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洪峰 防洪災 保安全 保穩定 | 齊心協力 守護我們的家園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張立平 張雯婧 萬紅 編輯:劉穎 2023-08-06 10:29:34

內容提要:天氣蒸籠般悶熱,齊月勝汗流浹背,在西青區辛口鎮當城村的臨時安置點,他正為村民們安裝熱水器,隨後又馬不停蹄地安好充電樁,鄉親們的農用車可以充電了。

堤防巡查組第四組在子牙河右堤背水坡,利用竹竿探查有無滲水情況。 本報記者 潘立峰 通訊員 袁忠清 攝

王利民(左)和侯振東在崔胡營村西側巡堤。

  西青區 一名黨員一段堤 一個支部一排樁

  天氣蒸籠般悶熱,齊月勝汗流浹背,在西青區辛口鎮當城村的臨時安置點,他正為村民們安裝熱水器,隨後又馬不停蹄地安好充電樁,鄉親們的農用車可以充電了。

  從7月31日至今,齊月勝一直堅守在抗洪一線,沒人知道,那天他剛剛從醫院復查歸來。與癌癥抗爭多年的他,來不及喘口氣,就參與到本村村民的轉移安置服務中來了,直到凌晨2點,終於收拾出20多間安置房准備迎接轉移的鄉親們。村乾部勸他注意休息,他卻說:“我是黨員,也是一名退役軍人,守衛我們自己的家園,是我分內的事。”

  在風雨中逆行、在堤壩上奮戰、在暗夜裡堅守,連日來,在西青區抗洪一線,廣大黨員乾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全力以赴戰洪峰、防洪災、保安全、保穩定。

  汛情就是“動員令”,險情就是“衝鋒號”,防洪應急任務就是鍛煉黨員的“磨刀石”。

  辛口鎮第六埠村黨委書記郝慶水一直奮戰在抗洪一線,這些天,他帶著全村100多名黨員、乾部、志願者堅守在防汛搶險一線。作為村裡的防洪防汛“主心骨”,他入戶動員、轉移安置、做群眾思想工作、護堤巡堤,忙得一刻不得閑。“我們村是三河交匯之地,這道子牙河堤壩是城市防洪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守好大堤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連續幾天,郝慶水都沒睡整宿覺,他心裡一直繃著防汛這根弦,年逾五十,連續奮戰加高溫濕熱,他的身體出現不適。“不能退、不能倒、不能慫!”郝慶水帶上藥,繼續守在子牙河大堤上。

  西青區水務事務中心建設管理科科長孫維芳,已經連續8個日夜帶隊堅守在防汛搶險一線了。頂著烈日酷暑、冒著大雨,哪裡有險情就到哪裡去,僅用了3天時間,她帶領大家完成了11.6公裡的東淀圍?應急加固和4個堤防口門封堵工程。這些天,她顧不上吃飯,顧不上休息,也顧不上家中兩個孩子和車禍手術後仍在醫院的老人。“關鍵時刻,共產黨員不就是要主動出列嗎?”這對於有著22年工作經驗的“老水利”,早已經是家常便飯。

  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挺身而出當“尖兵”。連日來,西青區全面動員2000餘個基層黨組織和3.9萬名黨員乾部投身防洪防汛。辛口鎮、楊柳青鎮在蓄滯洪區組建“黨員突擊隊”。黨員乾部逆水而行,成立25個工作組,按照“一名黨員一段堤、一個支部一排樁”原則,包保“黨員責任堤”。209名“青”鋒突擊隊精乾力量火速集結、全時熱備。全區黨員乾部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精神狀態奮力應戰。

  靜海區 臺頭鎮的留守人

  隨著東淀蓄滯洪區啟用,8月2日開始,靜海區臺頭鎮18個村的2萬多名村民暫別家園。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隨著洪水的步步臨近,按照要求,每個村只留下了個別的留守隊伍,而他們也成了臺頭鎮18個村的留守人。

  見到民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郝桂文時,他剛剛從大清河臺頭鎮段北堤上巡查下來,在附近的胡同裡“轉圈”。“這是老李家,一說轉移馬上跟我說,書記您放心,我們全力配合。”“這是老嫂子家,我們村的低保戶,家裡有行動不便的老人,是我們一起給抬上的車。”胡同裡,郝桂文挨家挨戶地敲了一遍門,“我們留守的最大任務就是看看大堤是否安全,看看有沒有老百姓仍在村裡逗留。”

