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創新接力背後的協同聯動 共建京津冀國創中心 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日報袁誠 編輯:劉穎 2023-08-17 10:59:00

內容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京津冀不斷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京津冀國創中心』),在策源和轉化、成鏈和配套上下功夫,加快推動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持續提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天津北方網訊: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京津冀不斷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京津冀國創中心”),在策源和轉化、成鏈和配套上下功夫,加快推動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持續提昇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作為我國第一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國創中心2020年6月獲科技部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牽頭以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為主體組建;同年12月,京津冀三地省市領導簽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共建框架協議》,並為之揭牌。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天津中心(以下簡稱“天津中心”)也於2021年12月在市科技創新發展中心掛牌。

  日前,記者走訪天津中心了解到,近年來,天津中心加快推動天津優勢創新力量融入京津冀國創中心建設,吸引北京創新資源支持天津產業發展,通過設立成果轉化基金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加快推動更多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更多科技成果完成“從1到N”的轉化落地。

  這是一場跨區域的創新接力。參與接力的成員來自大學、京津冀國創中心、企業等主體,接力傳遞的“物品”是一個個科研項目。在經過大學“育種”、中心“育苗”、企業“育材”等環節後,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走進千家萬戶。

  創新接力

  助科研種子落地生根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並非坦途,不僅需要契合市場需求的“硬核”技術,還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任何一環缺失,都會導致成果轉化之路中斷。

  這些天,開展創新藥研發的南開大學藥學院副研究員楊光正馬不停蹄地對接私募基金、銀行、藥企等潛在投資方。“最近跟濱海創投、天津醫藥集團、河北康泰藥業有限公司等進行了對接,過兩天還要跟幾家銀行碰面交流。”他告訴記者,團隊正著手推進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創新藥研發,已完成實驗室開發的全部環節,即將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據了解,我國每年新發白血病患者人數接近5萬人。有專家預測,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每年患病人數將以10%—15%的比例增長,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佔總人數的50%以上,其靶向藥市場廣闊。而楊光團隊的研發項目有望成為治療該疾病的創新藥物,給患者帶來新的選擇。

  但即將啟動的臨床試驗需要大筆資金支持,楊光團隊的資金缺口達到700萬元。“大學科研團隊擅長研發創新,培育創新的種子,但相對技術攻關來說,更棘手的是資金短缺問題,尤其是生物醫藥項目研發周期較長,如果沒有足夠的外部資金支持,技術成果只能趴在實驗室。”楊光說。

  前不久,京津冀國創中心與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共同成立生物醫藥工程實驗室,將每年從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篩選出30支團隊,由京津冀國創中心調動北京優勢資源合力攻關,這給楊光團隊帶來了希望。

  經過系列申請,楊光團隊項目成功進入扶持范圍。“京津冀國創中心將協調清華大學、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等地的十多名研發人員,支持我們的研發。”楊光說,“在資金方面,天津中心給我們團隊提供了扶持資金,並協助對接金融資本和醫藥資源,目前已經初步達成合作意向的約有1000萬元,正在商討具體合作細節。”

  “通過大學、京津冀國創中心等培育孵化,我們逐步建立高校院所與企業的‘握手’通道,越來越多優質科研種子在京津冀落地生根。”負責天津中心運營的天津市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文軍表示,目前,天津中心已推動南開大學、天津醫藥集團等7家創新源頭及市場主體融入京津冀國創中心建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我市多個項目迎來了北京科研資源的助力。此外,通過京津冀國創中心的項目遴選機制,南開大學和天津華慧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2項顛覆性技術成果已完成項目申報,有望獲得科技部專項支持,我市教育科技人纔優勢正逐漸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動能。

  基金撬動

  讓“創新苗”茁壯成長

  原始創新彌足珍貴,但在項目初期,誰又能確保其一定有市場前景、值得投資呢?項目研發周期長、技術攻關難度大等因素,讓科技創新項目的早期融資十分艱難。為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科技部、京津冀三省市和社會資本計劃共同出資,設立京津冀協同創新基金,專門投資相關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助推“創新苗”茁壯成長。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京津冀協同創新基金總規模25億元,擬由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出資30%、京津冀三地政府各出資10%、社會資本出資40%組成。通過搭建多種科技金融平臺,實現跨區域結構性連接和市場化配置創新資源,三地科創項目迎來資金活水,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中新天津生態城,天津華慧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二期光電子芯片產業化項目最近剛剛投產,業務訂單正在加快處理。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二期產業化項目主要從事微納結構光芯片與激光芯片產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產,產能打滿的話,可年產光電子芯片3600萬顆,“通過對接京津冀國創中心科技金融資源,我們獲得了1000萬元的投資支持。企業還發揮項目‘育材’功能,與中心共建微納光電子技術實驗室,加快承接三地科研攻關及成果轉化項目,並聯合培養光電領域人纔,不斷壯大科技領軍人纔隊伍和一流創新團隊。”

  在科技金融領域,政策性母基金對市場的杠杆撬動作用明顯。為進一步提昇科創服務能力,我市設立了規模超6億元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目前已參與完成5支子基金組建,其中參與北京地區子基金1支,基金總規模超過38億元。”劉文軍向記者表示,子基金的投資方向覆蓋了我市重點發展的“1+3+4”產業領域中的6項,投資領域涉及最多的是高端裝備智造,已支持京津冀地區16家科技企業,實繳投資額4.75億元;同時還儲備了19支已提交出資申請的子基金,為優秀科技成果落地產業化提供有力金融支橕。

  通過基金支持、創新接力,一批科技成果轉化企業落戶天津。在京津兩地創業、從事智能儀表儀器生產的天津偉加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一。“天津和北京距離很近,我到北京公司和到天津公司的時間差不多。天津在產業配套方面有很大優勢,研發人纔、產業工人也很有競爭力。”該公司總經理李興華對記者說,現在天津公司除了生產制造,也在開展產品協同研發,不少創新成果已進入應用市場。今年上半年,智能儀表儀器在手訂單已經超過3000臺,接近去年全年總量。此外,公司還承擔了國家化工園區監測預警技術、長江流域保護重點項目,發揮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能力優勢,助力產業發展。

  “接下來,天津中心將繼續強化協同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聚焦生命科技、智能科技、低碳科技等重點產業,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昇區域創新策源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和科創服務能力。同時,發揮好天開高教科創園、海河實驗室等創新平臺作用,引育一批具體產業化前景的優秀科技成果,持續打造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以科技創新支橕引領高質量發展。”劉文軍說。(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