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大爺,出門前一定記得把接線板拔了啊。”“王奶奶,插座老化了咱聯系社區工作人員幫您換一個,插座老化了隱患大,別再著了火,那就不是買個插座的事兒啦!”這一句句暖心的提醒,來自河西區越秀路街惠陽裡社區居民黃萍。今年72歲的黃萍是惠陽裡的老住戶,也是一位熱心公益的老黨員和熱心消防宣傳的“河西大姨”。
氣溫驟降 冬防上線
“馬上入冬了,天乾物燥,咱一定要注意用電和用氣安全。”昨天一早,記者來到惠陽裡社區采訪時,黃萍正在社區裡巡邏。見到出來遛早的老人,她就會提醒大家注意冬季消防安全。
惠陽裡是個老小區,老年人很多。黃萍告訴記者:“以前小區裡有不少飛線充電、電動自行車進樓、樓道堆物等現象,加上老人記憶力不好,總會忘了灶上燒著水做著飯,火災隱患比較大。”黃萍說。以前,黃萍是社區志願服務隊的一員,每天定時在社區裡巡邏。從去年開始,“河西大姨”消防志願服務隊成立,黃萍成為一名消防志願服務者。每天巡邏時,排查社區消防問題和隱患,成為她的重要工作。
巡邏時,查看是否有電動自行車進樓道、是否有居民把電池拿回家充電,是黃萍巡邏的重點。不久前,黃萍發現小區一棟樓的樓道裡,每天晚上都停著一輛電動自行車,電池還不在車上。“這戶居民每天下班晚,回家後就把電池拿回家充電。”黃萍說。發現問題後,她立即找到車主,勸說其把車推到充電車棚存放充電。“我回家晚,車棚關門了。”車主不太情願。“甭管多晚,您回來敲門,車棚有人值班。萬一電池在家裡爆燃,後果不堪設想,咱不能有僥幸心理啊!”黃萍說。最終,車主表示以後再也不把電池拿回家充電,也不會將車推進樓道了。
一線巡查 防災排險
記者了解到,自從“河西大姨”們每天在社區巡查消防隱患以來,小區裡飛線充電、電動自行車進樓、樓道堆物的現象越來越少,消防隱患也越來越少。黃萍告訴記者,目前惠陽裡社區的“河西大姨”消防志願服務隊一共有15名志願者,平均年齡65歲左右,年齡最大的志願者今年81歲。
“河西大姨”們多次發現社區內的火災隱患,將火災消滅於“萌芽”中。有一次,72歲的潘俊華在家裡聞到一股濃濃的焦糊味。確認不是自家失火後,她開始在每層逐戶排查,並讓居民們立即下樓避險。潘俊華發現,焦糊味原來是從一戶居民家廚房中傳出來的。很快,濃煙就從那戶居民家裡冒了出來。由於屋內無人,潘俊華立即撥打電話報警,消防人員趕到後及時將火撲滅,防止了一場大火。
還有一次,潘俊華發現樓道裡偶爾會有一股煤氣味,她就逐層排查,最終發現是樓道裡的燃氣管道漏氣,立即撥打燃氣公司的搶險電話,防止了一次燃氣事故發生。
以老助老 共度夕陽
在社區治安巡邏、消防巡查之外,黃萍和其他志願者也在社區裡開展助老扶老志願服務活動。雖然包括黃萍在內的志願者本身也是老年人,但他們一直發揮著自己的餘熱,幫助生活遇到困難的老人,邁過了一道道坎兒。
78歲的白大爺是一名獨居老人,一輩子無兒無女,老伴兒也已去世。有一次,白大爺坐在樓門口的長椅上,突然感到腹部劇痛。“黃姨,您能帶我去趟醫院麼?我肚子特別疼。”看到黃萍時,白大爺求助。黃萍沒有猶豫,立即帶著白大爺去附近的大醫院就醫。經檢查,老人發生了急性腸梗阻,因為救治及時,纔未產生嚴重後果。在醫院裡,黃萍攙扶著老人,掛號、繳費、排隊檢查,跑前跑後,直到老人的外甥深夜趕到後纔離開。
81歲的獨居老人許玉珍是志願服務隊年齡最大的志願者,和她同樓層的一位老人“二姐”也長年獨居,身體不好。因為擔心“二姐”出現意外,身體硬朗的許玉珍每天都會敲一敲“二姐”的房門,只要老人有回應,她心裡就踏實了許多。許玉珍說,盡管自己乾不了太辛苦的工作,但也想發揮餘熱,幫“二姐”買買菜、帶帶飯。加入志願服務隊後,自己每天的生活變得充實了,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排解了自己晚年的孤獨感。(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