景利說:“找礦成果是我們牢記使命、踐行初心的見證,是讓我們不斷迎接完成黨和國家交辦的探礦任務的更高要求。接下來,我將繼續在地質找礦這個光榮崗位上,攻堅克難、踔厲前行,堅持專注和純粹,爭做優秀地質人,演繹精彩人生,實現自我價值。”

記者手記:

“能奮斗”“能吃苦”“能堅持”“識大局”“善創新”“很用心”,記者采訪完華勘局的三位地質工作者後,這些詞一直回蕩在腦海裡。

一人為人、二人為從、三人為眾。這三位地質人是所有華勘地質工作者的縮影——

當他們決心找礦時,則山脈無遮、雨林無攔;

當他們長年跋涉荒野與家人天各一方時,也始終充滿著對找尋寶藏的渴望;

當他們面對地球演化的幾度滄桑和變幻莫測時,他們的步履也永遠鏗鏘向前……

正如華勘局黨委書記薛輝所說:“華勘的這支隊伍從成立開始,就秉持著找礦立功、地質報國的堅定信念,他們在崇山峻嶺中揮灑汗水,在懸崖峭壁上鐫刻足跡,在默默無聞中書寫輝煌,為支橕國家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工業糧食’,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寫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

(津雲新聞記者 田巧梅 攝影 天津日報記者 杜建雄 部分圖片由華勘局提供)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