  距離大清河僅“一步之遙”的民生村,共有1028戶、3200餘人。今年57歲的郝桂文是土生土長的“民生人”,他對這裡的一切都非常熟悉。這幾天,他和留守小隊把村子劃分成5塊區域,每個人負責一塊,每天不間斷地在各自的“圈裡”開展巡查。

  與土生土長的郝桂文不同,和平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郭義停是村裡的“新人”。接到轉移全村1250戶村民的任務時,30歲的她剛剛上任兩個多月。同樣的是距離河堤“一步之遙”,郭義停十分明白此次和平村村民轉移的急迫性。

  “因為是剛到村裡工作,對大家的情況不是特別了解。這個時候,村裡的60多名黨員站了出來,村委會的工作人員站了出來。”在大家的集體努力下,最終和平村順利完成轉移。而她成為留守人。“我的巡查范圍包括大堤、居民家,還有地裡。這不,剛剛勸走了一位回到地裡想掰點玉米的老人。”

  “書記,我家的豬該喂了”“書記,我孩子的錄取通知書落在家了,學校明天就得要”……這兩天,郭義停的兩部手機一直響個不停。面對村民的一個個問題,她耐心地解答著,“只要不違反規定,我們能幫的就多幫一把。”

  晚上8時,巡查到大堤上的郭義停停下了腳步。放眼望去,夜幕之下,整個大堤熱火朝天,到處傳來“一、二、三,加油”的口號聲。

  此刻,包括3300餘名武警官兵、靜海區508名黨員乾部組成的突擊隊以及應急、供電、屬地機關等多個部門在內的5000多名“守堤人”,與42臺挖掘機、推土機,83臺運輸車一起,爭分奪秒地奮戰在大堤加高加固一線。

  此刻,公安機關、藍天救援隊等通過高點監控、無人機巡查等多種方式,正在進行河道及村莊、道路監測,全方面守護大清河堤的安全。

  此刻,同樣巡查到大堤上的郝桂文靜靜地看著眼前的一切。在這裡,他曾下河救起過一名落水的女孩,也曾與村民一起配合公安機關抓捕犯罪分子。這裡是他的家,是2萬多名“臺頭人”的家。“我們是臺頭鎮的留守人,我們一起保衛我們的家!”

  這是一個不眠之夜!

  濱海新區 守好船閘 不讓海水倒灌

  驅車沿濱海新區渤海石油路一路向北行駛,海河特大橋旁的白色小樓上“新港船閘”4個大字映入眼簾。昨天上午,當記者來到這裡時,新港船閘負責人劉維利正帶領工作人員一項一項仔細進行著防潮設備設施的安全檢查。

  防潮擋板上安全掛鉤、底板、箱體等是否完好,沙袋等防潮物資儲備是否充足……劉維利和工作人員分成幾組,挨個巡查。

  新港船閘位於濱海新區海河入海口,船閘東側連通大海,西側連接海河,中間設有用於船舶通行的閘塘,南北則連接新港街等區域,有居民小區,也有企事業單位。

  “做這些巡查就是為了迎接下午即將到來的風暴潮。受其影響,估計下午5點多,船閘將迎來超過5米的最高潮水水位。我們船閘海拔高度4.4米,與周邊城區道路基本持平,這樣就會產生超過60厘米的水位差。”劉維利告訴記者,“因此,我們一方面要及時防止海水水位過高,潮水倒灌到周邊城區,影響居民正常生產生活;另一方面,船閘也肩負著應急行洪通道的職責,要為行洪創造條件。”

  下午3時左右,船閘東側大潮來襲,水位逐漸上漲,劉維利趕忙和同事們開始現場巡查。另一邊,新港船閘工作人員馮靜則在運行監控中心檢測著海水水位的實時數據。

  3.72米、4.02米、4.12米、4.25米……海水水位上漲速度越來越快。

  “水位4.3米,組裝防潮擋板……”下午3時45分,隨著現場報警鈴聲響起,現場工作人員立即行動起來。只見一個個防潮擋板被迅速安裝到位,將急劇上漲的潮水與周邊街道隔絕開來。

