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夜不停研判水情 『老水務』趙天佑:『抗洪關鍵時刻就要頂上去!』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北方網 作者:田巧梅 編輯:鄧坤偉 2023-08-18 16:27:15

內容提要:接連奔赴防汛搶險現場、陸續趕到各個河系防洪調度的關鍵節點工程……自天津市啟動防洪Ⅳ級應急響應以來,天津市水務局的這位54歲『老水務』就一直沒歇過。

接連奔赴防汛搶險現場、陸續趕到各個河系防洪調度的關鍵節點工程……自天津市啟動防洪Ⅳ級應急響應以來,天津市水務局的這位54歲“老水務”就一直沒歇過。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7月28日以來,趙天佑已經連續在防汛抗洪崗位上奮戰近20天了。期間,他始終積極做好城市排水和防洪調度的各項工作。“咱就是乾這個的,關鍵時刻要頂上去。”趙天佑說。

作為此次行洪工作的專家組成員,趙天佑晝夜連續關注城市排水情況以及流域各河系的水情、工情、險情,跟蹤掌握天津市境內河道、蓄滯洪區的水情,持續做好水情分析研判和洪水預報工作,科學准確提出防汛調度的關鍵性建議意見,提供領導指揮決策。“防汛抗洪工作要抓牢抓細,容不得半點疏忽。”趙天佑說,“在防汛防洪工作中,不僅是我,所有的水務人都始終奮戰在前。”

此次防汛抗洪工作中,令趙天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8月10日凌晨的突發險情。“10號凌晨,我們發現大清河臺頭的水位異常,河道水位由2時的6.01米快速降至7時的5.84米。經過多方面的巡查核實,發現河北省境內文安縣灘裡鎮灘裡乾渠(與大清河連通)東側的堤防受高水位影響,發生漫溢潰口,東淀蓄滯洪區大清河以南部分區域進洪。”趙天佑向記者介紹說,灘裡乾渠位於東淀蓄滯洪區大清河以南區域西側,決口處距大清河右堤約450米,距津冀邊界約3.5公裡,決口洪水將淹沒茁頭排乾渠以西、隔淀堤以北約12.41平方公裡大清河以南部分區域,其中涉及天津市面積約2.8平方公裡。

“如果不及時有效處理險情,那對我市行洪工作勢必造成不利。”趙天佑說,“那個時候,所有水務人的腦子裡都繃著一根弦:‘要科學、快速、合理、有效處理險情!’那一晚,一線大堤和水務局機關都燈火通明……”

針對10日險情,各防汛相關單位迅速調集物資、機械、搶險人員,緊急在大清河以南茁頭排乾渠設置防線,及時完成茁頭排乾渠西堤加固,完成茁頭排乾渠靜霸公路缺口及穿堤管涵封堵,抽調72名鄉鎮乾部不間斷對茁頭排乾渠巡堤查險,協調900多名解放軍、武警官兵支援應急搶險。

市水務部門緊急在乾渠設立水尺和3處雷達自動水位記,實時監測乾渠水位變化。經過有效處置,潰口洪水及時被擋在茁頭排乾渠以西地區,未對大清河行洪造成影響。

除了應對突發險情時提供科學合理決策支橕,趙天佑還要滾動分析研判大清河、永定河、子牙河的洪水行進過程。“滾動”一詞代表著實時監測,而洪水一直在流動,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洪過程中,趙天佑幾乎是全天候工作。“就是抽空迷瞪一會兒,每天休息時間不到3、4小時。”趙天佑說,“所有水務人和參與到防汛抗洪的工作人員們皆是如此。”

抗洪工作中,趙天佑細致研究出了洪水“攔、分、滯”等調度方案措施,指導調度部門綜合運用各類防洪工程。此外,他結合自己多年調度、水文、工程建設等項工作中積累的好經驗,組織好身邊同志們,認真研究在水情預報方案、重大調度技術方案和搶險技術方案,針對水情監測預報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對蓄滯洪區分洪口門扒除方案等工程實施的技術方案進行審查把關,確保思想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

趙天佑長期從事水利專業工作,是防汛搶險、水文測報、城市排水方面的專家。在工作中,他積極地把自己多年掌握的防洪相關知識、工程基本情況和基本思路想法,向年輕同志現場講授。“做好傳幫帶,能讓年輕同志們快速掌握調度技術要領和需要關注的重點,結合防汛抗洪實戰,快速提昇技術水平,為提昇防汛整體工作水平打下基礎。”趙天佑說道。

當前,天津市大清河水位持續下降,西青區第六埠站水位已降至洪水紅色預警標准以下,依據《天津市洪水預警發布管理辦法》,天津市水文水資源管理中心於8月18日7時將大清河洪水紅色預警降級為橙色預警。連日來,我市行洪工作平穩有序。看著日漸平靜的水面,趙天佑終於松了口氣,但他的工作依然在繼續。“隨著洪水的退去,我們也在陸續研究實施蓄滯洪區的排水工作,要加緊排水、保障供水,讓群眾們早日回歸正常生活……”(津雲新聞記者 田巧梅)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