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日前,記者從河東區民心工程辦公室獲悉,截至2023年12月底,河東區2023年20項民心工程涉及的41項具體工作已全面完成。
河東區實施兜底保障,為民排懮解難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全年實現新增就業16896人,組織4407人參加就業見習,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646人次,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208人。提高失業保險待遇標准,惠及失業人員8200餘人。
河東區全年共推進中山門街、大王莊街、東新街、上杭路街、富民路街、春華街、唐家口街、大直沽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國家驗收合格的胸痛救治單元,有效提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心血管疾病急救能力,提高了對急性心梗患者的救治效率。
河東區落實市醫保局出臺提高醫療保障待遇和生育保障待遇相關政策,全面覆蓋河東參保群眾。深入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前,全區65家定點護理機構平穩運轉,長護險各項待遇保障工作有序開展。
河東區積極與有意向改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企業進行對接,共認定3個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總間數312間,總面積13950.42平方米。全年完成了對1593戶申請租房補貼家庭的審核工作,有效解決了群眾的住房難題。
河東區為殘疾人家庭進行衛生間蹲改坐等無障礙改造或適配防走失智能手環等無障礙設施,累計惠及殘疾人家庭295戶。提高0至7歲聽力等類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費用補助標准,全年為433人次兒童按照新標准發放救助241萬餘元。
河東區創新社會救助方式,為全區1.4萬餘名困難群體購買商業補充保險,構建了政府救助+商業保險協同救助的新格局,全年共受理賠付件913個,累計賠付金額83.76萬元。為全區以社區為照料人的分散供養人員提供免費陪診服務,有效緩解了特困人員無人陪同就醫(取藥)的尷尬局面。
推動設施建設,提昇城市“顏值”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河東區提昇改造六緯路逸庭苑、明波公寓兩個老舊小區,涉及建築面積4.17萬平方米,惠及居民415戶。完成萬東路、向陽樓街域3條配套道路以及大直沽十號路等基礎設施配套道路施工建設,具備整體配套及道路使用條件。提昇如意園、津塘公路等重點區域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建成萬明裡公園、鳴誠園、彩旭園和統戰公園4個口袋公園。提昇改造國泰橋旁和九經八緯路交口兩座公廁,給居民群眾營造乾淨、衛生的如廁環境,讓城市更文明、環境更宜居。全年完成戀日風景小區、晨陽道燃氣管網改造4.7公裡,完成冠雲東裡、開灤裡、六緯路7號、富東小區供熱管網改造6.1公裡。全年完成447戶室內供熱設施提昇改造,有效改善了用戶室內供熱效果。對寧月花園、華光裡小區、程林裡西區、瑞光裡小區、東旭新裡5個小區實施供水舊管網改造,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用水質量。利用閑置空地、軌道交通邊角地塊等資源建成停車場5處,新增停車泊位739個。在完成9個復測小區復驗工作的基礎上,完成了2023年度鳳岐東裡社區安靜居住小區的創建工作。
河東區優化生活服務,擦亮幸福底色優化調整教育資源。投入使用育纔學校和實驗學校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880個。建成1所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
新建上杭路街道老人家食堂,為周邊老年人提供便捷、營養、健康的膳食服務。建設完成406張家庭養老床位,增強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為1628戶老人安裝紅外監測物聯設備,進一步加強了對高齡、獨居等特殊困難老人的智慧照護能力。
開展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培育工作,累計開展培訓123班次、864人次,開展檢查指導349次,全年新建區級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45家,完成市級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店申報評定2家。
河東區不斷完善便民商業設施,成功引進羅森、7-11、物美等品牌連鎖便利店5個,新建皜鴻園智慧化綜合菜市場,極大便利了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此外,河東區建設完成了21個社區健身園、5個社區戶外微場地、1條健身步道、1個市民排球場、1個籠式足球場、1個全民健身中心配建體育設施以及1個體育公園配建體育設施,進一步滿足了市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全年開展20場心理健康講座,幫助廣大群眾疏導壓力、樹立陽光心態,開展35場紅十字應急救護取證專題培訓,提高河東群眾對關注生命健康、掌握救護技能的認知度和認可度。新建30個未成年人“五愛”教育陣地,高質量推進關心下一代工作,持續擴大陣地品牌影響力。
河東區全年持續做好人防示范社區整體維修維護工作,結合“全民國防教育月”等重要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大力推進服務體系建設,提昇改造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成功打造了3個具有特色的品牌退役軍人服務站,進一步提昇了退役軍人服務站的服務保障效能。
河東區舉辦了天津市第十二屆暨河東區第十四屆家庭文化藝術節,全年累計組織開展了159場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特色活動,弘揚了家國情懷和時代精神,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津雲新聞記者趙穎妍)









