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深耕天開園是『天大的責任』也是『天大的事』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段瑋 編輯:劉穎 2023-05-17 14:26:32

內容提要:開出天開園第一筆發票;提請天開園第一個知識產權申請;簽訂天開園第一個技術開發合同、第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合同……天開園18日開園在即,天津大學用一系列 『第一』推進天開園建設,在助力天津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努力做『天大的事』。

  天津北方網訊:開出天開園第一筆發票;提請天開園第一個知識產權申請;簽訂天開園第一個技術開發合同、第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合同……天開園18日開園在即,天津大學用一系列 “第一”推進天開園建設,在助力天津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努力做“天大的事”。

  城市與大學相互滋養相互融合,天津是誕生了第一所現代大學的城市,而天津大學也在天津這片熱土上誕生了諸多的第一,興學強國和矢志創新是天大品格的集中體現。天開園是天津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的啟新之舉,也是天津市推進科教興市人纔強市行動的重要舉措。向科創要未來,夯實天開就是夯實天津的未來,也是天大人在新時代建功立業的新際遇。

  “在參與天開園建設過程當中,我們要發揮大學在創新人纔、知識和文化上的優勢,集聚力量開展引領性科技攻關,產出更多原創性成果,更好服務天津高質量發展。”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號召有志創新創業的師生到天開園建功立業。

  遴選首批28個硬核項目入駐,涵養創新創業生態,募集3600萬創新創業獎金……天津大學拿出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遴選最適合的產業化項目,准備最充足的創業基金,以“求是”、“求實”的實乾姿態,深度參與天開園建設,為科創天津貢獻天大的力量。

  事業因人纔而興 用最前沿的科技“點智成金”

  “自飛秒激光誕生至今,天津大學超快激光研究室與國際同步,一直走在飛秒激光技術的最前沿。這次我們入駐天開園的項目就是基於飛秒微納加工這項世界前沿技術延展的玻璃焊接應用項目。用飛秒激光焊接技術的雙層真空玻璃,其隔熱、隔音能力能達到甚至超過四層三腔建材玻璃,如果能大面積推廣使用可為節能減排作出巨大貢獻。” 天津大學超快激光研究室帶頭人,天津大學精儀學院胡明列教授,帶著世界前沿科研成果進駐了天開園。

  腦機接口,微納芯片檢測,天大瞄准天津產業需要,遴選入駐天開園的首批28個項目都是硬核項目。天津大學副校長王天友還介紹,天大還遴選出34個項目作為儲備項目,涉及新能源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對這些儲備項目,天大將有專人持續跟蹤評估項目技術成熟度,擇機擇優入駐天開園。

  中國已經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知識成為生產要素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知本”力量不僅帶動行業的新生和發展,還推動國家和社會進步。高校是“知本”的富礦,以工科見長的天津大學在構建創新型城市中更是責無旁貸。天津大學不僅在合成生物學、煤炭清潔利用、生物和信息融合、新型顯示材料、綠色建築和水資源、智能機器人、深海關鍵技術等領域有著高水平的研究團隊,與此同時,學校授權專利數量逐年增加,2022年超過2400項,其中不乏專利金獎,這為科創天津提供了深厚的人纔和技術儲備。

  “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應有之義。在歐美有許多實驗室,他們的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引領著行業發展,是行業中隱形冠軍,我們鼓勵天大的科研團隊也能做這樣的隱形冠軍,天開園是一個很好的載體。”王天友說。

  開啟天大模式 用“天大擔當”高水平推進天開園建設

  天大不僅有“礦”,還摸索出一套把智變金的開礦模式——創新創業“天大模式”。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2020級博士生李雙陽研發了全球首款體內精准可視化小口徑人工血管。目前中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約有3.3億人。眾多的心血管疾病需采用小口徑血管實現血管置換,而現有小口徑血管來源受限。這項科研成果市場前景巨大。由天大校友基金會牽線,李雙陽拿到了幾百萬的天使投資,如今李雙陽的公司已經成功入駐天開園,致力於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推出質優價廉的國產先進人工血管產品。

