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種好京津冀協同發展『試驗田』

掃碼閱讀手機版

來源: 天津日報 作者:萬紅 編輯:孫暢 2024-01-17 10:30:34

內容提要: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橕,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要深化科技園區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在京科技服務資源到園區投資或業務延伸,促進京津兩市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天津北方網訊:自主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橕,必須創造條件、營造氛圍,調動各方面創新積極性,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專注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要深化科技園區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在京科技服務資源到園區投資或業務延伸,促進京津兩市真正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

  ——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考察調研時指出

  從北京出發,向著東南方向一路行至天津濱海新區京津高速公路延長線,道路兩旁,一幢幢磚紅色的寫字樓鱗次櫛比。600多年前,這裡曾經是古漁村;今天,這裡是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希望之地,擁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以下簡稱濱海—中關村)。

  2016年,作為京津兩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示范樣板,濱海—中關村吹響了產業協同、科技協同的號角。2019年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更為這裡指明了前進方向。

  時間是發展的見證者,5年來,天津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機制、搭平臺、優環境、出場景,全心全意種好這塊京津冀協同發展“試驗田”。園區注冊企業從2019年的940餘家增至目前的近5000家,注冊資本超過2000億元;稅收從2019年的2.3億元增至2023年的12億元;累計為1000餘家北京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和應用場景支持,實現了“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的創新鏈與產業鏈“雙鏈融合”,讓每一個有創新夢想的人都能匯聚天津。

  助力科創企業轉型昇級產創互補

  當好服務區域科技創新“橋頭堡”

  走進致導創新(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導科技),生產車間裡一架復合翼無人機產品正進行小批量驗證。“我們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設研發總部,天津設中試和生產車間。”公司副總經理李治國介紹,“從幾年前主打無人機單一航電模塊研發生產到實現整機研發制造,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自主研發無人機在市場上已形成較強競爭力和較高佔有率,營收年均增長超15%。”

  作為第一批從北京落戶濱海—中關村的科技企業,致導科技對園區營造“創業者心無旁騖”的創新氛圍深有體會。李治國說:“在天津發展滿足了公司對市場信息、技術資源、飛行測試等的需求,為我們提供了快速成長的沃土。”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推動北京、天津產業互補,構建京津冀都市圈的破題戰略,這其中濱海—中關村承擔了推動北京中關村和天津濱海新區創新政策疊加優勢,打造吸引聚集全球創新資源高地的重要使命。

  為讓創新者敢於創新、樂於創新,讓每一份創新活力都能充分迸發,天津先後出臺《天津市支持重點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幫“拓荒者”拓路,為“創業者”解懮。

  5年來,濱海—中關村創新基因持續迸發,創新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昇,一批成長性強的科技企業茁壯成長。

  天津威努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連續兩年獲得工控防火牆榜首,成為國內工控安全領域龍頭企業;科芯(天津)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長為年銷售突破5000萬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銳創環保、創雲融達、天易海洋管道測試等一批企業入選2023年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截至目前,園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庫193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59家。202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服務業營收由2019年4.3億元猛增至超8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107%,科技園研發人員佔從業人員比重超50%,創新活力全面迸發。

  不久前,濱海—中關村有了一項新使命——串聯創新核心資源,打造濱城科創區核心區,即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創新重要載體平臺作用,有效釋放北京中關村和濱海新區創新政策疊加優勢,提昇科技賦能產業發展能力,把創新之火燃得更旺、更久、更亮。

  “以服務創新主體為目標,我們打造了多樣化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進一步助力科創企業轉型昇級、產創互補、品質提昇。”天津中關村科技園運營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毅說。

  濱海—中關村科技園辦公室主任陳強表示:“我們深入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以統籌科技創新和產業煥新為側重點,從成果轉化、集成服務、區域產創融合三個維度,進一步優化園區科技創新體系,突出園區鏈接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和天津先進制造業研發優勢,當好服務區域科技創新的‘橋頭堡’。”

  由“資源集聚”向“集群培育”快速轉變

  用實際行動交出承接轉化高分答卷

  當下,寒意正濃,但呼嘯的北風擋不住建設者們的熱情。連日來,由濱海—中關村打造的北塘灣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現場正在加緊施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濱海—中關村敢闖敢試、敢為人先,補齊園區零工業用地短板,在核心地段建設了這一我市首個成規模新型產業用地(M0)項目。

  “項目總佔地面積25.1萬平方米,我們所在的一期建築面積17.4萬平方米。”北塘灣(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強說,“這裡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科技服務是主導產業,能滿足創新主體研發、小試、中試全鏈條孵化轉化,我們的目標將其建成‘北京研發、天津轉化’的最佳承載平臺,形成具備京津冀協同特色的‘類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

  預計春節前該項目一期主體完工,今年第三季度整體完工並投用。目前,儲備項目載體定制預約已達50%,其中包括1月17日簽約落戶的北京理工大學新能源與高性能制造實驗室。

  回首5年,京津兩地早已將濱海—中關村融入各自發展格局,從戰略層面實現了“一盤棋”謀劃,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的運營模式在全國推廣。天津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深入推進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合作共建”,將濱海—中關村“建設成為高端創新要素聚集、產業特色鮮明、可持續發展的國際一流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園區。”北京市“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強化京津聯動,唱好“雙城記”,推動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中關村科學城、京津合作示范區等重點園區建設。

  優勢互補、強強聯合,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投向濱海—中關村。

  去年7月,零氪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氪科技)正式入駐濱海—中關村,重點布局人工智能研發、數據運營和患者全流程健康管理業務。“2016年公司就在天津經開區於家堡設立了子公司,搬遷至濱海—中關村就是看中這裡大健康產業的集聚效應。”零氪科技政府事務總監朱瑞賀說,“借助園區協同創新優勢,希望能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包括政府端、藥企端、患者端和醫院端。”

  如今,濱海—中關村與北京中關村共同明確了智能科技、生命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務業“3+1”產業體系,形成了以峰成醫藥、匯橙信息、國通物聯等一批代表性企業,由“資源集聚”向“集群培育”快速轉變,交出了一份承接轉化高分答卷。

  落實京津兩市區域利益共享機制,北京中關村發展集團還將與天津經開區組建合資公司,以輕重資產結合的方式深化區域合作共建,進一步激發園區協同創新活力。

  “濱海—中關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協同,從機制協同、科技協同、產業協同出發,串聯京津兩市優勢創新資源,優化研發轉化通道,形成產業發展共同體。”天津經開區黨委常委、管委會副主任徐斐說。

  創新潮起,濱海潮生,逐夢五載,協同盛放。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呼喚大胸懷。作為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共同打造的“試驗田”,京津兩市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密切協同為園區發展孕育出獨一無二的創新土壤。

  為協同而生,因創新聞名,濱海—中關村正逐漸成長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豐產田”。

  “到2035年,濱海—中關村將全面建成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的引領區、吸聚全球創新資源的科創高地、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示范區。”陳強對未來信心滿滿。(津雲新聞編輯孫暢)

下載津雲客戶端關注更多精彩

推薦新聞

關於北方網 | 廣告服務 | 誠聘英纔 | 聯系我們 | 網站律師 | 設為首頁 | 關於小狼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2-23602087 | 舉報郵箱:jubao@staff.enorth.cn | 舉報平臺

Copyright (C) 2000-2024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編號:津B2-20000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20509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12120170001津公網安備 120100020000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