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說到張麗,她可是金山裡社區的紅人。在河西區馬場街各社區工作的近15年間,她始終不忘“用心、用情、用力”六字初衷。她總是在居民有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溫暖的手,以豐富的服務形式,貫徹“有事好商量,凡事利友鄰”的工作原則。轄區網格內的居民們紛紛表示:“她人好又熱情,對工作認真負責,為提昇大家的居住環境爭取到很多改造項目,真為居民辦實事!”
以心換心
“李阿姨,在這站著乾嗎呢?咱樓門裡的事怎麼樣了?”像這樣的對話在張麗的網格裡經常出現。隨時隨地“問需”、分層分類“商量”、精細精准“服務”,“小花園議事”成了她走訪網格的必要環節,從樓門清潔到社區環境、從服務兒童到服務老人,從“自己家的事”到“社區的事”無話不聊,有利於居民的事件件落實。在黨群服務中心,流傳著“有事可以找麗姐商量商量”的說法。一名同事說:“有事我先找麗姐商量,她會基於經驗給我提供建議,也會幫我們一起做下去。麗姐是個愛乾不愛說的人,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建立信任
每每提到居民的事,張麗都能記得來龍去脈。“用心服務,態度和藹,居民有事纔來找我們。”這是她的口頭語,“我剛從事社工的時候,也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哭過。但我心中有信念,想乾成事就要先和居民打成一片。”正是這種信念為信任搭建了溝通的橋梁,拉進了她和居民之間的距離,暢通了為民服務的道路。
“居民對我最好的反饋,就是他們露出滿意微笑的那一刻。每次見面都打個招呼,這便是對我工作的認可。在我工作遇到困難的時候,社區的方方面面也給予我無私的幫助與愛護。我在這個崗位上乾了十幾年,還會繼續堅持乾下去。”
全力以赴
金山裡社區的特殊小區院落環境治理一直是難點。“原本以為很多年都不可能完成的事,通過一次改造就完成了。”張麗說,她在走訪社區時發現小區車棚存在安全隱患,當即上報並走訪了多個部門,但都未能解決。之後,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由上級部門找到社區,將其納入改造項目,共立項三十六個,不僅解決了安全隱患,而且讓社區居住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金山裡社區書記說,張麗騎個小電動車為這事東奔西跑,請來了很多相關部門的人員現場考察。改造過程中,面對居民反映施工影響正常生活的問題,張麗也都協調處理了。她始終踐行著“想乾事、琢磨事、能乾事”的承諾,為轄區居民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津雲新聞編輯劉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