  “做校友創業路上的第一位合作伙伴。”這是天津大學宣懷學院院長劉毅的口頭禪,他也是我國首位擔任高校創業學院院長的民營企業家。在他的提議下由天津大學知名校友發起設立了北洋海棠創投基金,用資本的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解決科技成果“最後一公裡”的難題,由智變金。每個月,投資人們都會在校友會、合作辦、技術轉移中心等部門的牽線下參觀實驗室與科研人員交流,這些訓練有素的“紅娘”總能幫企業家校友們找到他們感興趣的科研項目。天大校友發起創立的北洋海棠基金構建了“發現、賦能、加速、投資”的特色服務鏈條,鏈接了近4000名天大校友、近1500個創業項目、200餘家金融機構。為科學家配上投資家、一起尋找創業家。北洋海棠基金一期基金,累計投資17個項目,投資金額9700萬元,帶動相關校友基金跟投金額超過10億元。北洋海棠基金正在成立的二期基金已募資5.4億元,共有45位出資人,包括14家上市企業,聯動上市公司超過40家,帶動形成100億元的創投基金群。截至目前,天大校友基金群共投資15個硬科技項目,雲遙宇航、華芯智能、航天馭星、百葵銳、易思維、沂普光電、布爾科技等多個獲獎項目,落戶天津,已迅速成長為業內明星企業。

  天津大學是全國最早一批建設大學科技園的高校。天大科技園2001年即被正式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也是天津目前唯一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近兩年,天大科技園南開園、津南園共注冊遷入企業一百二十多家,其中11家企業獲得股權投資總金額達5.845億元。天津大學還是天津第一個走通高校科技成果作價入股模式的高校。2022年共推動技術轉讓/許可合同83項,成果轉化規模首次突破了1億元。

  “天津大學蹚出了一條高質量建設大學科技園的新路徑,這個成功的‘天大模式’是我們參與天開園建設的最大底氣。”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對參與天開園建設有著詳細的“施工圖”。

  人纔因事業而聚 打造一片創新創業的熱土

  天津大學首批入駐天開園的項目中,全球首款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也位列其中,留在公司工作的大多是腦機接口研發團隊的研究生。深耕腦機領域,天津大學一直走在世界前沿,研發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世界首款腦機接口采集及編解碼芯片,設計世界首套在軌腦機交互操作系統平臺,研發世界首臺用於全肢體卒中康復的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神工一號”,以及面向上肢和下肢康復的“神工·靈犀指”可穿戴設備和“神工·神甲”腦控外骨骼機器人……“任何技術發展的最終歸宿都是落地應用,天開園給學生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就業可能——轉化自己的研究成果,做自己喜歡的事。

  未來的競爭是人纔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創新的競爭,高校是科技創新和人纔培養的結合點,站在這個結合點的天津大學,構建了以創投基金群、創新創業課程、創業大賽、創業加速營等“九個一“組成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幫助師生創新創業。天大支持在校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最終實現讓100%的學生能夠受到創新創業氛圍的熏陶,10%的學生有機會學習創新創業的課程,5%的學生能夠得到創新創業導師的指導並參加各種實踐訓練,1%的學生畢業後選擇自主創業,其中相當一部分能夠取得成功。此外天大也支持在職教職工離崗創業,鼓勵一部分具有創新創業熱情和能力的教職工到企業兼職,引導他們通過創新創業開闢新的職業發展通道。天大校友企業家募捐1000萬作為專項基金,重獎大學生創賽優秀項目,捐贈3600萬元,全面支持宣懷學院建設發展,推動天津大學創新創業人纔培養。

  天開園,為有志創新創業的師生提供了一個“天大”的舞臺。產業鏈、價值鏈、就業鏈、創新鏈在這個平臺上交匯碰撞,點亮無限未來。

  如果說繁榮文旅求的是當下,那深耕科創興的就是未來。夯實天開園就是夯實天津的未來。以天開園為抓手,天津按下了科教興市快捷鍵,天津大學與天津共啟新征程。

  (津雲新聞記者 段瑋 通訊員 趙暉)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