  很快,潮水漫過船閘,湧入閘塘,寬約22米的閘口猶如一個小型瀑布,水聲隆隆。下午5時21分,大潮到達了最高水位5.09米後逐漸退去。

  指著船閘,劉維利解釋道,大潮來臨水量激增,為了保障市民安全並為行洪創造條件,既要堵又要疏。“通過安裝防潮擋板,我們防止了海水倒灌進入城區,這是‘堵’;而將大潮帶來的海水暫時引入閘塘,等退潮後再排入大海,則是‘疏’。”

  劉維利說:“我們將24小時堅守在新港船閘,全力保障設施完好有效,實時監控潮水水位,及時關注預警信息,為近期行洪創造有利條件。”

  武清區 一段路“一盤棋” 一車瓜一條心

  8月5日,大清早,王利民開上電三輪,買上一車西瓜,朝永定河防洪堤開。

  “雖然不是我的‘班’,但心裡頭挺擔心這事的。老伴兒幫忙,買瓜裝車,我倆從邵七堤、八裡橋,沿堤一直開到冀營、崔胡營這邊,各個點位給撂兩三個瓜。我們這兒各級乾部都在場呢,他們中好多人晝夜守著大堤,因為黃花店鎮這兒已經有幾個村進水了。”

  王利民是武清區黃花店鎮東田莊村村民。8月1日22時10分,永定河洪水水頭入津,汛情牽動人心。沿線黃花店鎮14個村莊村民提前轉移,東田莊村未涉及,可聽說各村分地段巡堤急需增援,64歲的王利民快速響應,“作為一名黨員、退伍軍人,也當過村乾部,組織號召,上下‘一盤棋’,我義不容辭。”

  “班”:“夜班”,19時至轉天7時,跨夜12小時。

  巡堤路段:黃花店鎮崔胡營村西側到冀營村西口。

  隊員:王利民和同村“發小”侯振東。

  8月2日晚“第一班”。王利民帶上手電、蚊香,捎上侯振東,開電三輪十來分鍾到防洪堤崔胡營村西側駐守點,步行,往返巡堤三四公裡,看水勢,查險情。

  伏天,堤上悶熱,讓人喘不過氣。王利民拿塊毛巾,車裡帶個飲料瓶,裝滿1.5昇水,汗浸濕的毛巾一宿涮好幾遍,天沒亮,瓶空了。侯振東沒帶毛巾,汗順頰而下,濕透的背心不時擰一下,朝臉抹一把……

  “碰上好幾撥人,我們村‘一肩挑’侯磊,還有其他村乾部,因為好多事要乾,他們不總盯這兒,有點空兒就來,比我們累。還有不認識的,給送來一兜冰棍。”王利民看到,白天夜間,騎車的、開車的、穿制服的、平常裝扮的……大堤上,防汛車輛、人員來來往往,匆匆忙忙。

  連續兩個跨夜班,王利民身體“抗議”,“沒胃口,鬧肚子,沒事。想想在外面的、離開家的鄉親們,困難咱都忍耐著,不算啥。”他和侯振東還每天盡量早到一會兒,替換“白班”村民。

  困難沒上交,“援兵”已送到。8月4日20時,剛值班一小時,來了“換班的”。“好些志願者,說考慮我們勞累,區裡統一給調度的,我們的班調到14時到20時。”

  “值班”時間縮短,王利民卻歇不下去,“心裡‘不落忍’,這時候都忙得腳不沾地,上面還惦著我們,我也想表點心意。”5日一睜眼,他喊上老伴兒沈福英去買瓜,一口氣買了12個,直到車裡塞不下。8時許,王利民偷偷“返崗”,給一個個駐守點送瓜……

  17時,王利民和侯振東戴著應急防汛紅袖標,正在崔胡營村西側巡堤。

  大堤以東,崔胡營以西,受灘地洪水影響,溝渠裡水位已接近出村路。站高處,朝村裡望,一個新構築的膝蓋高護村壩把水拒到了農宅之外,崔胡營村乾部和村民志願者在村口晝夜守著,“村民已轉移,大堤以東,農宅外一圈,莊稼、大棚淹了,農宅還比較安全,就看後期水量了。”

  眼前溝渠水流淌,車輛、人員往返奔忙,王利民濕了眼眶,“再大的難也會過去。”(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